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金庸传 》
第9节:第五章 进大公报 身无分文走香江
冷夏 Leng Xia
辛磊 Xin Lei
第五章 进大公报 身无分文走香江
48年底,查良镛被派往香港《大公报》工作。
“身无分文走香江”的查良镛从此就得靠自己的双手打天下,而他与《大公报》几十年的恩怨情仇也由此开始。
1946年秋,上海《大公报》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三名国际电讯编辑。正是这次招聘,开始了查良镛与《大公报》之间20年的恩怨情仇。
《大公报》是一张历史悠久的报纸。该报于1902年6月创刊于天津,创办人是英敛之,其办报宗旨是“开风气、启民智”。1925年停办,到1926年9月1日复刊,由天津盐业银行总经理吴鼎昌任社长,胡政之任经理,张季鸾任总编辑,报纸标榜“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在创刊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大公报》只是一份纯商业报纸,只靠发行和广告收入来维持。风格独特,颇受中产阶级和企业知识界人士欢迎。“九一八”事件后,《大公报》积极鼓吹抗日。1936年,《大公报》上海版正式出版发行。但抗战全面爆发后,天津和上海的《大公报》都停止出版,转而在汉口、香港、桂林、重庆另起炉灶。
抗战胜利后,上海、天津的《大公报》相继复刊。
上海《大公报》这次招聘,正是在它复刊之后不久。
当时,在国内众多的报纸中,《大公报》销量虽非最大,然而是地位最高、最有影响力的。所以,查良镛从报纸上看到《大公报》上海版招聘编辑的广告,就决定前去应聘。
由于《大公报》的声望很高,所以应聘者多达3000人,当时要经过笔试和面试,而查良镛最终还是以其出众的才华被录用。当时,查良镛尚在东吴法学院修习,所以,最初他在《大公报》是兼职。
1947年后,形势每况愈下,全面内战爆发。年底,胡政之专门组织了较年轻的班子,亲自带队到香港恢复出版《大公报》,以求异地发展。
《大公报》香港版于1948年3月15日复刊后,查良镛被调派香港。自此,名门之后的查良镛便以一个“异乡”人的身分,远赴香江,开拓他未知的人生旅程。1948年,查良镛24岁。依照民间的说法,这一年正是查良镛的第二个“本命年”。
所谓“本命年”,来自十二生肖。每人都有一个属相,或牛、或马、或羊……总之,随着12年一个轮回,一个人的12岁、24岁、36岁等等如此类推,都属“本命”之年。
有关“本命年”,民间讲究颇多。诸如认为“本命年”最多凶险,需系以红腰带或穿红背心避邪之类;但也有这样的说法,即:一个人一生中至为关键的几步如转折、发迹等等,又往往发生在“本命年”里。有好事者更搜集相当数目的例证以支持这一说法。
把这一说法信手引来用到查良镛身上,或许有牵强附会之嫌,但却不失为一个有趣的角度。不管怎样,正是在查良镛的第二个“本命年”——1948年,查良镛奉《大公报》调派去了香港。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查良镛一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大公报》的这次调派,查良镛后来在香港的传奇便也无从谈起。
没人知道那个“本命年”里查良镛是否系了红腰带,甚至,连当年查良镛决定来香港时,到底是怎样的心境,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谜。
1948年的中国,国共两党的较量已日趋明朗。较之局面混乱的上海,远在南端的香港自然不失为一块可以静观其变的局外之地。由此来看,以查良镛当时鲜明的“不问政治”的行世原则,选择避开混乱,似乎可以成为他乐于赴港的理由。此外,对一个只有24岁的青年来说,这样一个去陌生之地白手开拓的机会,显然是有足够吸引力的。
于是,查良镛欣然按受了调派香港的任务。人已成年,全凭自己作主,给家人通报此行仅仅是例行公事。在查良镛来说,虽是远赴香港工作,心境上却也与平时出外度假没有太大差别。
这天,行装简单的查良镛登上了上海飞往香港的飞机。不知是走得太匆忙还是别的什么原因,飞机起飞后查良镛才突然发现自己身上竟一分港币也没有!查良镛暗想:这不是笑话吗?飞机倒是坐得起,可下了飞机却连坐巴士的钱都没有!边想边急出了一身冷汗。
也巧,查良镛的邻座刚好是他的同行——香港《国民日报》的社长潘公弼。潘公弼见查良镛神情异样,忙问究竟。查良镛如实相告。“哈哈!这还不好办?!”说着,潘社长掏出钱包,又道:“借你10块。”
查良镛连声道谢。正凭了向潘社长借来的10元港币,查良镛才搭船过海、再坐出租车来到了报社。
这段经历查良镛至今难忘。1993年,他在一首诗中以“南来白手少年行”的诗句感叹当年。这已是查良镛“身无分文走香江”45年后。常说:白手打天下。比照查良镛今日之辉煌,实在想像不出初到香港时,他竟是身无分文!这不是活脱脱的“白手打天下”吗?想来小说家们精心设置的情节也不过如此罢了。和在上海《大公报》时一样,查良镛在《大公报》香港版继续做国际电讯翻译并编国际新闻版。
查良镛初来乍到,仅是报馆一小职员而已,倒也并不在意香港是何情形。相反,大陆那边的巨变是真正令他关注的。仅仅在他南来香港一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变化也直接波及他所供职的《大公报》。《大公报》见大势已定,便转而向新政府靠拢,于1948年11月10日发表《和平无望》的社评。自此,在香港的《大公报》也转而成为“左派”报纸。
时局的演变,并不影响查良镛继续做他的电讯翻译,但在内心,他知道自己并不安于这样平淡。他在等待机会。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
|
|
第1节:前言 | 第2节:第一章 家族显赫 已领风骚数百年(1) | 第3节:第一章 家族显赫 已领风骚数百年(2) | 第4节:第一章 家族显赫 已领风骚数百年(3) | 第5节:第二章 与书为伍 八岁开始读武侠 | 第6节:第三章 文章惹祸 被联合高中开除 | 第7节:第四章 打抱不平 竟招致勒令退学(1) | 第8节:第四章 打抱不平 竟招致勒令退学(2) | 第9节:第五章 进大公报 身无分文走香江 | 第10节:第六章 北上求职 垂头丧气返香港(1) | 第11节:第六章 北上求职 垂头丧气返香港(2) | 第12节:第七章 新晚报里 常与梁羽生对弈 | 第13节:第八章 偶试身手 书剑恩仇露锋芒(1) | 第14节:第八章 偶试身手 书剑恩仇露锋芒(2) | 第15节:第九章 文坛佳话 三剑客彩笔争辉(1) | 第16节:第九章 文坛佳话 三剑客彩笔争辉(2) | 第17节:第十章 雪山惊天 射雕奠宗师地位 | 第18节:第十一章 编导电影 才子巧遇俏佳人(1) | 第19节:第十一章 编导电影 才子巧遇俏佳人(2) | 第20节:第十二章 自立门户 八万港元创《明报》(1) | 第21节:第十二章 自立门户 八万港元创《明报》(2) | 第22节:第十三章 经营惨淡 自撰小说撑报业(1) | 第23节:第十三章 经营惨淡 自撰小说撑报业(2) | 第24节:第十四章 倾力报道 逃亡潮带旺《明报》(1)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