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劉心武揭密《紅樓夢》 》
第七講帳殿夜警之謎
劉心武 Liu Xinwu
在上一講的末尾,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就是秦可卿的出身不但未必寒微,甚至還高於賈府。高於賈府,你想一想,賈府已經是國公級的貴族了,高於賈府,也就意味着她可能是皇族的成員,因此我們就應該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皇族裏面去尋覓一下她的蹤影,看有沒有秦可卿這個角色的生活原型。
這三朝經歷的時間很久,皇族的成員也很多,特別是康熙一朝。康熙生殖力特別強,他一生生了三十五個皇子、二十個公主,光是他的子女就這麽多;雍正的生殖能力也比較強;乾隆衹比康熙生的子女稍微少一點而已,也挺多。所以我們要尋覓的話,說老實話,如果一個一個來說,那就太費時間,而且辦法也很笨,那我們怎麽辦呢?這時我忽然想到,我們也許可以從康熙四十七年的一個著名的歷史事件,從那兒說起,順着那個往下摸一摸,看能不能有什麽綫索。
清朝,他們是馬上得天下,就是八旗兵他們騎着馬,拿着兵器,這樣打進山海關,入主中原,統一中國的。所以說,清朝的頭幾個皇帝都特別重視保持這樣一個傳統,既然馬上得了天下,那就應該馬上治天下。當然,統一中國以後,基本平定以後,要重點地實行文治,但是武治、武備也不能鬆懈。尤其是在康熙朝,康熙皇帝非常重視保持滿洲八旗的軍事實力,他覺得滿族的騎射傳統不能丟,他親自帶頭,每年都要率領王子、王公大臣以及浩蕩的隊伍去打獵,通過打獵來進行軍事訓練。因為一場圍獵也等於是一次軍事行動,在這個過程當中,是特別能夠鍛煉每個人的騎射能力的。
那個時候,每年打獵的重點季節是秋天,所以有一個說法叫做“木蘭秋”。木蘭是一個地名,是一個圍場,叫木蘭圍場,那個地方人們讓它的植被自然生長,裏面有很多的野獸自由活動。每年秋天的時候,皇帝就會率領浩蕩的隊伍到那兒圍獵。我們都很熟悉的承德避暑山莊,既是當年皇帝度夏避暑的地方,也是秋前後作為進退駐蹕的一個場所。現在河北省北部還有個縣就叫圍場縣,這個名稱就是歷史留下的痕跡。當然那時的行政區劃跟現在不同,如果按現在的行政區劃來說,那麽當年康熙秋所到的地方,不僅包括現在河北承德以北的圍場縣一帶,還會更遠一些,到達現在內蒙古一帶,也會到達現在屬於遼寧的地域。據有的研究者考證,《紅樓夢》書裏面提到的潢海鐵網山,潢海其實就是遼海,位於今天遼寧鐵嶺地區,鐵網山就是由鐵嶺演化出的一個符碼。總之,康熙非常重視圍獵活動,年年秋天要到那一帶地方去打獵。後來,由於愈加重視打獵,康熙就提出來一年還要兩次去圍獵,有時候春天也去。遠處一時去不了,就在京城附近打獵,比如在南海子,就是南苑的一些有水窪的濕地那裏,甚至有時候就在紫禁城背後的景山裏面進行一些小型的打獵活動。康熙晚年,六十六歲的時候,他自己統計了一下,說用鳥槍弓矢,獲虎一百三十五衹,熊三十五衹,豹二十五衹,猞猁猻十衹,麋鹿十四衹,狼九十六衹,野豬一百三十二衹,一般鹿上百衹,野兔之類那就不計其數了,可見他的武功非同小可。他也希望自己的皇子皇孫能繼承這個本事,他帶他們去圍獵,就是有意對他們進行這方面的培養。
