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子杂家 》 于丹阎崇年等名家演讲录:发现你的心灵 》
第9节:袁崇焕的业绩与精神(1)
于丹 Yu Dan
我可以换个角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整个世界无非是主观的世界,我们心中有什么我们眼中会见到什么。苏东坡和佛印参禅之后,回家很得意地和苏小妹说他问佛印他像什么,佛印说看他像尊佛,他说看佛印像堆牛粪。苏小妹说:"佛家讲的是见心而见性,一个人心中有什么,眼中看到的是什么,佛印说你像尊佛说明他心中有佛,你说佛印像牛粪,那么你想想你心中有什么。"你看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固然客观世界外在于我们,但是做同样的事情,我们可以以不同的态度进行阐释,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人生的效率。我曾经看过一个15世纪的宗教学家在他的一本书的序言中讲了一个指引他人生历程的故事,他说他顶着炎炎烈日走过一个巨大的古料厂时,看到一群人在搬砖,他好奇地问一个人在做什么,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说:"你看不见呀?我们在干苦役,搬砖。"他又去问第二个人,第二个人平和一些,说:"砌墙。"他又去问第三个人,第三个人脸上有种特别祥和的光彩,他擦擦汗说:"你是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教堂呢。"三个人做着同样的事,都头顶烈日,汗流浃背,都在搬砖,但他们给了三个不同的答案,这就是人生的三种态度。第一种人是悲观主义者,在我们的寻常日子里,你做的任何一个职业,哪怕你求学,你有理由把它认为就是一场苦役--没有任何一件事是不需要付出辛苦的,你不享受这个过程。第二种人是职业主义者的态度,在这个世界上知道为了职务必须去完成当下的一件事,这件事可以做完,但没有上限去提升,你的快乐也没有创造的激情。第三种人是理想主义者,手中的每件琐事、一砖一瓦、一滴汗,你都能想到一座教堂。那座教堂不是别人给你的蓝图,而是你心中的梦想,那座教堂真正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你自己,是最好的自己。当有一座教堂摆在前方的时候,当它在我们的眼前不断完结的时候,每一块砖都是通往那里的一种力量。
人终究是靠自己成全的,一个有觉悟的人,能够和古圣先贤沟通的人,并不是说要背下多少诗词,而是从古圣先贤超越千年的尘埃中获得一种生命的觉悟,真正看见自己的心,从建立自己开始去构筑这个社会的和谐,每个人的前方有一个最好的自己,每个人的心中有一座最好的教堂。
阎崇年
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论文集有《满学论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燕步集》共四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编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六辑和《袁崇焕学术论文集》等十一部。先后发表满学、清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
袁崇焕的业绩与精神
大家好!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想对社会有所作为,都想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也都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靠什么?我想,首先要有过人之处,这个地方你做不了我能做,我超过你就是有过人之处。为什么有的人有过人之处,有的人没有?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过人之处必有过人之思想,所以他的行为,他做的事情过人。为什么有的人有过人的思想有的人没有过人的思想?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凡有过人之处必有过人的思想,凡有过人的思想必有过人的学习。因为有过人的学习,掌握比别人更多的知识,激发比别人更多的智慧来指导他的行动,才可能做出过人的事情。学习,对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于想做出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想讲一个例子,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大家知道世界上有一些人叫犹太人,他们人数很少,可是为什么犹太人这么突出?我多次去美国,美国的朋友和我说,犹太人如何如何,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很多人是犹太人,很多金融专家是犹太人。我举一个数字,大家听一听。犹太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25%,约占美国总人口的3%,但是犹太人占美国获得诺贝尔奖人数的27%,近1/3。美国有一个计算机协会,有计算机电脑发展基金,是一个最高的奖项,犹太人得这个奖的占美国人的25%,每四个得奖的人中有一个是犹太人。国际象棋比赛,得冠军的人中犹太人占50%。在19世纪,德国人里犹太人占1%,但做医生的占50%;在维也纳,犹太人的医生占到60%。今天美国的医生、律师、高级的电脑专家、华尔街金融精英,很大一批是犹太人。于是有人研究,说犹太人聪明,所以那么多人做医生、律师、金融家、电脑工程师、得诺贝尔奖或拿世界象棋冠军。很多医学家对犹太人的基因做了研究,证明犹太人的基因和德国人、美国人、法国人一样,没有什么特别。那么犹太人为什么这样突出?反复研究以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犹太人从小就重视教育。重视到什么程度呢?他们举了一个例子,中国的小孩刚会在床上、地上爬时,大人为了测验孩子将来的志向,用一种方法叫抓阄让小孩抓糖或钱等物。犹太人民俗里面也有抓阉,放一本书,书上抹一点蜂蜜,让小孩在上面爬。他闻到蜂蜜的香味,就会用舌头舔--孩子在不懂事的时候就培养他对书、对科学、对文化的兴趣和爱好。稍微懂一点事之后就特别注意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犹太人有一种传统,上学的孩子之间不攀比谁家的钱多、汽车好、父母官大,而是比孩子是否有健康的身体和丰富的学识,这是犹太人全民族的风气。现在我国的学校还有一种流传下来的风俗,尤其是在寄宿制学校,学生之间攀比谁的父母官大、谁家的汽车好、谁家的钱多。犹太人这种社会风气、风俗有利于激励青年人学习、前进、奋发有为、积极进取。我们可以想一想,中国13亿人,如果全社会、全民推崇学习,把中国建设成为13亿人的学习型社会,从小孩到老人,孜孜以求地学习,那么我们青年一代将会在人类事业当中做出突出的贡献。比家长的官大小、汽车好坏、财富有多少,对个人来说是没有出息的,对一个民族来说也是没有出息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发现你的心灵(1) | 第2节:发现你的心灵(2) | 第3节:发现你的心灵(3) | 第4节:发现你的心灵(4) | 第5节:发现你的心灵(5) | 第6节:发现你的心灵(6) | 第7节:发现你的心灵(7) | 第8节:发现你的心灵(8) | 第9节:袁崇焕的业绩与精神(1) | 第10节:袁崇焕的业绩与精神(2) | 第11节:袁崇焕的业绩与精神(3) | 第12节:袁崇焕的业绩与精神(4) | 第13节:正说清朝重臣之和珅(1) | 第14节:正说清朝重臣之和珅(2) | 第15节:正说清朝重臣之和珅(3) | 第16节:正说清朝重臣之和珅(4) | 第17节:正说清朝重臣之和珅(5) | 第18节:和谐家庭与和谐成长(1) | 第19节:和谐家庭与和谐成长(2) | 第20节:和谐家庭与和谐成长(3) | 第21节:和谐家庭与和谐成长(4) | 第22节:和谐家庭与和谐成长(5) | 第23节:和谐家庭与和谐成长(6) | 第24节:和谐家庭与和谐成长(7)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