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讀:劉緒義讀春秋   》 第9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2)      劉緒義 Liu Xuyi

  公元前780年發生的這場"三川竭,岐山崩"的嚴重自然災害,無論如何危及到了人們的生産生活。即使是放在今天也是任何一個國傢都不敢掉以輕心的。況且,天災往往是與人禍相聯繫的,在古人看來,天災是人禍的寫照。當時的一個周大夫叫伯陽父的(《史記集解》雲:伯陽父,周柱下史老子也),便預言"周將亡矣"。他的理論依據是:
  "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烝,於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鎮陰也。陽失而在陰,川源必塞。源塞,國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無所演,民乏財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源又塞,塞必竭。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也。川竭,山必崩。若國亡不過十年,數之紀也。夫天之所棄,不過其紀。"
  這段話是什麽意思呢?伯陽父是用周代流行的陰陽兩氣之說來解釋地震發生的原因的,應該說,僅就這一點來說,還頗具辯證法。"立天之道,曰陰與陽",這一東方式思維模式包舉了宇宙演化、社會發展和人際關係的廣泛內容,是周代天人一體的宏觀宇宙哲學觀念。他認為,事物運動變化的原因,不是某種超自然的神靈主宰,而是事物內部固有的一陰一陽兩種對立力量作用的結果,地震就是其中一例。應該說,這種理論在當時是非常積極的。但是,他又把一國之興亡與山川的崩竭聯繫起來,顯然又帶有原始的巫術思維。不管這種思維是對是錯,畢竟他能夠把天災與周幽王的暴政(人禍)聯繫起來,說明二者相加,必然導致亡國。這種預見是對的。
  果然,歷史完全按照他的預言前進了。《史記·周本紀》說:"十一年,幽王乃滅,周乃東遷。"
  然而,天災畢竟不是西周滅亡的必然要件,倘若當政者善修國政,完全是可以亡羊補牢的。那麽,周之滅亡,其深層原因到底是什麽呢?說起來挺有意思。
  謠言之惑
  謠言,可以說是周幽王亡國的第二個徵兆。
  歷史上的謠言是很有意思的。人們不難發現,每到一個王朝的末世,社會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現象,那就是謠言女神以溫暖的姿態光臨天下。舉個非常熟悉的例子,秦始皇時期,公元前213年,貴為天子的秦始皇剛剛從北邊巡視回來,謠言女神便降臨到他身邊。有童謠唱:"亡秦者鬍也"。《史記·秦始皇本紀》載:
  始皇巡北邊,從上郡入。燕人盧生使人入海還,以鬼神事,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鬍也"。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鬍,略取河南地。三十三年,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並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十四縣,城河上為塞。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闕、陽山、北假中,築亭障以逐戎人。徙謫,實之初縣。禁不得祠。明星出西方。三十四年,適治獄吏不直者,築長城及南越地。
  正是這樣一句謠言斷送了剛剛一統天下的秦王朝。為什麽會在這個時候出現這樣一句謠言呢?我們略作分析:
  首先這句謠言出現的時機正是秦始皇從北部邊境巡視歸來之際。秦始皇巡邊的目的一來是展現自己一統天下的偉大功績,嚮黔首們昭示自己的威德;二來安撫邊境。但謠言偏偏出現了""字。
  ""是秦王朝對北部邊境少數民族的通稱。早先周王室滅商藉力於鬍,周的滅亡也是鬍(犬戎)所為。鬍對秦朝也構成一定威脅。也正為如此,當秦始皇一聽此謠言,首先采取的應對措施就是發兵北境擊鬍,繼而進一步的舉措便是修築長城。在此過程中,秦始皇為自己選擇了自己的掘墓人,陳勝吳廣便是被徵發前往修築長城的士卒。然而,有意思的是,謠言中的""最終指嚮的卻不是對秦構成威脅的"",而是蕭墻之內,自傢的兒子鬍亥。
  秦始皇為何沒有想到此""呢?從當時秦朝的政治來分析,秦始皇自不必想到此""會是斷送自己江山的罪人。秦歷來重視法傢學說,在他的封建製下,自己的兒子是和普通平民一樣的,沒有特殊的權力。況且,在秦始皇的衆多兒子中,鬍亥衹是其中的第十八個兒子。但歷史偏偏給秦始皇開了個天大的玩笑,政權偏偏落到了此""手上。
  此""之所以成為秦二世也僅僅是命運給他開了個玩笑。原因衹是一個叫趙高的宦官害怕秦始皇的法定繼承人長子扶蘇而製造出來的一個陰謀。"謠言和人一樣,不是'從石頭縫裏蹦出來的',它也是一種復雜造物的結果,來自歷史,影響歷史,更闡釋歷史。"由此,我們不難發現,這句五字謠言實則道出了秦王朝的全部政治和短短的歷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1)第2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2)
第3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3)第4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4)
第5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5)第6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6)
第7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7)第8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1)
第9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2)第10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3)
第11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4)第12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5)
第13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1)第14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2)
第15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3)第16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4)
第17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5)第18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6)
第19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7)第20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8)
第21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9)第22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1)
第23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2)第24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