在木蘭秋的過程當中,由於有時候會跑到比較遠的地方,在過去那個時代,不可能一天到達,當然途中就要不斷地宿營。宿營就要住帳篷,到了木蘭圍場更要住帳篷,皇上住的帳篷呢,就叫做帳殿,那是很尊貴的。據史料記載,當時去打獵的時候,最多達到一萬五六千人,非常浩蕩的隊伍。駐紮的時候也是很大的一個營盤,當中皇帝以及他最親近的隨從所住的營區就叫做皇城,皇帝住的那個帳篷在最當中,應該是黃顔色的,用皇帝特許的一種顔色製作的布匹做的一個大帳篷,在最當中;外面就是保衛他的一些帳篷,從四面八方包圍他,包圍他的目的不是去對他不利,而是為了保衛他,從形式上來說是形成一個圓圈,這個叫網城,它們構成一個內營盤,叫內城;內營盤之外還有外城,外城營帳就更多了,整個營盤是內圓外方的形製,非常壯觀。一路上,他們可能會宿營幾次,到達以後就進一步安營紮寨,那個營盤一定就更加地宏偉,設施也更加周備。
在這種情況下,康熙不斷去打獵。到了康熙四十七年,你想,康熙四十七年意味着康熙登基已經四十七年了,康熙是一個七八歲登基的少年天子,康熙四十七年的時候他已經五十多歲了。但是,康熙這個人身體很好,上面說了,他打獵的能力也特別強,他的武功非常好。那一年,他又帶着太子、皇子,以及其他隨行人員去進行木蘭秋。到達後,他當然住在最當中的帳篷裏面,就是帳殿,但是沒想到,接着就發生了夜警事件。夜就是夜晚、午夜、深夜,警就是一種危機的情況,一種險情就出現了。怎麽回事呢?就是康熙他發現晚上的時候,有人在帳篷外面偷偷地窺視他的行動。你想這還得了?是不是啊?
發生在康熙四十七年的帳殿夜警事件,令康熙大為惱火,也直接引發了康熙朝的時局動蕩。那麽,究竟是誰,竟然如此大膽,去偷窺康熙皇帝的行動?他究竟是出於什麽目的,膽敢這麽去做?
要把這件事弄清楚,就還要再折回來,從頭說起。
康熙登基的時候,衹是一個少年天子,他當時主要靠他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後進行政治方面的指導,指點他怎麽來執政。在這個過程當中,在康熙十四年的時候——那個時候他已經早就完成了大婚,生了孩子,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做統治者、做皇帝的經驗——他就在孝莊太皇太後的指導下,做出了一個非常重大的决策,就是要從兒子當中選一個來立為太子,公開嚮朝野宣佈,清朝的皇位有了正式的接班人,這個接班人就是太子。
清朝在康熙以前的幾個皇帝的情況是這樣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雖然已經稱帝了,但是他們當時還沒有完全打進關內,還沒有成為一個統一的中國的皇帝;真正成為統一的中國的皇帝的是打進關內的那個皇帝,就是大傢很熟悉的順治皇帝。在當時的情況下,孝莊太皇太後她有一個考慮,這是一個很睿智的婦女,是一個大政治傢,她考慮到從清朝皇帝的前幾代情況來看,皇太極他的皇后沒有生下一個兒子,就是說沒有嫡子;到了順治這一朝,皇后也沒有生兒子,康熙本身也不是皇后生的,他也是庶出的,不是嫡出的。當時滿族入關以後,已更深地接受了漢族宗法思想的影響,就是認為嫡出和庶出區別是很大的,這個在《紅樓夢》裏面是有反映的。大傢記得吧?像探春和賈環就因為不是王夫人生的,不是嫡出而是庶出,就有無數的煩惱。特別是探春,那麽一個“纔自精明志自高”的女性,那麽美麗的一個女性,那麽有能力的一個女性,但是她就為自己不是嫡出的而深感痛苦。
