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中外建筑的文化脉络:追逐建筑   》 寻找建筑文脉(8)      Liu Yuanju

  香港建筑师学会主席、著名建筑师锺华楠先生曾经七次登上五台山,寻找建筑魂。他每一次自香港来内地一定要到山西,一定要上五台山的。起初人们以为他是佛门弟子,上山是为了拜佛,岂不知他上山是为了参拜佛庙南禅寺。他是加入了瑞典国籍的华裔,他的足迹早已踏遍世界各地。多少著名的巨大的建筑他没有领略过?辉耀世界的拜占庭大圆顶教堂没有让他震动,小小的藏之深山的古刹南禅寺却让他产生了无限敬意。他看了六次都看不够,又来第七次。他说他每看一次都有一种新的感受。他从南禅寺的建筑上终于发现了一种伟大的建筑的力量,这是一种深奥的震动灵魂的力量,他以这种力量支撑着自己在香港的建筑生涯中不为金钱所坠青云之志。
  今年春天,我有幸走进他那位于香港湾仔轩尼斯大街的“锺华楠建筑事务所”。写字楼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而他的办公室装饰得却极有文化品味。他把一个宽敞的大厅从中间加了一道木格状的拉门,加深了空间感。这道拉门完全是唐代风味的,是用那种挺厚的白纸裱糊的,这道门半拉半合中,隐隐透出他的宽大的堆满文房四宝的写字台。他端坐于写字台前,一脸大胡子,刁着一个大烟袋锅子。外人进来冷丁看去,简直就是一幅画,无今无古,耐人寻味。
  他以建筑师的才华和文化学者的修养创造了属于他自己活动的空间。他在这个空间里耐心地修炼着。我认为他的这个空间与华夏文脉有着某种灵性的感应,由此得以超越香港这座浮华喧嚣的城市。如果有人问我香港最有文化的地方在哪儿的话,我会毫不迟疑说,就在锺先生的写字间。不信你就去看看--  在唐风味道极浓的拉门上端,挂着锺先生的狂草,苍劲有力的笔触,隐隐可以感受到一种来自远古的飘渺的神韵。我坐着这个独特的空间里,感到从未有过的舒服。自从迈进香港的街头,我的心绪就曾和九龙新界的街衢一样杂乱无章,但是,在这儿坐上一刻钟之后,就进入了另一种世界。在那个世界中去端锺先生沏上的体现日本茶道风格杯子,那杯子太小太小,对于喝过大碗茶的方北汉子而言它小得滑稽不堪,然而,你需要耐心,需要沉静,需要品味,你在喝到第三杯的时候,你就会喝出很多东西了。
  望望外面的大楼还是那般杂乱,但是,我的心却不再躁乱了。在香港这个城市,能够营造出这样一个小小的空间,是多么了不起啊。在这个空间中,我看到了一位有着很深的民族文化修养的老人的那颗高雅的心灵。于是,我就懂得了他为什么七上五台山,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领悟南禅寺。当他千里迢迢风尘扑扑地一次次前来五台山时,他破费了很多。他的经济并不宽裕,有时没有了盘缠,他就变卖了自己心爱的古玩。一来一回要好多天,而每一天要耽误挣很多的钱。从经济帐算,他是绝对的傻瓜,但是,他完全是出于精神的需要。他没有从五台山带回佛珠,也没有带回什么当地特产或真假古玩,但是,他带回了无形的东西。他去了七次就带回了七次,他充实了他的房间充实了他自己的心灵,因而他在我看来超拔脱俗,几乎飘飘欲仙了。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在我采访或接触过的内地的建筑师中,有不少人整天忙于赚钱,他们本来是做学问的,有的还相当有潜力,但是,他们无法静下心来做学问,他们跟身边的世界一样浮躁喧闹。这种人里边有的是可以成为大师的,但是,他们自己放弃了这种可能。这是件很可惜的事情。我觉得他们一定没有去过五台山,没有见过南禅寺和佛光寺。他们应该去看看,哪怕他们仅仅到五台山的那条寂寞山路上走走也会获得一种灵魂上的东西。一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的弟子曾与我订立了契约,要和我一起去五台山看看佛光寺。这使我为此兴奋了足足有两年。可是,他一直没有时间。他明明已经退休了,可他比没退休时更忙。我与他多次约会采访他的计划都没能实现。不久前我去了北京。我与他在电话中约好了采访的时间,我就在宾馆里等他。可是,临近中午时,他打来电话说他正在一个地方研究方案,他无法腾出身来。他是个非常好的人,他的口气也是非常地客气谦和,让你瞬间竟会化埋怨为感激。当然,静下心来一想,这也难怪,中国的建筑师比起西方建筑师来太贫穷了,他们需要抓紧时间赚钱。也许当他们觉得钱赚得差不多了,才会想到五台山,才会想到南禅寺和佛光寺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目录寻找建筑文脉(1)寻找建筑文脉(2)
寻找建筑文脉(3)寻找建筑文脉(4)寻找建筑文脉(5)
寻找建筑文脉(6)寻找建筑文脉(7)寻找建筑文脉(8)
寻找建筑文脉(9)西方的诱惑(1)西方的诱惑(2)
西方的诱惑(3)西方的诱惑(4)西方的诱惑(5)
西方的诱惑(6)西方的诱惑(7)西方的诱惑(8)
广州有个佘俊南张锦秋之于西安(1)张锦秋之于西安(2)
建筑学巨擘陈植(1)建筑学巨擘陈植(2)建筑学巨擘陈植(3)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