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精品读库:这十本书影响了中国   》 第9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8)      Mei Chaorong

  当前《周易》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有文字学、考古学、哲学、政治、宗教、人伦、历史、文学、美学以及自然科学中的天文、数学、物理、生物,还有医学、气功、武术等。《周易》为古代文化中的传统思维模式与思想原则奠定了基础,它既包含"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为工具理性所掌握的自然知识,又含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为价值理性所追求的人文理想。《周易》阐扬的"保合太和"理想原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
  《周易》对中国文学艺术也是影响深远,它为中国美学建立了理论基础,其粗象思维原则,对古代诗歌的比兴创作方法启迪极大;其"意"与"象"结合的思维模式,孕育了中国画的创作方法,美术家多认为"太极图乃书画秘诀"。舞蹈家们则认为八卦是认识宇宙的构架,同时也是审美标准的符号,对民间舞蹈影响特深。《周易》的阴阳协调原理,影响中国建筑艺术、工艺技术,同西方艺术大异其趣。《周易》是融象数与义理于一体的独特思想体系,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富有开拓未来的精神,故不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也堪称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易》本渊源,影响深远
  近代学者由于易理之启示获得诺贝尔奖金者已有四:德国汉森堡,其论文为《测不准原理》;丹麦之玻尔教授,其论文为《相生相克原理》,并在庆祝酒会上以太极八卦纪念章赠人;中国杨振宁、李政道,其论文为《不对等定律》,并自称得之周易之启示。今后由此书而得奖者,当犹有其人,愿周易学者多为现代科技服务。
  --张协和
  《周易》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
  --冯友兰
  《周易》专门研宇宙万物的变化,经长年的观察,人们把大自然的景象变化的规律和中国文化、科学的无数法则归纳为各种卦象,并得以留传后世,推天道以明人事。所以说,《周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仅仅在50年以前,西方社会知道《周易》的人可以说绝无仅有;但是在最近几十年里,《周易》的知名度正在飞速提高,它以实用性和系统性得到了不同领域的专家承认,世界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研究易经多年,发现它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的源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内卡斯·波尔在《周易》和现代物理学之间的发现了它们之间存在的平行关系,把经济中的阴阳太极图印在了自己的衣袖上;注意到现代物理学和易经最重要的特征都是变化和变革,并在他的《物理学之道》一书中给予了解释。
  1972年,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荣誉博士学位时也谈到了《周易》。他在致词中提到:"从哲学上讲,测不准原理,近代物理学有些看法,和中国太极和阴阳二元学说有相似的地方。"因为按周易的阴阳学说,阴和阳,有可测的一面,也有不可测的一面。即易传所说,阴阳不测之谓神。李政道和杨振宁,都是因为对"宇称定律"的普遍性发生怀疑,而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杨振宁在获奖后曾经应记者之请,发表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讲话。据黎凯旋1979年的回忆:杨振宁说,"他之所以怀疑奇偶性不灭定律,这和他在西南联大读《周易》时的心得有关,他并且很具体地指出,《周易》中既有阴、阳相对的道理,却同时也有阴阳消长或阳盛则阴衰、阴盛则阳衰,剥久必复,否极泰来的道理。"
  《周易》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受到历代哲学家的重视,它在中国辩证法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不少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都从《周易》中汲取思想营养,锻炼自己的辩证思维方法。
  东汉易学家郑玄说:"《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是讲"日月之道普照周天"。就是说《周易》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天地万事万物的变化,皆在其中。中华文化创发之始,应首推《周易》,其乃以最简单之原理,说明宇宙的根源、万物的始生,以及人类社会进化的法则。此种法则,是由观察自然现象而得,谓之自然法则,开创了世界数理哲学的先河,成为中国道统哲学的基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1节:前言 巨著,浓缩中国式智慧第2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1)
第3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2)第4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3)
第5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4)第6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5)
第7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6)第8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7)
第9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8)第10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1)
第11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2)第12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3)
第13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4)第14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5)
第15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6)第16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7)
第17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8)第18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9)
第19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10)第20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11)
第21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12)第22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13)
第23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14)第24节:品读《论语》--德侔天地 道贯古今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