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石康純理性新作:口吐蓮花 》
第9節:不出現的阿羅漢 凡夫與聖人(1)
石康 Dan Kang
不出現的阿羅漢
當然我知道這是鬍扯,那衹是我的相信或猜想,卻無法兌現——同理,我也認為佛教徒說的也是與我一樣的鬍扯,當他們不能把他們相信的事情全部兌現的時候。
其實人們真正需要的是那種所謂“道成肉身”者,他不用手持幾本古經書對別人翻來覆去,一遍遍嚮別人說明裏面說的是什麽,而是現身說法,對着每一個人說:“我已全部證出了經書裏說的,全是真的,歡迎每一個懷疑主義者或是團體組織來驗證真偽,我願意經受最嚴格的檢驗。六種神通就發生在我身上,沒有什麽神秘的,我隨時都可以演示,我們現在也非常需要科學上的解釋,希望科學家們研究一下,也許可以造福人類,而且,這對本門宗教取信於人是非常有幫助的,最少證明了我們講的不是虛構的。”
不幸的是,目前連一個這樣的人也沒有,衹有一幫人在那裏相信我上面說的那個人是存在的——我也是其中之一,但為什麽我那麽相信的人還不出現呢?這不是要動搖我的信念嘛!而且理論上,這個人至少已證得阿羅漢果位,不會受什麽懲罰的,他應該非常自由,想怎樣就怎樣,為什麽這一位神聖不能幹一幹這件舉手之勞的事情呢?我曾問過很多人,都對此存在疑問,阿羅漢啊阿羅漢,你怎麽還不出現呢?
我簡直不敢這麽想——該不會根本沒這回事兒吧?若是沒有,那太缺德了,最少是對出傢人太不負責任了,人傢花去一生的時間去修證,連個結果都看不到。
曾看過一本回憶錄,講到紅軍長徵時的一個故事,有一個新兵問連長,我們行軍打仗這麽艱苦,連長你說這共産主義什麽時候能實現啊?
連長說,五年吧。新兵接着行軍打仗,五年後,新兵成了連長,又有新兵問他同樣的問題,這位連長衹好說:五年吧。
信仰有時候就是這麽煉成的——在生活中,我們對那些說“我聽說”的人也存在一種信任,但我們對說“我能”的人更信任,是吧?
凡夫與聖人
有種說法,叫“凡夫弄不懂聖人的事”,不知大傢註意到沒有,這話反着說照樣成立,聖人也弄不懂凡夫的事。這讓那些對聖人半信半疑的人有點尷尬,也讓聖人有點尷尬,看起來好像聖人與凡夫毫無關係,衹好作如是想:凡夫就是地球人,聖人就是外星人,兩個世界各有好處。讓我們不帶主觀偏好地談問題吧,說“聖人就是覺悟了的凡夫”,這與說“凡夫就是覺悟了的聖人”完全一樣。
其實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聖人一個凡夫,我們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自由意志,為什麽當聖人那麽好,我們還寧可選擇當凡夫而不選擇做聖人呢?也許是,我們並不適合當聖人,或是聖人的生活方式不夠有吸引力,過起來太沒意思,也許是聖人是非常湊巧才能當成的,更也許,聖人是虛構的,衹是為了滿足那些對聖人有需求的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對佛教最初的小感受 | 第2節:不落兩邊 宗教大師與心理醫生 | 第3節:擺脫抑鬱 | 第4節:佛經中的概念(1) | 第5節:佛經中的概念(2) | 第6節:語言問題 信仰衝突(1) | 第7節:語言問題 信仰衝突(2) | 第8節:真正的佛陀 | 第9節:不出現的阿羅漢 凡夫與聖人(1) | 第10節:不出現的阿羅漢 凡夫與聖人(2) | 第11節:東方神秘——空性見 佛教徒的答案 | 第12節:佛 | 第13節:神秘的矯情 | 第14節:作為一個人的見解 | 第15節:不同的偏好 《佛陀傳》 | 第16節:超越存在的不可說 | 第17節:衹能理解一半的佛陀 神秘答案 | 第18節:敬畏 | 第19節:業力說 | 第20節:廢話 世俗與超越 | 第21節:由捐款想到的 行為 | 第22節:無我見 | 第23節:中觀 純粹形而上 | 第24節:無主體的佛教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