在康熙朝的時候,就出現了一個情況,就是康熙的皇后開始生兒子了,康熙的正宮皇后赫捨裏氏,她第一胎生了一個男孩,雖然出生不久就夭折了,但是她又懷了第二胎,第二胎又是男孩,而且就生下來了,生下來以後還養大了,這就成為清朝統治階層的一件大事。因為剛纔我已經給你捋了一遍,皇太極,他的皇后沒有生兒子,沒有嫡出的兒子;順治,他的皇后也沒有生兒子,康熙也不是皇后生的,康熙也是庶出的,當然後來康熙和他的嫡母,和這個皇后的關係非常好,那是另外一回事;到了康熙朝,清朝就終於有了自己皇帝的嫡子了。滿族入主中原,要徵服所有的中國人,中國人裏面漢族占絶大部分,漢族的文化傳統是最重視分清嫡庶的,所以,為了籠絡、震懾全部的中國人,特別是整個漢族,這個時候來宣佈,我們滿族也很尊重分清嫡庶的排序,現在我們的皇帝有了嫡子,我們就要把他宣佈為太子,這樣就使清朝皇權的合法性,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進一步得到鞏固。它有這個意義,所以不是簡單地立一個太子,它有非常重大的政治意義在裏面。
在孝莊太皇太後的指導下,康熙就决定立他的皇后生的孩子為太子。這個太子雖然是老二,但是因為老大夭折了,也等於是老大,他給他取名就叫做胤。皇太子立為太子的時候纔多大年紀呢?還不到兩歲,一歲半。但是當時康熙皇帝告示天下,舉行了隆重的儀式來宣佈這件事情。在這個儀式上,一個一歲多、不到兩歲的孩子,他根本就沒有辦法完成各種儀式當中的項目,於是就由他的奶母抱着,來完成各個大禮當中的環節。這是清朝的一件大事。
這個太子立了以後,康熙就對他重視得不得了。康熙這個人愛孩子,是一個慈愛的父親,簡單來說,他的所有的皇子,他全愛;所有的女兒,他也全愛,是這麽一個父愛無邊的人,而且有許多例子可以證明這一點。對太子他當然就更愛了,愛到什麽地步呢?愛到太子的待遇不但跟他一樣,比如說皇帝應該用黃顔色,用一種特殊的黃顔色,他就讓太子穿的服裝、用的轎子這些東西,都是跟他用完全一樣的顔色;後來他還給太子蓋了一個很漂亮的宮殿,就是毓慶宮。據清朝史料記載,太子的毓慶宮裏面所擺設的一些古玩,那些豪華的東西,甚至超過了康熙本人所擁有的。後來有一件事情,很滑稽,也令康熙很後悔。他覺得那個太子是他看着長大,那麽可愛,又是今後他的王位繼承人,他的接班人,所以覺得太子要用什麽東西,應該問內務府要——內務府就是供應皇傢各種用品的那麽一個機構。他說那就幹脆讓太子的奶媽的丈夫,讓他奶父當內務府總管得了,為什麽呢?因為太子要東西方便。一撒嬌,跟他奶媽一說,一會兒這個東西就來了,省得一層層稟報去。康熙後來對此當然很後悔,但是他一開始就是這麽做的。在生活上對胤他是無微不至地寵愛,從其他方面來說,就是培養他:一個是從文的方面培養,首先讓他要研習滿文、蒙文和漢文。太子也很爭氣,最後滿文、蒙文、漢文都特別好。因為對他來說最睏難的是漢文,對不對啊?康熙的時候,宮廷裏面互相說話是說滿文的,所以滿語首先這個語言就不用教,滿文又是拼音文字,懂了滿語以後,你學滿文也就比較容易。滿文是藉鑒蒙文創製的,滿文學好了蒙文自然也就很容易掌握。但是漢文就需要從頭學起,漢文不是他們的母語,難度很大。康熙就找來當時中國漢族裏的飽學之士、大儒、名師,天天來服侍太子,來精心地教授他。胤很努力,也學得非常好,後面我還要舉例子,成績確實非常出色。
