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盛世之毀——甲午戰爭110年祭   》 師夷長技——同光興盛之“求強”的洋務運動      許華 Xu Hua

  從承德避暑山莊裏的軍事操演內容不難看出,甚至在康熙皇帝眼中,清帝國都是以“騎射得天下”的。其實,悍騎和強弓並非清軍最強有力的武器。如本書開篇所強調的那樣,“紅衣將軍”為滿清帝國立下了赫赫戰功。清朝開國以來,在全國設有不少槍械所,用手工方法生産土槍土炮。這種炮在當時仍算比較先進的。【中國的兵工技術,很可能是在17世紀中葉西方進入工業革命之後纔逐漸落後的。差距擴大的關鍵,或許主要在於英國崛起過程中與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等的一係列戰爭——尤其是19世紀初的拿破侖戰爭——大大促進了歐
  洲各國軍事謀略和軍工技術的突飛猛進。】
  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林則徐、魏源等近代中國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代先驅,主張“師夷長技以製夷”,並致力於發展新式火炮和炮船。1848年8月27日,即中英《南京條約》前兩日,道光皇帝朱批嘉勉製造出新式大炮的丁振武“矢志同仇,留心時務,可嘉之至”。可惜,由於戰爭失敗後主戰派紛紛被貶職、發配,這次國防近代化建設的努力被扼殺,未能成為一次顯著的國傢政治運動。
  在太平天國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過程中,尤其是“藉師助剿”以來,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衆多清朝將領、謀士及朝廷官員,都切實感受到洋槍洋炮的無堅不摧和所嚮披靡,上上下下都渴望得到這些威力強大的新式槍炮,用以對付少量擁有這類武器的太平軍和捻軍,並壯大自己的政治力量。但進口槍炮和彈藥的代價無疑是昂貴的,主要由於中央政府財政拮据,而出現的湘軍、楚軍等地方性軍隊不可能擁有大量財力進口洋槍洋炮。出於直接和潛在的內外戰爭需要,也為了擴張軍事實力和政治資本,曾國藩、李鴻章等先後嚮清廷提出開辦西式軍工廠,生産新式槍炮,得到朝廷同意。
  1861年,曾國藩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該廠主要用手工方式生産舊式擡槍、土炮和彈藥、炸包等舊式武器,供湘軍使用,沒有外國人參予。【嚴格地講,這個軍工廠還不是洋務企業,但一些史學著作把它視為洋務運動開始的標志。】後來,李鴻章、曾國荃等紛紛強調洋槍洋炮的威力,引起了曾國藩的重視。1863年,他召集一百多位算學、天文、機器方面的專傢,研究如何興辦洋務事業。廣東香山人容閎建議先建一座專門生産機器的機器母廠,曾國藩同意並派他前往美國采辦。
  這時,李鴻章也在上海購建了三所洋炮局,但由於主要是手工生産,成效有限。1865年,李鴻章又一口氣買下兩傢英、美機器廠,並將容閎所採購的機器並入,成立江南機器廠。該廠創立經費54萬兩白銀,清廷指定用上海關稅的二成、約白銀60多萬兩,作為其常年經費。這個廠以生産槍炮、子彈為主,兼修船艦,並附有翻譯館。這個由湘係和淮係合辦的江南機器廠,産品主要裝備淮、湘兩係軍隊,其中淮係居主導地位。
  1865年,李鴻章署理兩江總督時,將由英國人瑪格裏主持的蘇州火炮局遷往南京,並加以擴建,成為金陵製造局。該局主要生産大炮和彈藥,供應淮軍。該廠産品曾發生嚴重的質量事故:在1875年1月大沽炮臺試用該局的7門大炮時,有3門爆炸,當場炸死士兵5名;其餘4門成為廢鐵。但日後不久,該廠産品的總體質量就大體與西洋産品相當,而價格便宜二三成。
  在這個時期的洋務運動中,創辦阻力最大、耗費最多、發展最艱辛,日後虧損最大、非議最多、夭折最早、歷史評價卻反而最高的軍工廠,無疑是左宗棠竭力創建的福建船政局及其馬尾船廠。
  1864年,左宗棠聘請曾在法國海軍服役過的德剋碑和日意格,與中國工匠一起在西湖試製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艘機動船,但航速很慢。1866年,左宗棠轉戰福建後剛一個月,便奏請在福州馬尾創建福州船政局和馬尾船廠。《詳議創設船政章程折》道:“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頓水師不可;欲整頓水師,非設局監造輪船不可。”
  得到慈禧太後批準之後,左宗棠仍聘請德剋碑和日意格負責技術和機器設備採購,並要求派中國技師隨同考察、學習。該局的創辦經費為白銀47萬兩,由福建海關稅收的四成結款內撥付。
  第二年,左宗棠被調任甘陝總督,督師西北,平定叛亂。為確保船政事業不致夭折,他奏請朝廷重用林則徐女婿瀋葆楨為船政大臣,並強調:
  “茲局之設,所重在學造西洋機器以成輪船,俾中國得轉相傳授,為永久之利也。其事較雇買為難,其費較雇買為巨……凡費宜惜,巨費尤宜惜,而顧於此者,竊謂海疆非此,兵不能強,民不能富。雇買僅濟一時之需,自造實為無窮之利也。於是則雖難有所不避,雖費有所不辭。”
  在左宗棠的堅决要求下,朝廷還把刁難船政局的繼任閩浙總督吳棠調換。後來,擔任福建稅務司的法國人和法國駐福州領事也來干涉,甚至要求將船政局納入海關,由法國人管理,都未能得逞。1872年,也就是日本侵略琉球群島前兩年,內閣學士宋晉等以國際環境已經和平、船政局耗資巨大等等理由,奏請停辦。在左宗棠、瀋葆楨等的強烈堅持下,船政局未被撤銷。【強國難,禍國易?
