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破譯張愛玲的情感密碼:哪一種愛不千瘡百孔 》
過程主義者和目的主義者(2)
閆紅 Yan Gong
那麽,張佩綸是一個過程主義者嗎?有人不這麽認為,清代官場小說《孽海花》裏,這樣描述以張佩綸為原型的莊侖樵:他寒窗苦讀,一路披荊斬棘,終於被授了翰林侍講學士,然而清代的京官,薪水不高,若非身居要津,卻也寒酸可憐,這位莊翰林就窮得連飯都要吃不上了。他心中鬱悶,心想“那些京裏的尚侍,外省的督撫,有多大能耐呢?不過頭兒尖些,手兒長些,心兒黑些,便一個個高車大馬,鼎烹肉食起來!我哪一點兒不如人,就窮到如此?”又聽說“浙閩總督納賄賣缺”、“貴州巡撫侵占餉項”、“赫赫有名的直隸總督李公許多驕奢罔上的款項”,便夾着—股憤氣,寫了一封奏摺。次日消息見報,轟動京城。
誰知侖樵自那日上折,得了個采,自然愈加高興。橫竪沒事,今日參督撫,明日參藩臬,這回劾六部,那回劾九卿,筆下又來得,說的話鋒利無比,動人聽聞。……上頭竟說一句聽一句起來,半年間那一個筆頭上,不知被他拔掉了多少紅頂兒。滿朝人人側目,個個驚心,他到處屁也不敢放一個。……人傢愈怕,侖樵卻愈得意,米也不愁沒了,錢也不愁少了,車馬衣服也華麗了,房屋也換了高大的了,正是堂上一呼,堂下百諾;氣焰熏天,公卿倒屣;門前車馬,早晚填塞。
照這說法,張佩綸的激烈、鋒利,不怕把天下人全得罪光的那股狠勁兒,不過是為了脫貧致富奔小康,不但有目的,而且這目的還不怎麽上得了臺面。能把宏大光明的表象捅一個窟窿,窺見裏面那點子見不得光的東西,嚮來是我愛幹的事,但是,我看了又看,還是不能說服自己毫無心理負擔地幸災樂禍,因為,我不能相信,張佩綸是為了那點蠅頭小利,走上這麽一條决絶之路的。
他畢竟不是雪窗螢火的窮書生,一頭撞進官場中來,他爹做過俺們安徽的按察使,雖然在他七歲那年就已去世,但是有這樣一份傢底,他對官場上的規矩,不會那麽不明白。
問題是,明白之後,又怎樣?有的人是順水推舟,為我所用,你看同樣是官宦子弟出身的吳三桂和袁世凱,官場運作那叫一個輕車熟路啊,沒辦法,人傢那是童子功,真不是一頭霧水的寒門子弟所能比的,但還有一種人,明白之後,仍執迷不悟,在獨木橋上孑然而行,漸行漸遠,那就是張佩綸這樣的人。
他自幼習學的儒傢道德,在某些人眼中,可能衹是科場上的題目,或者取悅大衆的說辭,張佩綸卻奉之為信仰,在這面信仰的大旗下,他衹能前進,無法後退。 “非如此不可!” 這是貝多芬某個樂章的主題,也可視為張佩綸的生命進行麯。
當然,也有人認為,張佩綸是一種大狡猾,想把那份“忠直”打造成一面特別結實的金字招牌——靠名聲混官混飯,這在明清兩朝確實很流行,說到這個,就要帶出一個比較復雜的話題,那就是清流。
清流是這樣一撥人,統一的LOGO,是精神潔癖,個個眼睛裏都揉不得沙子,以清掃天下為己任。潔癖成就影響力,不入他們法眼,就說明你不夠幹淨。
張佩綸正是清流中人,而且還是中堅力量。有人把“清流”比喻成一頭“青牛”,軍機大臣李鴻藻是牛頭,張佩綸和張之洞分別是牛角,還有幾位在歷史上叫得響的人,是牛尾牛肚乃至牛鞭等等,這頭青牛,真的很“牛”。
跟着清流,可能沒有肉吃,但怎麽着都會有口飯吃,“社會良心”的名聲出去了嘛,反對他們,就是反對正義,反之,援助他們,則是表現正義的最佳方式。一個道德人士縱然一時落魄,一旦改朝換代,新主人為顯示對於道德的愛好,也會將被貶之人重新啓用,眼下受苦便可視為一份收益長久的投資;就是落魄時,也會有民間的道德愛好者給予贊助,比如有位因駡慈禧而揚名的安維峻,這邊剛被革職發配,那邊資助者就紛至沓來,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大刀王五。
因此,做清流,未必就是一樁不划算的買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天津教育出版社 |
|
|
序:張愛玲是怎樣煉成的(1) | 序:張愛玲是怎樣煉成的(2) | 精彩書評:這麽可憐身是眼中人 | 精彩書評:破譯張愛玲的感情密碼 | 精彩書評:真實的張愛玲在這裏 | 精彩書評:原來張愛玲可以這樣讀 | 張佩綸的光輝歲月 | 過程主義者和目的主義者(1) | 過程主義者和目的主義者(2) |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1) |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2) |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3) |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4) | 就這樣老去(1) | 就這樣老去(2) | 就這樣老去(3) | 父親是女兒前世的情人(1) | 父親是女兒前世的情人(2) | 黃素瓊這個湖南人很勇敢(1) | 黃素瓊這個湖南人很勇敢(2) | 她和他的相互背叛(1) | 她和他的相互背叛(2) | 她和他的相互背叛(3) | 她和他的相互背叛(4)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