我一開頭就說到了,康熙特別重視保持滿族的騎射傳統,在對胤的培養上也不例外,從小就讓他學打獵。我現在舉的這些例子,都不是野史上面的,都是正史上面的記載。當然這些正史記載有時候你也不能完全信,因為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檔案也是由勝利者掌握的,這些人可能在書寫歷史和整理檔案時會有一些主觀的東西加進去,但是它基本上還是可信的,因為它基本上要根據事實來陳述。據記載,康熙帶着胤打獵,那時候胤纔五歲,五歲去木蘭圍場,那太遠了可能去不了,那麽在哪兒打呢?去南苑那個海子也覺得比較遠,於是就在景山,紫禁城後面的景山。原來景山裏頭不像現在這樣,它裏面原來就是荒的地方比較多,所以也有一些放養的野生動物。據史書記載,太子跟他的皇父打獵,五歲,連發五箭,就射中了五個野獸,一個鹿、四個兔。下面有人在笑,說這可能嗎?是不是打獵的時候底下有人把動物牽在他眼前,讓他射。說老實話,一個五歲的孩子,你就是把動物牽到他眼前讓他射,有的也未必能箭箭射中。但太子他就是五箭都沒有虛發,就射中了一隻鹿,四個兔。太子就這樣在皇父的精心培養下,茁壯地成長。
太子胤在父皇康熙的精心培養下,長大成人,一個父慈子孝、樂享天倫的故事在紅墻黃瓦的皇宮裏演繹着,而太子最終繼承父業、登基大寶,似乎也是指日可待的事。康熙曾在親自率軍出徵平叛的情況下,讓太子在紫禁城代理政務,他曾這樣誇贊太子,說太子“辦理政務,如泰山之固”。然而,事情卻遠沒有我們想像得那樣簡單。隨着時間的推移,康熙父子開始出現了裂痕。那麽,一個是慈愛無邊、英武一世的父皇,一個是意氣風發、文武全纔的太子,兩個人為什麽會出現矛盾呢?太子胤還能如願以償地繼承皇位嗎?這就是下面我要講的。
開頭誰也沒有想到,康熙和太子之間,逐漸出現了皇權和皇儲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其實很好解釋,從人性角度就能解釋。你想想,一個太子十二歲的時候,他覺得我今後當皇帝,他很高興;二十二歲,他覺得我已經可以當皇帝了,但是我父親還很健康,我得好好伺候,我等吧;我三十二歲了,我的父親還很健康,我哪天當皇帝啊?是不是啊?從人性的角度來說,皇儲就開始産生這種心理,於是就接連發生了很多事情。
一開頭這種事情跟康熙本人無關,比如說皇太子的脾氣變得非常暴躁。他的老師都是一些大儒,都是一些飽學之士,年紀當然也很大——教他的時候,就已經是四五十歲了;他長大了,他們都七八十了,很高的年事——他經常辱駡他們,一生氣,他就不管他們是多大歲數,不管那些人是多高的學問,就辱駡老師。當然不管怎麽樣,也有人匯報到康熙那兒去,康熙就覺得我這兒子怎麽回事?辱駡老師,不應該啊。然後皇太子做下更過分的事,就是鞭笞權臣,地位很高的大臣,在朝廷裏面都掌握很大的權柄,康熙都善待他們;康熙有時候發發火,批評一下,也很少說讓人把他們的褲子脫了打屁股,當衆羞辱或者是鞭笞這些大臣。康熙沒做過的事,太子卻做了,他一發落那些大臣,他就這麽來,底下人當然是你怎麽指揮怎麽來,因為你就是今後的皇帝啊!還有什麽好說的,對不對?你的命令就得聽。康熙就開始不愉快,就覺得胤怎麽可以這樣做呢?但是康熙還是隱忍了,因為這是他自己的兒子,是他立為太子的嫡子,而且太子今後確實也要當皇帝,當皇帝有點威風也可以理解。可是後來,逐漸地,他對太子的不滿就不是出現在這些事情上面了。
