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满族民风民俗详解:图像中国满族风俗叙录   》 5佩饰      Fu Yoguang

  满族及其先民,不分尊卑,均喜佩饰,主要有骨、石、珠、金、银、柳饰等,其中不仅凝聚着满族人的审美情趣,也积淀着他们的宗教观念、民俗意识。因此,在满族先世女真人的诸部中,均有戴佩古俗。
  文献记载,满族先民就有崇尚石饰、骨饰之俗。人“缀野猪牙”、“插雉尾为冠”,勿吉人“头插虎豹尾”,女真人饰“顶珠”、“令珠计岁”、“挂荷包”。随着经济发展,金银饰渐居上风。清代,官员的顶戴、朝珠成了清代礼服的重要佩饰,都是满族先民喜戴佩饰习俗的延续。此外,饰柳之俗,包含着深邃的原始宗教思想和神话观念,柳被满族尊为“始母神”,饰柳成为满族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的长久祝愿。
  授佩野猪牙
  《新唐书?黑水》载,黑水“俗编发,缀野猪牙,插雉尾为冠饰自别于诸部”。其实,乌苏里江沿岸、黑龙江东康和兰岗等原始遗迹的考古发现证明,满族先民崇尚骨类佩饰远在之前。骨饰中最突出者,当推爪饰、角饰与牙饰。其中野猪牙备受崇尚。
  在满族及其先民中,素有“一猪二熊三老虎”的猎谚,野猪的凶残更显出猎人的勇敢。野猪不仅是猎人重要的狩猎对象,而且是萨满神验中的主角。在神验中,斗士如能刺杀野猪,去掉獠牙,被视为“神助”,是阖族大顺大吉的大喜日子,萨满会把野猪双牙穿孔授予斗士,族人抢得余骨也磨制成各种式样的佩饰,系在腰上。所以,崇尚野猪牙饰不仅凝聚着满族先民的宗教意识,而且反映其尚勇的民族性格。为此,满族中男性巴图鲁(勇士),前胸佩挂公野猪的獠牙;族中秀女,多佩野猪门牙。每当满族男女孩童长大成人时,族中萨满或穆昆达(族长)举行仪式将灵佩(野猪牙)赐给男女青年,佩戴于前额上,这也是承认其成年的标记。从此,小伙子的名字可以上宗谱,可以弯弓马上驰骋山林;姑娘在帮助母亲主持家务的同时,蓄发为辫,熟习针线,待字闺中。
  话说“通灵宝玉”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含石而生,这石——“通灵宝玉”就又成了他的命根子。这个情节,潜含着满族崇石的民俗意识。
  满族佩戴石饰有悠久历史,远古的萨满腰铃就是用石制的,被视为神物。满族石饰习俗和萨满教的灵石崇拜观念有关。在萨满教的自然崇拜中,卓禄妈妈、卓禄玛法(均为石神名)是重要的神。萨满教格外崇奉火神,在神话中,火神突额姆把自己身上光毛火发变成星星,给人类照明,自己却变得赤身裸体,只好住进石头里,所以石头也是火神的栖息处。因此,在满族人的心中,石头有了崇高的地位。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述了“通灵宝玉”几经劫难的故事。历史的车轮到了清代,官员的顶戴,实际上也是一种石饰,是其先民石饰习俗的继续。
  挂朝珠
  清《会典》规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挂朝珠;京官、军机处、输詹、科道、侍卫、礼部、国子监、太常寺、鸿胪寺等处官员不分品级都可戴朝珠。同时,又规定皇帝、太后、皇后朝冠都有三层珠顶,珠饰成了皇家威严的标志。
  《金史?舆服志》载,金人“贵显者方顶循十字缝饰以珠,其中贯以大者,谓之顶珠”。时至清代,此俗变得更加神秘隆重,皇冠上有三层珠顶,身佩朝珠,如清太祖努尔哈赤像就是如此。女真老人常以“令珠”计岁,每年岁首增一珠,挂在胸前,死后同入葬。《建州闻见录》的作者申忠一亲眼见到“奴酋(努尔哈赤)常坐,手持念珠而数”,可见明末女真人挂珠的风尚。入关后,文武百官皆挂朝珠,朝珠便成了清朝礼服的重要佩饰。
