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大唐詩人三部麯之:太白醉劍   》 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2)      程韜光 Cheng Taoguang

  “離此百裏,匡山之巔,有一道觀。觀中之主,乃我道兄。此人四海覽勝,文武兼修,從者如雲,座下弟子衆多。因材施教,多方歷練,是故人才輩出。其弟子有高中進士者,亦有武林高人。待明日我去引薦,以不負李白才學。”東岩子話音未落,李客手撫額頭笑道:“我怎忘記他來?莫非是人稱妙妙手之妙虛真人?多年前於西域,真人遭劫,赤手面對數十馬匪,仗其天下獨步之妙手,展擒拿之絶技,數招內力擒匪首,喝退群匪,揚名瓦關石堡。之後又聞妙虛真人為上皇徵召,居於終南山凌霄宮中,何以至此?”
  “武皇末年,太平公主以上皇之名,徵天下名士入京,私存與當今皇上爭奪皇位之心。後公主篡逆,為皇上誅殺,諸多名士被殺被逐,如同飛蓬飄落四方。妙虛真人入終南山凌霄宮,見公主作亂,即告還鄉。時有其徒引兵川西,與南詔作戰瀘水,力邀妙虛真人前去幫扶。真人行至岷山,就聞遠處傳來唐兵潰敗之訊,徒兒血濺康巴草原。不久又聞南詔遣使與大唐和好,幹戈罷息。妙虛真人衹好止於此地,於匡山峰巔設觀,號妙虛觀,開觀授徒,研修仙術。”待東岩子話落,李白起身大禮,嚮東岩子道:“真李白之福也!若有異日,涌泉相報。”
  李客見狀,亦自欣喜,再整酒宴,諸人歡飲,直至夜深。
  翌日,天剛放亮,傢人已為李白整好行囊。李客備上快馬,不消一個時辰,已至匡山腳下。擡頭望去:雲遮峰頂,倒懸一綫清泉;峰巒相峙,鬆竹翠色連天。入山中數裏,路徑皆無。東岩子道:“吾與太白擇徑前去,你等且回。”李客止馬,卸下行囊,一番叮囑之後,與東岩子拱手作別。李白隨東岩子翻過幾道山梁,日暮時分,遠見一座道觀:依山勢而建,綿延數裏;鬆柏簇擁,竹海搖曳。於燈光處,若隱若現。
  “小心!”李白聞東岩子叫聲,猛然回神,不由心緊:就見數尺外,一條大蟒昂首吐芯,腥氣撲面。“好孽障!”李白靈巧躲過,身後一棵參天翠竹已被蟒尾掃折。東岩子立於一旁,卻不出手。見李白東躲西藏,險象環生,不由叫道:“賢侄何不出手?”
  李白躲於大樹之後,高聲應道:“此蟒頗具靈性,遊歷世間恐非百年,不忍殺之。”話音剛落,就聽一聲悶響,大蟒瞬時逃匿密林不見。
  周圍靜寂,唯餘風聲。李白自樹後轉出,舉手揩汗,略一定神,笑對東岩子道:“此蟒甚怪,聽到響聲便倏忽不見,如聽人語,着實有趣。”
  “前面不遠就是妙虛觀。吾知此處兇險,小侄當心方是。”二人閑話,見天色已晚,不由加快腳步,嚮燈光處趕去。又走數裏,轉至山口,忽見幾束幽暗緑光,如錐射來,二人不由踉蹌後退數步。李白仔細分辨,山口路中,竟蹲着幾匹巨狼。尤其中間頭狼:目光如刺,狼牙似刀,胸前白毛撲雪。二人心頭驟緊,冷汗涔涔。李白定神,手按腰間短刀,睃尋可用之地。目光所及,皆亂石雜樹,兩側峭壁,已絶退路,不由心道:“李白如此福薄!”東岩子手持木棍,屏氣立於旁側。人狼相峙,天地無聲。
  山風微起,隱約傳來觀內經聲。李白舉頭探望,觀中燈火正明。一念頓生,豁然開朗:想起兒時於西域大漠隨舅父遠行,每遇狼群,必以火光驅之。李白心念至此,悄悄摸出火種,對着身邊所攜帛書捲軸,盡力吹去。捲軸以竹做成,見火即燃。火光突起,兼有爆竹之聲,狼群驚起,略作遲疑,急急折身,奔入山中。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河南文藝出版社
前言序言:對李白及唐詩新的解讀(1)
序言:對李白及唐詩新的解讀(2)楔子
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1)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2)
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3)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1)
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2)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3)
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4)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1)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2)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3)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4)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5)
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1)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2)
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3)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1)
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2)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3)
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4)第六章 李白辭師逢桃紅 魂魄升天識太真(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