有一次,康熙出徵的時候不舒服了,身體有病了,當然不但是太子,其他的皇子——那時康熙的兒子已越來越多了,都要去問候。結果他就發現太子對他生病,不但沒有一點很憂戚、很傷心、很着急的樣子,反而面有高興之色。從人性的角度你能明白嗎?有人在點頭,是不是?當然這個事情比較復雜,你要認真地來讀清史會發現,這種記載有不真實的一面。因為大傢知道,康熙後來的政權沒有交給胤,這是很清楚的,後來的皇帝是雍正,是胤的一個弟弟,是四阿哥。四阿哥當權以後就會整理、修改各種檔案。現在如果我們仔細來做歷史研究,就會發現在朝鮮也有史官,也有歷史記錄,例如《李朝實錄》。朝鮮很長時間都是李氏王朝,在《李朝實錄》裏面的記載不是這樣的,但是也很可怕。《李朝實錄》說那次太子去了,太子對康熙沒有什麽特別不好的表現,而是跟隨太子的那些人,按捺不住內心的高興。他們心想,你看,老爺子快完了吧,咱們跟着的這個主兒馬上就要升為萬歲了呀,都額手相慶,是這些人,鬧得很不堪,被匯報給康熙了。但是不管怎麽樣,康熙就開始警覺了。哦,鬧半天,我培養了半天,最後成了我的一個威脅了,是不是?想搶班奪權哇?康熙就開始警惕,但是也忍下去了。因為培養這麽多年了,三十多年的培養,不能付諸東流啊!而且確實太子的優點也是有的啊!所以康熙就還是采取了隱忍的態度。可是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就是我現在要講的帳殿夜警事件的時候,康熙就忍無可忍了。
這事有好幾個導火綫,第一個導火綫:當時康熙帶着浩蕩的隊伍去木蘭秋,途中就紮下營盤了;他帶了很多皇子去,當時第十八個皇子——當時他的兒子已經很多了——十八阿哥已經七八歲了,他特別喜歡——康熙每個兒子都喜歡——這十八阿哥路上就得了腮腺炎。
這裏我插一句,我在講述裏,有時把康熙的兒子說成王子,有的聽衆跟我提出來,皇帝的兒子是不是該說成皇子啊?這個意見很好,說成皇子更精確些。但有的人以為說王子,那就是王爺的兒子了,這是不對的。在清朝,王爺的兒子官方的稱呼是世子,不是王子,王子這個詞兒,是跟國王配套的。20世紀初以來,我們翻譯外國文學作品,往往把相當於皇帝的人稱為國王,把國王的兒子,稱作王子,比如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為了通俗些,就又譯成《王子復仇記》。王子就是指國王的兒子,也就是皇帝的兒子,就是本來可以繼承帝位的人。其實在清朝,康熙自己也好,朝野上下,一般情況下,都把康熙的兒子叫成阿哥,太子是二阿哥,後來接替康熙當了皇帝的雍正是四阿哥。那麽,現在我們講到了十八阿哥,在康熙四十七年,木蘭秋的半路上,十八阿哥得病了。
十八阿哥發高燒,得的應該是腮腺炎,根據清朝史書上的記載,我們今天可以做出這個判斷。當然當時沒有腮腺炎這個詞,但是咱們可以根據他的癥狀,從現在的臨床醫學做出判斷,無非就是腮腺炎,並不是個了不得的病。但是在清朝,治這個病就沒有什麽好辦法。這個十八阿哥高燒不退,康熙就很着急,康熙疼愛他,恨不得二十四小時把他摟在懷裏頭,太醫看病的時候都是摟在懷裏頭這麽看的。他特別愛十八阿哥,他讓太子隨後從北京城趕到營盤這個地方,這個時候據史書記載,確實是太子對十八阿哥,自己親弟弟的病情,十分地冷淡,這個在《李朝實錄》裏面沒有相反的記載,可能就是事實。說老實話,作為太子,他覺得每一個兄弟都是潛在的威脅,是不是啊?每一個兄弟都可能來奪我這個太子的位子,都想最後來繼承皇權。一看父親這麽喜歡十八阿哥,他心裏當然不高興,你什麽意思,對不對?你把我摟着還差不多,你摟着十八阿哥,這算怎麽回事,你讓他自己躺床上歇着不就得了嗎?所以他看見就心裏不舒服,表現在外面就是很冷淡。康熙看到他這樣,痛心疾首,他當時沒說什麽,但是後來康熙就說了,說他對他的親弟弟一點感情都沒有。封建社會是最重所謂“孝悌”的,“孝”是指對待父母,“悌”就是指對待兄弟,當時的人認為這兩個態度是做人的最根本的立足點,那麽你毫無孝悌之心,你這樣的人怎麽能夠繼承皇業呢?但是康熙當時也忍了,不過那個時候他已經是隨時會一觸即發了,結果,緊跟着就發生了康熙萬萬不能再加容忍的事情,就是帳殿夜警。
