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當代懸疑小說之父:丹·布朗傳 》
第三章 運籌帷幄(2)
莉薩·羅格剋 Lisa Rogak
他翻閱了許多有關密碼和高科技的書,尤其是與國安局有關的。很快,他意識到最大的難題在於如何選擇科技術語,因為他希望自己的小說清晰明了,不至於讓門外漢讀起來像霧裏看花,似懂非懂。
他打算求助於新聞網絡組1——一個世界性的公衆平臺。在這裏,任何學科的愛好者,哪怕喜歡的是金毛獵犬、卡迪拉剋轎車或是齊特琴2,都可以在網絡上發佈問題,而這方面的專傢和業餘愛好者則會給予解答。新聞網絡組給予了布朗許多幫助,有一部分解答問題的人日後甚至成為了他的密友。他們還幫助他分揀出新近被《信息自由法案》3解禁的數據資料,甚至有些曾在國安局工作過的人也與布朗建立起了密切聯繫。
但是為了保證雙方的隱私安全,布朗的問題和他們的答復都是通過匿名重郵來收發的。雖然郵件一發出,國安局的情報監視係統馬上就能感應出來,但除了接收雙方,第三者無法破譯這種郵件,所以國安局也拿他們沒辦法。那些使用匿名重郵的人心裏肯定清楚美國政府正在監視他們,所以他們絶不會讓他們輕易得手。不管怎樣,布朗從這些郵件裏得到了很多有關密碼學和國安局的基本資料。
有了目標,布朗又一次全力以赴。他開始每天早晨四點起床寫作,這個習慣讓他找到了一天中最佳、最富創造力的時間。
除此之外。他還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保持靈感,比如在書桌上擺放一個沙漏。每當沙漏的最後一層沙子流到第二層的玻璃瓶中時,他就會停下來做幾個俯臥撐或仰臥起坐,保持血壓平穩。還有一個獨門武器,早在洛杉磯的時候,布朗就發現它的妙用了:失重靴。這種靴子曾出現在1980年由理查德·基爾導演的《美國舞男》中。如果俯臥撐和仰臥起坐都不奏效,布朗就會換上失重靴,爬到架子上,倒挂五至十分鐘,加速血液流動,讓大腦充血。每次這麽做,都讓布朗獲得了一個重新審視世界的機會,幫助他解决一些看似不太可能解决的問題。
除了喜歡一大早起床寫作外,布朗還養成了一個習慣:動筆之前,一定要全面精細地設計好每個情節的起承轉合,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發展以及故事推進的方向,衹有做到胸有成竹,下筆才能有神有力。每個章節末尾的懸念不僅留給讀者廣阔的遐想空間,對他自己也是一種新的構思和定位。
布朗知道一些作傢寫作十分盲目,沒有任何計劃和構思,僅憑着一個意象或一個想法就開始天馬行空,漫無邊際,毫無目的地在文學的真空中“遨遊”,這是布朗深惡痛絶的。自然,對於一些節奏較慢的文學作品,布朗也清楚懸疑叢生對故事發展不是什麽好事。但在他自己所要構建的故事王國裏,懸念是讀者無法捨棄的路標,是“遊人”渴望一睹真相的動力,是一次又一次峰回路轉,出乎意料的驚異與欣喜,是讓人欲罷不能,欲休不止的愛戀,而這一切的一切在布朗看來都取决於構建者的藍圖和設計。
在創作《數字城堡》的過程中,布朗還習慣花上大量的時間來研究主題,設計人物,搜集盡可能多的資料加以整理分析。在布萊斯的幫助下,這些功夫總算沒有白費。他的小說言簡意賅,字字珠璣;這麽做不僅讓人物刻畫入木三分,也讓小說顯得更加飽滿豐韻,回味無窮。
隨着調查的深入,布朗原有的價值觀念也漸漸發生了轉變。他認為每一項新科技在剛剛投入市場的時候總是利弊參半,問題並不在於科技的發展,而是在於人類的觀念是否跟上了科技的步伐,人類對新掌握的力量和隨之而來的責任有沒有足夠清醒的認識。
不僅如此,布朗對國安局的認識也慢慢發生了轉變:國安局並沒有開始想象的那麽冷漠與虛偽,在某種程度上,它與公民的安全近似於母與子的聯繫。在親眼目睹了一份列舉了國安局曾製止的恐怖襲擊的清單後,布朗承認,與其知道真相,倒不如被蒙在鼓裏。恐怖分子並不是要殺人,而是要製造恐慌。布朗開始覺得有個國安局也不是什麽壞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譯文出版社 |
|
|
關於作者 | 關於譯者 | 第一章 密碼之源(1) | 第一章 密碼之源(2) | 第二章 羽翼初豐(1) | 第二章 羽翼初豐(2) | 第二章 羽翼初豐(3) | 第三章 運籌帷幄(1) | 第三章 運籌帷幄(2) | 第三章 運籌帷幄(3) | 第三章 運籌帷幄(4) | 第三章 運籌帷幄(5) | 第四章 首嘗敗績(1) | 第四章 首嘗敗績(2) | 第四章 首嘗敗績(3) | 第四章 首嘗敗績(4) | 第五章 迷茫歲月(1) | 第五章 迷茫歲月(2) | 第五章 迷茫歲月(3) | 第六章 破釜沉舟(1) | 第六章 破釜沉舟(2) | 第六章 破釜沉舟(3) | 第七章 時來運轉(1) | 第七章 時來運轉(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