|
文化思考 》 文化力 》
第9節:第八章文化思維力(6)
高占祥 Gao Zhanxiang
奧秘終於找到了!其實道理很簡單。普魯士藍又稱鐵藍,它的主要成分是亞鐵氰化鐵。加入鐵和鐵的化合物後,當然有助於染料的生成了。很快,德國也生産出了高質量的染料,而且在生産時不需攪動,刺耳的響聲也沒有了。
6感悟帶來高級創意
悟性對於人們的創造性思維最有價值。
19世紀德國醫學家羅伯特·科赫認識到,必須對病原細菌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才能設法消滅它,防止人體受到感染。
細菌體積極其細小,又透明無色,在當時的條件下,即使是用最精密的顯微鏡也不可能清楚地觀察和分辨它們的性狀與特徵。
一天,天空突然陰雲密佈,接着便降了一場大雷雨。雷雨過後,他感悟到了這一問題: 閃電那麽明亮耀眼,那是因為它出現在陰雲密佈的天空。如果把無色透明的細菌放在一種深色的染料之中,不就能觀察得很清楚了嗎?他先後用了幾十種染料,效果都不理想。關鍵是染色液很難凝固在玻璃片上。後來他嚮一位化學劑師請教。這位化學劑師告訴他,有一種叫苯胺的藍色染料很容易在玻璃片上凝固。經過試驗,終於獲得成功。細菌染色法的發明,使有關細菌的種種奧秘不斷被人類所認識,細菌病原學的研究從此步入了一個新時代。
人們身上的悟性,不僅僅是存在於人們心中的內在概念,而且能迅速地産生一種高級的創意思想。
第三節神奇奧秘的"夢幻"思維
1在睡眠中獲得了靈感
美國心理學家哈禾利費斯指出,綜觀人的一生,有4年的時間是在夢裏度過的,占人生的1/20還多。一個人一生大約做15萬個夢。
魏特亞,原來衹是一傢小輪胎店的童工,看到當時的輪胎沒彈性、壽命短,他就天天思考這個問題,一心想對現有輪胎加以改進,製造出耐摩擦、彈性好的輪胎來。
有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見把橡膠和硫黃混合起來曬幹,變成了一種性能很好的橡膠。他從夢中醒來,馬上鑽出被窩,着手實驗。試驗的結果應驗了夢中的啓示,這令他興奮不已。美中不足的是,加了硫黃的橡膠易受到氣溫的影響,夏天變軟,鼕天又太硬,他又陷入了深思。後來,在一個鼕天,他做完實驗,把手伸嚮火堆烤火,手上的橡膠在火的烘烤下,竟變得很有彈性。經過進一步研究,他發現加入硫黃的橡膠,當被加熱到130℃時,可以大大提高橡膠的彈性和耐溫度性。
不久,魏特亞發明的這種橡膠加硫法獲得了專利權,國際上著名的輪胎公司也嚮他購買專利使用權。
"夢並不是無意義的,並不是荒謬的,它是一種具有充分價值的精神現象,而且確實是一種願望的滿足;它在清醒時人們可以理解的精神活動的長鏈中占有位置,它是通過一種高度錯綜復雜的理智活動而被建造起來的。"
2夢想給人帶來了福音
漢瑪斯·史特洛姆想自己設計一種新型的開關,但失敗了。有一天下午他躺下來想睡個午覺,不過在他入睡前還在考慮開關的問題。後來他在夢中看到了一個完美的設計圖,當他醒過來時就按照夢中所看到的設計重新畫了一張設計圖,結果獲得成功。漢瑪斯·史特洛姆也因為這個新設計而獲得1.5萬美元的奬金,這是工廠為奬勵員工的新構想所頒發的最高奬金。
夢想人人都有。可以說,人人心中都涌動過發明創造、開拓創新的夢想。
壟斷了縫紉機市場半個世紀的勝傢縫紉機公司創始人勝傢先生,發明了腳踏的縫紉機之後,仍然無法解决一個技術性的難題: 將綫穿上針,為此,他琢磨了好多天。
有一晚,他夢見一群土人揮舞着長矛在森林裏追趕自己,如果24小時之內不創造出縫紉機就用長矛處死他。他看見矛尖有小洞的長矛慢慢地升起又慢慢地降下,一陣激動使勝傢醒來,他當即設計了針眼靠近針尖的縫紉機針,結果獲得了成功。
3夢是在睡眠中的工作
說人在睡眠中可以進行夢象思維,似乎是天方夜譚,違反常識。其實不然。個體處於睡眠狀態,並不等於機體的絶對靜止,因為這時的個體還在進行新陳代謝,衹不過是處於相對緩慢的新陳代謝狀態。同樣,個體在睡眠狀態時,並不等於思維活動的絶對停止,因為這時個體顯意識雖處於抑製狀態,但潛意識仍在活動。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北京大學出版社 |
|
|
第1節:序言文化力的發掘者 | 第2節:緒論 文化力是軟實力的核心(1) | 第3節:緒論 文化力是軟實力的核心(2) | 第4節:第八章文化思維力(1) | 第5節:第八章文化思維力(2) | 第6節:第八章文化思維力(3) | 第7節:第八章文化思維力(4) | 第8節:第八章文化思維力(5) | 第9節:第八章文化思維力(6) | 第10節:第八章文化思維力(7) | 第11節:第八章文化思維力(8) | 第12節:第八章文化思維力(9) | 第13節:第十章文化孵化力(1) | 第14節:第十章文化孵化力(2) | 第15節:第十章文化孵化力(3) | 第16節:第十章文化孵化力(4) | 第17節:第十章文化孵化力(5) | 第18節:第十章文化孵化力(6) | 第19節:第十章文化孵化力(7) | 第20節:第十三章文化微調力(1) | 第21節:第十三章文化微調力(2) | 第22節:第十三章文化微調力(3) | 第23節:第十三章文化微調力(4) | 第24節:第十三章文化微調力(5)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