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劉紹銘作品係列:吃馬鈴薯的日子   》 第9節:黑市教師      劉紹銘 Liu Shaoming

  五、黑市教師
  說“背水一戰”,一點也不為過。烏有書店連老闆加在一起,上上下下有十餘人,識“番書”的就是我這個半路出傢的文書。偶有老外遊客迷路走進店來,被趕出去辦“外交”的也是我這個文書。換句話說,所有洋務由我一手包辦。
  這種成敗對我個人的自修過程影響甚大。在書店工作了兩年多後,伯父得老闆和另一朋友的投資開辦英文書院。我也離開書店,到學校去當以鐘點計酬的“黑市小學教員”。黑市教員是當時香港的特産,因為教育當局衹承認香港地區、大英帝國及其聯邦的學位和文憑。在求過於供的情形下,這種“官方認可”的教員身價百倍。黑市教員於是應運而生。
  吃黑市飯的教員拿的多是“雜牌”文憑,種類繁多,不必細表。總之他們拿的薪酬與正統教員有天壤之別就是。
  可憐我連一紙雜牌文憑都沒有。好在伯父當校長,各事可以包涵。就能力論,我倒覺得遊刃有餘,因為我教的是“小狗跳、小貓叫”的小學英文,這比起我在書店辦洋務時所需要的知識,簡直是小兒科了。
  可是這口飯也不易吃,心理壓力特別大。原來黑市教員的地位,在官府看來與無牌小販差不多,都是犯王法的買賣。香港市場中在路邊謀生的小販,一聽說“差人來了”,就得“走鬼”作鳥獸散。無牌教員的命運也差不多,衹是差人捉小販是突擊式的,而香港教育司的“視學官”畢竟是讀書人,在來視察前一般都會事先打個招呼。
  因此凡遇“督學”(視學員)“命駕出巡”那一天,像我這類無牌教師就得遠避“天威”。“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可不是說着玩的,就我當時的環境說來,這是唯一的求生之道。
  在伯父的學校打散工也有好處,讓我有空餘時間去念英文專科學校。從1955年至1956年,我每天早上上兩個鐘頭的課。1956年春末應試,順利拿到皇傢認可的會考英文中學文憑。
  1956年我入臺大外文係就讀。大一英文第一次測驗,居然拿了九十九分。
  這是我初一失學後到念大一前“勤工儉學”的一段經歷。臺大四年,靠僑委會的僑生津貼和稿費為生。1961年“兩袖清風”來美國念研究生,其中酸楚均記在《吃馬鈴薯的日子》中,此處不提。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蘇教育出版社
第1節:新版自序第2節:前言第3節:目錄第4節:童年雜憶(1)
第5節:童年雜憶(2)第6節:童工歲月第7節:的士公司接綫生第8節:文書生涯
第9節:黑市教師第10節:傢貧莫論親(1)第11節:傢貧莫論親(2)第12節:朋友是熟的好
第13節:吃馬鈴薯的日子(1)第14節:吃馬鈴薯的日子(2)第15節:吃馬鈴薯的日子(3)第16節:吃馬鈴薯的日子(4)
第17節:吃馬鈴薯的日子(5)第18節:吃馬鈴薯的日子(6)第19節:吃馬鈴薯的日子(7)第20節:吃馬鈴薯的日子(8)
第21節:吃馬鈴薯的日子(9)第22節:吃馬鈴薯的日子(10)第23節:吃馬鈴薯的日子(11)第24節:吃馬鈴薯的日子(1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