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玄奘西游记   》 第9节:求学之路(1)      Qian Wenzhong

  第三讲 求学之路
  剃度后的少年玄奘刻苦好学,十几岁时就在佛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当时正值隋末唐初的动荡年代,但为了求得佛学的真谛,玄奘下四川,上长安,辗转求学。当时的长安是怎样的景象?玄奘在长安又遇到了什么人,使他下定决心要去西天取经呢?
  玄奘十三岁时,因非常偶然的机会剃度出家,随后,非常好学的他便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佛典的学习上。按照已有的记载,他先从景法师那里学习了一部《大般涅槃经》。这部经现在有梵文本,名字叫Mahaparinirvanasutra,主要讨论佛性问题,讲的是涅槃。“涅槃”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例如我们知道有“凤凰涅槃”这样的说法。所谓“涅槃”,梵文叫作nirvana,意即大灭度、大圆寂,是指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在世俗间所受的苦难像油尽的灯草一样熄灭,并随之得度,到达另外一个世界,摆脱了次生的苦难,达到一种非常圆满、内心非常平静的境界。
  这部《大般涅槃经》便是讨论佛应该具备哪些品质,什么样的人才能具备成佛的品质。它是玄奘正式拜师学习的第一部经,因此对他的影响非常之大。玄奘后来西游的目的之一,就是探究佛性问题、探究涅槃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他出家之后正式从师学习的第一部经典,就为他日后西游种下了一颗求知的种子。
  紧接着,玄奘又跟从严法师学习了第二部经——《摄大乘论》,这是一部把大乘佛教所有经义汇集起来的重要佛典,也就是通过这部佛典,玄奘开始初步而又比较全面地学习了大乘经义。而他在佛学领域正式拜师获得开蒙,也恰是通过景法师与严法师。
  寺庙在如今的概念当中功能似乎比较单一,若非善男信女或佛教信徒初一、十五烧香之地,便为民俗方面办丧事做道场所用。而在隋唐时期,佛寺的功能要远比现在丰富,它可以是某一个社区的精神文化中心、文化生活中心,甚至娱乐生活中心。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本,恰恰是部佛教剧本。而且寺庙在当时还充当着许多别的角色,现在看起来可能有点匪夷所思——例如它还从事典当业务,设有长生库,谁家有些用不着的东西,可以典当到佛寺里换取金钱。
  东都洛阳佛寺众多,所以据历史记载,玄奘十三岁出家,一直到十九岁之前,都完全生活在洛阳非常浓郁的佛教氛围中,没有离开过一步。当时洛阳每个寺庙都有不同的著名法师登坛讲法,玄奘便涵泳其间,往来求学,到十九岁时已经小有声名。
  也许是玄奘的悟性高,也许是玄奘的佛心诚,年仅十九岁的他已经在佛教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大家都知道,玄奘取经是从长安出发的,是什么原因,使在洛阳已经小有名声的玄奘要奔赴长安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西游记 百家讲坛
第1节:前 言第2节:目 录第3节:玄奘身世(1)第4节:玄奘身世(2)
第5节:玄奘身世(3)第6节:皈依佛门(1)第7节:皈依佛门(2)第8节:皈依佛门(3)
第9节:求学之路(1)第10节:求学之路(2)第11节:求学之路(3)第12节:求学之路(4)
第13节:潜往边关(1)第14节:潜往边关(2)第15节:潜往边关(3)第16节:偷渡国境(1)
第17节:偷渡国境(2)第18节:边关被擒(1)第19节:边关被擒(2)第20节:边关被擒(3)
第21节:险象环生(1)第22节:险象环生(2)第23节:身临绝境(1)第24节:身临绝境(2)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