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正说鲁迅 》
第9节:弃医从文(1)
孔庆东 Kong Qingdong
我们提到鲁迅弃医从文的转折,一般都会提到著名的幻灯片事件:在鲁迅日本上学期间,放时事的幻灯片,两个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土地上打仗,日军抓到一个中国人说他是俄军的间谍,要砍他的头,围观的都是中国人,中国人看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看外国人砍头,表情都是麻木的。看这个幻灯片,日本学生很激扬,高喊万岁,这个事件使鲁迅受到了很大的刺激4。鲁迅想,我将来学好医就是给这些麻木的人治病吗?看上去他们都很健康,那些看热闹人的身体并不比在战场上军人的身体要差,我学医有什么用啊?鲁迅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第一要务,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清末的时候,由于中国落后,连续战败,就产生了这样一个词,叫"东亚病夫",由于有了这个词,我们长期认为中国人身体不好,说我们体格不如西方人,一直到现在我们也说,中国人身体不行,你看人家NBA的球员,我们老认为自己身体不行。当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有一次德国军队遇到义和团的伏击,德国的军事部门觉得很奇怪,说中国人身体不是很差吗?怎么能够袭击我们,打败我们?他们在北京的城门设置关卡,检查每一个从城门进出的中国男性的身体,检查的结果令人非常吃惊,从这个城门进出的中国男性身体的平均状况都达到了德国军人的水平。还有很多材料证明,中国人的身体并不差。
我们为什么老打败仗?第一不是我们身体差,第二不是我们这个国家没钱,你看我们国家战争赔款赔多少,西方很多国家都是靠我们殖民地给他们的赔款才完成了他们的现代化,通过把我们的钱抢去给他们家里搞了装修,这是事实的本来面目,他为什么打我们?不就因为我们家比他们家过得好吗,不就是因为我们家富吗,不是因为我们没有金钱,而是我们贪图享乐胆小怕事,是我们的精神出了问题。所以鲁迅先生那个时候看到了这点,治病虽然很重要,第一重要不是治病,鲁迅认为更重要的是精神,所以他弃医从文了,他在日本期间,断然放弃了医学,鲁迅就是这样走上了呐喊的道路。
在日本期间,他写了很多很重要很深刻的文章5,可是这些文章在当时没有重大的反响,我们今天重读这些文章,回过头看他年轻的时候写的一些东西,我们发现,原来鲁迅先生在年轻时就写了那么重要的文章。鲁迅和他的兄弟周作人还翻译了非常重要的外国小说,在当时非常前沿,名字叫《域外小说集》6。这本小说集今天看来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当时这个小说集出版之后,在中国和日本加起来一共只卖了40本,日本卖出了21本,其中有一本是他朋友去卖的7。原来鲁迅的呐喊在日本就开始了,但是没有回音,于是,他就带着一身寂寞回国了8。
二、消沉的"周树人"
鲁迅在科学救国的梦想破灭后,他弃医从文,试图以振兴文艺来改造国人的精神,然而他最初的喊声并没有得到响应,这也使得鲁迅陷入了寂寞和苦闷当中。鲁迅在日本经历了挫折后,于1909年回到了中国,那么满怀济世救国梦想的鲁迅回国会去哪里,他的呐喊之路还将遭遇怎样的坎坷?
鲁迅回国之后,先在浙江绍兴任教,在那里他也尝试过进行改革。像鲁迅这样的一个人,不会因为受到挫折一蹶不振,有机会他还是想尝试改革的,有多大光就发多少热。比如说在学校里讲生理卫生课,讲人体的生殖系统9,这个事是冒天下大不韪的,但这个事情在中国是第一次,是很了不起的。在浙江期间他也参加了当地的教育风潮,比如说驱逐腐败的教育会会长10。后来,很快就发生了辛亥革命,鲁迅目睹了辛亥革命从轰轰烈烈起来到失败的完整过程1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不彻底,只是改头换面?皇帝好像是推翻了,但是中国的实际结构并没有改变,一群革命党轰轰烈烈地进来了,但是又迅速地腐败、瓦解,革命变成了一场做戏。鲁迅后来看事情为什么那么深远,对什么事情都首先抱着怀疑的态度?因为他看过太多的表演,看过太多的做秀,所以他不轻易相信一个事情会成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1) | 第2节:我们为什么需要鲁迅(2) | 第3节:爱恨情仇(1) | 第4节:爱恨情仇(2) | 第5节:母亲娶媳妇"(1) | 第6节:母亲娶媳妇"(2) | 第7节:手足失和,相煎何急(1) | 第8节:手足失和,相煎何急(2) | 第9节:弃医从文(1) | 第10节:弃医从文(2) | 第11节:铁屋中的呐喊(1) | 第12节:铁屋中的呐喊(2) | 第13节:吟罢低眉无写处 | 第14节:阵营内的矛盾 | 第15节:改造民族魂(1) | 第16节:改造民族魂(2) | 第17节:改造民族魂(3) | 第18节:革命与金钱(1) | 第19节:革命与金钱(2) | 第20节:战士"斗智不斗力"(1) | 第21节:战士"斗智不斗力"(2) | 第22节:懂得休闲,懂得放松 | 第23节:人生观与生存哲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