可能是康熙自己先有一些感覺,覺得晚上有點不對頭,然後康熙得到密報,說父王您知道晚上有這麽個情況嗎?有人從您的帳殿外面偷偷往裏面偷看。這個偷看您的人,不是別人,就是太子啊!這個時候,康熙就一下子,猛地感覺到他和太子之間的矛盾,已經發展到了頂點,這還得了?還用細琢磨嗎?那不很簡單嗎?就是看我怎麽樣,身體怎麽樣,嫌我活得太久了,看我什麽時候死啊!於是大怒。這就是帳殿夜警事件。
然後,康熙就在有一天當衆大怒,通知所有的人,集合在一起,首先就把太子捆起來,不是用繩子,用鐵鏈,然後他一賭氣,又把其他那些太子的兄弟,那些阿哥們全捆起來,當着朝臣——當時有一個情況,他自己事先沒有考慮周到,現場還有傳教士,他也沒來得及讓外國傳教士回避,所以這個當時的場景即便清朝自己的史料記載不完整的話,還有幾位傳教士後來寫回憶錄給寫上了——他當時大怒,當着朝臣,他就痛數太子的罪惡,說你太不像話了。他就很痛心,痛心到什麽地步呢?“僕地”。已經五十多歲了,那時候五十多歲是一個年齡很大的人了,他痛苦地撲倒地上,場面很不堪。一個英武一世的帝王,平時是非常威嚴的一個人,突然失態。在他痛斥太子的話語裏面就有這樣一段話,這段話特別重要,他說,“更有異者,伊每夜逼近布城裂縫嚮內窺視……令朕未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似此之人,豈可付以祖宗弘業!”其中最關鍵的一句是什麽呢?就是“逼近布城裂縫嚮內窺視”。“伊”就是這個他,就是說的胤,皇太子。說有更奇怪的事情就是,他每天晚上“逼近布城裂縫嚮內窺視”。
大傢知道過去中國的文字是沒有標點符號的,要把一篇文章讀通需要做什麽事情呢?需要斷句。您會斷句嗎?斷句是個學問啊,您像這一句,“每夜逼近布城裂縫嚮內窺視”,就有兩種斷句的方法:一種就是“逼近布城,裂縫嚮內窺視”,就是太子走到康熙住的帳篷的外面,“裂縫嚮內窺視”。裂縫這個“裂”是動詞,那就一定要拿出匕首,對不對啊?要不你怎麽劃一個縫啊?這很恐怖,他把這個帳篷劃開,然後把它扒開往裏面看,可能還一邊想,老不死的,還不死,這多恐怖啊!這是一種斷句方式。還有另外一種斷句方式,就是“逼近布城裂縫,嚮內窺視”,這就柔和得多了。大傢知道皇帝住的帳篷也是布做的,而且如果圓形的帳篷的話,是很多的布幅疊合在一起構成的,明白這意思吧?咱們拉窗簾,這兩片窗簾之間最後它是互相被遮蓋住的,對不對?那麽這個另外一種斷句叫“逼近布城裂縫”,這個布城本身就有裂縫,他就可以兩個手把它扒開,這個“裂縫”是名詞,明白了吧?他把這個扒開往裏面看,心想,哦,還在那兒活動呢,我什麽時候當皇帝啊?這就柔和一點,稍微柔和一點。現在就不知道康熙當時氣成那個樣子,他是怎麽來斷這個句的?估計是剛纔我說的第一種。你想那還得了,是不是啊?所以他說他很擔心,他說“令朕未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朕”就是皇帝的自稱,“被鴆”就是“飲鴆止渴”的那個“鴆”,明白嗎?就是說既然可以拿一個匕首把帳篷劃開看我,那麽也可能某一天給我敬一杯酒,給我衝一杯茶,讓我喝,就可能裏面下了毒藥啊,對不對?這我還能睡塌實嗎?不但我睡不能塌實了,我吃喝都不能塌實了,對不對啊?所以康熙氣得要死,他就說,根本就不行,這樣的人不能夠把祖宗的傢業傳給他,於是就宣佈把胤給廢掉了。這就是有名的康熙四十七年的帳殿夜警事件,太子就被廢掉了。
