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书评论 》 国学智慧与当下生活:百家讲坛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9)
张晓杰 Zhang Xiaojie
有人问,人生渴望有成就,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有人格修养的人很难把握政治平台,面对事实的险恶。如何从容面对,实现理想,成就事业辉煌?
这个问题说的是怎么样把儒道两家思想更好的融会贯通。其实我们刚才说,儒教给我们“达则兼济天下”,道教给我们“穷则独善其身”。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所面对是现实的政治规则,有些时候需要外化,而有一些人坚持内不化,有一些人不信任小的技巧。有一个人问,“巧言令色,鲜矣仁”,一个人巧言令色是谄媚之色,而表现出人格的低下才能令色,真正的雄辩是浩然之气,这种无所不在、真气流荡不是用巧言令色的姿态去面对这个世界。真正的勇敢靠一种分辨,有的时候我们觉得人生苦短,觉得世事苍茫,有时候我们输了败了,并不是输在才华上。
有一个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羚羊和乌龟打赌,羚羊说我们明天比赛跑,从哪里跑到哪里,穿过一片树林。没想到乌龟就答应了。第二天羚羊想都不想,就跑了。羚羊跑了很远就问,小乌龟你在哪儿了?小乌龟说我在这儿呢。跑了很远之后,羚羊就问,小乌龟你在哪儿,还没问完,小乌龟就说我在这儿呢?最后羚羊问小乌龟你在哪儿呢?小乌龟在终点说我在这儿呢。羚羊输得很彻底,其实从昨天羚羊说开始赛跑的时候,小乌龟就把自己的家族组织在一起,把他们一段一段的放一个小乌龟,羚羊无论在哪个地方那里都有一个小乌龟在等着,在终点上也放了一个。所以小乌龟才会赢。《史记》中的楚汉之争,到底是项羽输了吗?项羽在最后只剩28人时,按兵法出击最后死了两个人,还有26人,这就是一种气节,就表示在精神上胜出了,最后他真的是全身而退,退到乌江边,江东是他的地盘,但项羽并没有回去,让剩下的人回去了,而他自己却用生命决一死战——我一定要战争到我可以从容而退的时候,我再选择退,最后被叛兵认出来。这就是项羽,一个连死亡也不能剥夺骄傲的英雄,失败到极致的时候也不要丢了自己的骄傲。并不是说有了儒道相济就一定成功,我们刚才说到的苏东坡、张孝祥都很贫困,像孔夫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有一种快乐仍然在你的心里,我想其实每一个人仍然可以成为自己一生的真正的成功者,所以说这个世界,能否成功,在于我们自己把自己建立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之上。
很多人觉得国学离生活很远。在现在这种应试的压力下,我们怎么样去教学生读书做人?怎么样让古圣先贤提升自己生命的快乐?
对于经典,其实在今天不仅要有一种感情,还要有一种理性,就是对任何事情都不要盲目地崇拜,一旦崇拜经典你就会把它变为一种浅薄的宗教。有人可能从来不进庙,今天下午孙子发烧了,就赶紧进庙,让孙子好,你能说他这是一种信仰吗?其实古圣先贤是什么?文化是一眼活活的温泉,不是一个遥远的冰冻三尺的冷水浴。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心中的病是权,有的是钱,有的是情,人生有许多的病只有自己知道,当你去接近他的时候,你看到自己的内心“道不远人”。它不替你治病,但他替你自省,当你知道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我们起码能做到扬长避短——有些东西是性格中带来的,所谓的缺点其实是优点的延长线。想让人生做到一个平衡,庄子有这样一句话:“善养生者,如同牧羊。”会牧羊的人永远鞭打最后一个羊,不会牧羊的人看重头羊,所以会养羊的人都站在最后。现在有一个观点叫“木桶理念”:决定水容量的不是最高的一块板,而是最低的一块板。这是管理层的理论,就是靠制度提升最低的一块。自省永远要告诉自己,在当下我的最低的一块板是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能力把自己最低的一块板提高。所以人生的效率在自己的手里,古圣先贤的态度在自己的心中。至于我们可以延伸多少,不仅仅在于觉,而在于悟;不仅仅在于悟,更在于行,每个人总能成为自己梦想的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儒道相生;在体验的道路上,标准答案就在自己每一个人的心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家讲坛 |
|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1)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2)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3)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4)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5)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6)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7)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8) | 于丹: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9)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1)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2)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3)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4)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5)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6)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7)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8)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9)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10) | 钱逊:儒学的当代价值(11) | 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1) | 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2) | 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3) | 姚淦铭:老子智慧与人生成功(4)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