  金头天足
  满族人对发式、头饰非常重视,装饰得十分华贵、美丽,所以有“金头天足”之称。“天足”,就是指满族妇女不缠足。在山林中,执鞭不亚于男子的满族妇女自然不会去追求“三寸金莲”的畸形美。入关后,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学“汉俗”,仍然保持了“天足”的自然美。
  在发髻上插花和加些头饰,是满族妇女的一种喜好。朴趾源在《热河日记》中记述了这一习俗。他写道:满族妇女“五旬以上”,犹“满髻插花,金钏宝”。“年近七旬,满头插花”,即便是“发尽秃,光赭如匏”也“寸髻北指,犹满插花朵”。这些生动描绘,反映了满族妇女对美的强烈追求。满族妇女喜在发髻上插上金、银、翡翠、玛瑙、珊瑚等名贵材料制成的头簪和用金、银、花绒毛和羽毛制成的羽绒花。《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挂珠钗,是满族贵妇人的典型头饰。
  发辫不仅是民族的外部标记,而且是重要的审美对象。《三朝北盟会编》载:“妇人辫发盘髻,男子辫发垂后,身垂金银。”可见,当时男子和女子一样,是挂金银佩饰的。《建州闻见录》记载,明末清初女真人“插以金银珠玉为饰”。到了清代,八旗子弟用金、银、珠宝等珍品制成各种式样别致的小坠角儿,系在辫发上,随辫摆动,格外美观。在《红楼梦》第二回里,贾宝玉的一根黑亮如漆的大辫子上,从顶到稍,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就反映了这种风俗。
  戴荷包
  满族有束腰的习惯,袍必有腰带,必挂佩饰。满族的佩饰中,荷包是不可少的。荷包,满语称“法都”,是满族先人在长期狩猎生涯中形成的。当女真猎人在山林时,腰间常挂一个皮子做成的“囊”,里面装些食物,用皮条子将口抽紧,很像荷包的样子,以便远途狩猎时途中充饥,后来演变成了今天的荷包,成为后世满族的礼品和信物。
  满族不分男女老幼,均喜佩荷包。男子多挂在束腰带的两侧,女子一般挂在“大襟嘴”上或旗袍领襟之间的第二个钮上。
  荷包是满族喜爱的装饰品,但也有某些实用价值,荷包里常装些香料、烟草、小零食之类。《红楼梦》里,贾宝玉所佩的荷包中,就装些“梅花饼儿”、“香雪润津丹”等食品,这是满族先民的遗风。
  佛托妈妈的神话
  平常柳树,在往昔的满族民俗生活中有着超凡的地位。《北平风俗类征》记载:“清明,妇女儿童有戴柳条者,斯时柳芽将舒卷如桑椹,谓之柳苟。”又曰:“清明戴柳于发。”今天,某些满族人家仍可看到这种饰柳古俗的遗风,若朔其源,还要从满族的萨满神话说起。
  柳饰,包含着深邃的原始宗教思想和神话观念。在满族的早期神话中,作为天穹、宇宙的主神——天神,最初是没有形体的。天神阿布卡赫赫的早期形象即为一个巨大的孕生万物的女阴,而柳就是女阴的象征,由此派生出柳生人类和宇宙万物的神话。满族萨满教中,“佛托妈妈”是一位重要的女性大神,“佛托”即满语“柳”,佛托妈妈即是以柳为代表的始母神,民间也称“佛托妈妈”为“子孙娘娘”,所以饰柳的原始含义就是对氏族子孙“瓜瓞绵绵”的长久祝愿。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山东画报出版社
编辑推荐前言(1)前言(2)1衣着(1)
1衣着(2)2发式3靴鞋4帽子
5佩饰1风味独特的饮食(1)1风味独特的饮食(2)1风味独特的饮食(3)
1风味独特的饮食(4)1风味独特的饮食(5)2饮食习俗礼仪1满族先民的住宅(1)
1满族先民的住宅(2)2满族的住宅3建房、居住习俗1狩猎
2捕捞与海猎3农耕1交通(1)1交通(2)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