太子被廢掉了以後,又出現很多故事。我看下面有人在皺眉頭,可能聽還願意聽,可是為什麽皺眉頭?可能是說,哎,你不是在講秦可卿嗎?是不是啊?您這不是離題十萬八千裏了嗎?你別着急,要把秦可卿的真實的生活原型搞清楚,您還就得聽我一段一段往下說,就得有“幾度柳暗”,“幾度花明”,最後才能到達“又一村”,就是我所說的秦可卿原型的那個所在地,你別着急。而且我覺得你這麽聽聽也應該挺高興的,因為不光是要來探索秦可卿的原型,我們的目的還有就是要瞭解曹雪芹寫這部書的整個背景,他傢族的背景,他傢族的榮辱興衰,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政治風波有什麽關係,這是咱們需要瞭解的。另外,我們也需要瞭解曹雪芹他寫作《紅樓夢》的時候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文環境,一個什麽樣的時代背景。所以我覺得,雖然我們現在的探究活動可能你覺得離開我們要達到的那個點比較遠,可是我懇求你跟着我一路探究下去,我保證你聽着還是很有意思。
剛纔說到太子被廢了,被廢了不就完了,故事應該就結束了。沒有結束。甭等更久,第二天,康熙就開始後悔。因為太子被廢的時候,你想想太子已經多大歲數了,太子那時候已經三十四五歲了。他從一歲半培養他,你想想這容易嗎?是不是?他就開始心神不寧,就宣佈不到獵場去了,就回城,回到紫禁城來。回來路上他覺得有怪風在他的轎子面前,他轎子裏面有椅子,他坐着那就是御座,他覺得有怪風在御座前盤旋。他覺得這是“天象示警”,就是老天爺在警告我,不可以這樣做,他心裏就不塌實。回到紫禁城以後,他晚上就做夢,夢見誰了呢?夢見兩個女人,都是在他一生當中起過非常重要作用的女人,兩個他永遠不能忘懷的女人,都是誰呢?一個是孝莊太皇太後,他的祖母,安排太子作為儲君,是他的祖母給他决的策,他就夢見了他的祖母。他發現祖母離他遠遠地坐着,面露不悅之色,不高興。祖母一嚮對他非常慈愛,一嚮是笑臉相迎,突然在夢裏面不高興。然後就夢見了他的皇后。康熙跟他的皇后赫捨裏氏,就是胤的母親,感情非常深厚,那絶不是假的,有很多的記載,我這兒就不列舉了。而且皇后是生下胤以後,自己就死掉了。因為她第一個兒子生出來以後,養了沒多大就夭折了,所以懷第二個的時候就很緊張。再加上那個時候清朝面臨着三藩叛亂,就是清朝進關的時候有三個漢族的將領表示投降清朝、幫助清朝來占領沒有占領的土地,最後都封了藩王,這三個藩王都不老實,後來就都開始叛亂。具體地說,在康熙十二年,即1673年,降清後被封為藩王的吳三桂、尚之信、耿精忠等人,因為不滿康熙皇帝的撤藩决策,發動了聯合叛亂,史稱“三藩叛亂”。康熙采取鞏固後方、政治分化等措施,歷經八年時間,纔最終平息了叛亂,維護了清王朝的統治。皇后赫捨裏氏生胤,恰在這個關鍵時期,她在臨産的時候,就覺得自己的任務非常重大。如果她生下的是一個兒子,而這個兒子可以養大,就意味着清朝的政權可以更有力量地往下延續,因此她非常緊張。非常悲慘的是,她生了胤以後,孩子活了,她卻死掉了,所以康熙悲痛得不得了,時常懷念她。結果沒想到,這天晚上做夢,她出現了,出現了是什麽表現呢?很不高興,她當然更應該不高興了,因為胤是她以全部生命為代價生下的一個兒子,是不是?所以康熙就覺得,這件事,我是不是一氣之下,做得太魯莽了呢?