  1869年1月10日,馬尾船廠製造的第一艘輪船、1370噸的“萬年青”號下水,並由中國舵工和水手駕駛開往天津。抵達終點時,中外人士“觀者如堵,詫為未有之奇”。
  在法國人指導時期,福州船政局所造船衹大多較校從1872年法國技師陸續撤出造船廠,到1874年日意格辭職、法國人全部離開的時候,共造船15艘,其中最大的兵船“揚武”號為250匹馬力、1560噸排水量。
  法國人離開之後,馬尾船廠中國設計師和工匠不僅沒有失去造船能力,反而更加放手製造。1881年製造的“開濟”號巡洋艦,排水量已能達到2400噸,並且質量也不錯。先前反對創建福州船政局的李鴻章也不得不稱贊該船“精堅合用”。其造船技術甚至連來自海上帝國的英國人也為之贊嘆。日後北洋、南洋、廣東、福建水師的88艘軍艦中,有30艘出自馬尾船廠。甲午戰爭時期也有該船廠的船參戰。
  與造船技術同樣重要的是,船政局所屬求是堂藝局(即船政學堂),為大清帝國全面培養了第一代現代海軍人才。1888年清朝正式成立海軍時,除海軍提督這個最重要職位由李鴻章所親信的淮係陸軍將領丁汝昌擔任之外,7個總兵、副將要職中的6個為福州船政學堂學生,其中,劉步蟾、鄧世昌、林永升等都在甲午海戰中表現英勇。
  此外,1870年之前創建的重要軍工廠還有:
  1867年,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籌建的天津機器局。該局由英國人密妥士為總辦,主要製造供旗營使用的槍炮、彈藥、水雷等。1870年,李鴻章調任直隸總督後接辦該局,將其擴建,工人數量一度接近3000人。
  1869年,左宗棠創辦西安機器局,不久隨西徵軍遷往蘭州,為蘭州機器局。蘭州機器局保證了西徵軍的軍火供應。
  在這個時期的洋務運動過程中,建立起了中國最早的近現代國防工業基矗一些歷史學家稱這個階段為“早期洋務運動”或“求強”的洋務運動。在日後的幾次國際自衛戰爭中,清軍將士所用主要槍炮、彈藥,大多由以上軍工廠生産;而主要戰艦,尤其是福建海軍在中法戰爭中所用軍艦,不少為馬尾船廠製造。
  實際上,“求強”的洋務運動的重要歷史效用,除在平捻和甘陝戰場有所體現之外,人稱“晚清三傑”之首的曾國藩本人未能飽覽其風采。在他去世10年之後,老將左宗棠以極大的政治遠見和軍事膽略,剋服極大的國內外壓力,把“求強”的洋務運動時期國防工業建設的歷史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
  【洋務運動的實質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即所謂“師夷長技以製夷”,但也應看到這也是中國人接觸人類近現代文明的起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1)得之不易的“康乾盛世”(2)
西學東漸(1)西學東漸(2)
內外交睏(1)內外交睏(2)
內外交睏(3)藉師助剿
師夷長技——同光興盛之“求強”的洋務運動中流砥柱——同光興盛之左宗棠(1)
中流砥柱——同光興盛之左宗棠(2)中流砥柱——同光興盛之左宗棠(3)
“求富”的洋務運動——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一)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1)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2)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3)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4)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5)
北洋海軍——同光興盛之李鴻章時代(二)(6)歐美列強——列強形勢及其對華擴張形勢(1)
歐美列強——列強形勢及其對華擴張形勢(2)歐美列強——列強形勢及其對華擴張形勢(3)
東洋帝國——同光興盛時的日本(1)東洋帝國——同光興盛時的日本(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