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從狼性到羊性:中國人的性格歷程   》 第9節:一言難盡的日本(9)      張宏傑 Zhang Hongjie

  六日本為什麽會成功
  當西方人駕駛着蒸汽輪船出現在亞洲東部海岸時,使他們驚訝的事有兩件:一件是傳說中的強大帝國中國的反應遲鈍,不堪一擊;另一件是日本在危機面前表現出的明智和敏捷。
  沒有一個國傢能像日本人那樣迅速和成功地在西方的威脅面前做出反應。通過專心緻志地學習西方,短短四十多年,它從一個蕞爾小國搖身一變為世界性大國。而老大帝國中國卻陷入失敗的泥沼,現代化進程經歷了重重挫折和艱辛,直到一百年後的1949年纔擺脫了政治上的混亂狀態,而經濟上仍處於前工業化時期。
  日本的成功和中國的失敗形成了如此鮮明的對比,嚮日本學習在不久以後就成了中國人的共識。1898年,康有為對光緒皇帝說,日本與中國同文同種,國情相近,日本人能做到的,中國人當然也能做到。"故更新之法,不能捨日本而有異道。我朝變法,但采鑒於日本一切已足。"
  德川傢康像
  1907年,出使日本的大臣達壽對光緒的敵人慈禧也說了類似的話:"中國今日欲加改革,其形勢與日本當日正複相似,故於各國得一藉鏡之資,實不啻於日本得一前車鑒,事半功倍,效驗昭然。"孫中山在日本的橫濱剪掉了辮子,起了日本名字,發誓要把中國變得和日本一樣強大。至於留日學生蔣介石,更是終生不改在日本養成的生活習慣,包括早起和節食。及至中國再度打開國門的1980年代,介紹日本經濟建設經驗,號召中國人嚮日本學習的書籍更是連篇纍牘,日本再度成為中國改革的頭號老師。
  然而,百年學習的效果卻差強人意。康有為的變法迅速失敗,除了幫助光緒皇帝發佈上百道空疏無用的詔書,對中國社會並無改變。慈禧皇太後學習日本的憲政,亦步亦趨,"期與日本比隆",結果畫虎不成反類犬,立憲運動最後成了一場鬧劇。孫中山蔣介石兩代人的努力,也並沒有使中國真正統一和強大起來,反而在1945年以後,讓中國再次陷入腐敗和混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再度開始嚮西方學習,所走路綫卻與日本大相徑庭,而是更接近美國。
  一係列的願望與結果的擦肩而過,說明把日本經驗嫁接移植到中國,技術難關還沒有攻破。
  原因就在於中國和日本的水土條件並不相同。
  一提起日本,中國人腦海裏習慣出現的詞句就是"一衣帶水"、"同文同種"。每個中國人都知道,日本是中國的學生,從中國搬去了長安城、搬去了四書五經,搬去了《三國志》、茶道與和服。所以,一百年來,中國人形成了一種錯覺,以為中日兩國國情相同,日本經驗自然最容易學習掌握。
  其實大謬。
  日本人從來就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民族。他們似乎與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有很大不同,而且這種不同並不是很容易表述。
  在西方人看來,日本像一個被復製的小型中國。事實上,開國前日本的社會結構與中國差別很大,而更接近於中世紀西歐。中國實行的是官僚統治,天下都是皇帝一人的私産。而日本則實行類似於西歐的莊園領主製。日本的長子繼承製,世襲等級製,天皇和幕府兩個權力中心製,武士制度這些特徵,與歐亞大陸另一端的封建時期的西歐驚人的相似,而與一衣帶水的中國迥然不同。
  學術性的解釋不那麽直觀,那麽舉幾個例子就一目瞭然了。
  中國的皇帝握有全權,實行一言堂,一人說了算。而日本由幕府高員們進行權力共享和集體决策,將軍所起的作用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大。日本的天皇則很可憐,衹是名義上的最高首長,實際上連吃飯都靠別人。據說某一時代的天皇甚至窮得拿自己的字偷偷拿出去賣錢。(賴肖爾《日本人》)
  源義傢,著名的武士領袖
  中國獨尊儒術,實行思想專製,儒傢思想成為控製每個社會成員的僵化教條。而日本的統治階層是世襲的武士,他們多是讀書不多的理性主義者,知識分子們主要是參謀和幕僚,所以整個社會註重實際。鴉片戰爭後,魏源寫了《海國圖志》,介紹外國形勢。中國知識分子和官僚對此書不加理睬,不久此書就在中國絶版,而日本人則視如珍寶,不斷翻印。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一言難盡的日本(1)第2節:一言難盡的日本(2)
第3節:一言難盡的日本(3)第4節:一言難盡的日本(4)
第5節:一言難盡的日本(5)第6節:一言難盡的日本(6)
第7節:一言難盡的日本(7)第8節:一言難盡的日本(8)
第9節:一言難盡的日本(9)第10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
第11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2)第12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3)
第13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4)第14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5)
第15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6)第16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7)
第17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8)第18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9)
第19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0)第20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1)
第21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2)第22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3)
第23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4)第24節:我們應該嚮韓國人學習什麽(15)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