正在這個時候,又出現了一個新的情況,非常地富有戲劇性。就是又有阿哥來跟他說,說您知道為什麽二阿哥好像瘋了一樣,辱駡老師,鞭撻大臣,而且經常瘋瘋癲癲的?他是被人魘了。魘了,都懂吧?記得《紅樓夢》第二十五回吧,“魘魔法姊弟逢五鬼”,王熙鳳和賈寶玉被誰魘了?被趙姨娘魘了,趙姨娘自己沒有這個能力,通過馬道婆去魘。過去魘人的辦法就是用紙剪成一些人,或者用木頭做成一些人,或者用布做成一些人,往其心窩、眼窩子,人的身體要害部分紮針,這叫做魘。這邊你在代表這個人的紙人或者是木人、布人身上去做這個事,活的那個人就會形成反應,比如說就會瘋狂,會不正常。康熙得到這個報告以後,憂喜參半。憂的是什麽呢?鬧半天,我立了一個老二做太子,居然就形成了這種局面,就有他的兄弟來魘他,這可真沒想到啊!我兒子這麽多,這還得了啊!喜在哪兒啊?可見我這個老二是被冤枉了,他被人魘了呀!當時這個胤被押回紫禁城以後,就沒讓他回到他住的那個毓慶宮去,就在上駟院,上駟院就是那個宮廷裏面養馬的地方,搭了帳篷,把他在那兒圈了起來。康熙就說,那我得找他談談,就把胤叫來談話。忽然發現胤神志開始清醒,因為這個時候康熙已經派人去查魘胤的根源了,查到的根源是誰呢?在哪兒呢?就是老大,就是康熙的大兒子叫做胤。有人就問,說老大不是應該封為太子嗎?為什麽康熙不封他呢?就因為老大他不是嫡出,是庶出,懂這個意思了嗎?老大不是皇后生的,老二胤是皇后生的,懂了吧?老大他不服氣,他當然不服氣了——我是老大啊?!所以後來康熙就查抄老大那個住宅,在花園裏面挖出來了一些木偶,就是魘人的木偶,是蒙古喇嘛幫他弄來魘人的東西,這就證據確鑿了。因此康熙就大怒,說鬧半天是老大把老二給魘了,就立刻把老大給拘禁起來了。老大從此以後就一輩子被關起來,這個老大也很悲慘。老大這個鎮魘老二的事被證實之後,康熙再找老二談話,就覺得老二果然神志變得清明,就正常了,康熙說你看這不就證明他是被魘了嗎?把魘物一去除,他不果然就好了嗎?康熙就開始琢磨,恐怕這個老二就是冤枉的,好容易把他立為太子了,我不能夠隨便地把他廢掉。後來康熙就在半年之後,第二年,康熙四十八年,宣佈復立胤為太子。是不是很戲劇性啊?如果衹是一廢,這個故事也就不這麽麯折了,人傢還二立呢,第二次又立為太子,這個胤就又成了太子了。
宮廷裏面的這樣一些變故,這樣一些情況,不僅是影響宮廷本身,影響到皇族本身,也影響到整個朝野,特別是會影響到官僚集團,影響到上上下下各級官員,也包括曹傢。因此懇請你聽我下一講,我將給你講到當時的統治集團的皇位之爭,如何反映到了《紅樓夢》的文字裏面;而這對我們探究出秦可卿的真實的生活原型,就更為關鍵。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紅樓一春夢 百傢講壇 |
|
|
前言 | 說在前頭 | 第一講追尋紅學(上) | 第二講追尋紅學(下) | 第三講賈府婚配之謎 | 第四講秦可卿抱養之謎 | 第五講秦可卿生存之謎 | 第六講秦可卿出身之謎 | 第七講帳殿夜警之謎 | 第八講曹傢浮沉之謎 | 第九講日月雙懸之謎 | 第十講蔣玉菡之謎 | 第十一講北靜王之謎 | 第十二講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上) | 第十三講秦可卿原型大揭秘(下) | 第十四講秦可卿被告發之謎(上) | 第十五講秦可卿被告發之謎(下) | 第十六講賈元春原型之謎 | 第十七講賈元春判詞之謎 | 第十八講賈元春死亡之謎 | 第十九講妙玉入正册與排序之謎 | 第二十講太虛幻境四仙姑命名之謎 | 第二十一講妙玉身世之謎 | 第二十二講妙玉情愛之謎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