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评论 梨园往事   》 第9节:"猴王"李万春      周简段 Zhou Jianduan

  "猴王"李万春
  余生也晚,连李万春的"猴戏"《安大会(即《闹天宫》)》也没有看过,更不要说杨小楼的《水帘洞》了。一九八五年,他逝世前在北京演出,送我票,请我去看。似乎我只记得他演了《古城会》、《连环套》、《武松打虎》的折子戏,而没有演猴戏。我至今记得万春先生神采飞扬,唱腔响遏行云,而那时他已是七四老人了。不料月旬之后,他便骑鹤而去,魂归道山。这真令人有广陵绝响之叹。
  我是在东方书画研究会成立大会上与万春先生相识。我如约而至,万春先生当场作画,画的墨菊,淋漓而有韵致。客厅中悬挂的一副对联颇引我注意:"昔者杨小楼,今人李万春",不过当时聊的主要是李老拜师张大千学画之事,李老演猴的情况是后来专门聊的。
  李万春演猴先学杨小楼,但受益最多的还是溥仪的叔叔贝勒载涛。涛贝勒是名票友,以演《安天会》名动京师。李万春整整向涛贝勒学了三年。载涛特别传给了他演猴的秘诀:"人学猴、猴学人。"按他后来悟出的道理就是,舞台上演的是人格化的猴。在《安天会》"偷桃"一场,李万春练出了一种技巧,在舞台上吃真桃,转圈啃皮不断,最后用手一抻提起一长条果皮,常常满堂好。
  李万春的猴机警,动作优美,形象美观。他还在前人基础上发展了新的脸谱。过去猴的脸谱有三种勾法:"倒栽桃"(载涛用此勾法)、"一口钟"(杨小楼用此勾法)、"反葫芦"(李老内弟李少春用此勾法)。"倒栽桃"上圆下尖与现实中猴脸相近,李老选择了这种勾法。为了增加美感,他逐渐发展变化,勾脸红白分明,减少生线条,给人以干净、明快的喜感。而且在接近耳朵的地方加上棕,给人以猴毛的感觉。在耳旁鬓角处还塞以毛球,类似武松的鬓边发髻,给人以干练利落的感觉。李老自己演《安天会》"八卦炉炼猴王"中还在猴脸两眼的眼圈勾上金(以前别人演猴是不上金的),表示已练成火眼金睛。到"受封门圣佛"时就成了满脸金,表示已成正果。这些都是他的创造。
  除《安天会》外,李万春后来排演了很多猴戏,基本循着《西游记》小说中的顺序,如《石猴出世》、《花果山》、《水帘洞》、《闹龙宫》、《闹地狱》,加上《安天会》、《五百年后孙悟空》、《收白龙》、《收沙僧》、《收八戒》、《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等;他在这些戏中塑造了各种孙悟空的形象,而且以黏、勾、搭、挂等各种技巧,获得观众的喝彩。光李老研究出猴王的棍就有几十种,可见他于此所费心血之巨。李老得载涛、杨小楼真传,又有改革创新,他的表演细腻,刻画猴的心理极为生动传神,至今可以说后无来者。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程长庚"大老板"第2节:"单刀叫天"谭鑫培第3节:"老乡亲"孙菊仙
第4节:知县名伶汪笑侬第5节:"关戏泰斗"李洪春第6节:"德艺只馨"盖叫天
第7节:名丑箫长华的念白第8节:"戏篓子"赵松樵第9节:"猴王"李万春
第10节:女伶刘喜奎不畏权贵第11节:程砚秋三请俞振飞第12节:花脸宗师郝寿臣
第13节:当代名丑马富禄第14节:"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第15节:一代名旦荀慧生
第16节:四大名旦中的尚小云第17节:须生泰斗马连良第18节:著名武旦宋德珠
第19节:"金霸王"的癖好第20节:"铁嗓青衣"王玉蓉第21节:吴素秋早年二三事
第22节:童芷苓和她的弟弟妹妹第23节:"舞台飞人"张德俊第24节:李世芳青岛罹难前后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