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礼仪 》 成就你的君子風範:禮樂人生 》
第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8)
彭林 Peng Lin
曾子墨:最後也是按照我們的傳統,請您用一句話來簡單地概括一下您今天的演講。
彭林:請善待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2005年1月15日在鳳凰衛視中文臺“世紀大講堂”205期的講演)
如何祭祀黃帝:
恢復古禮與另製新儀黃帝乃五帝之首,中華人文始祖,司馬遷作《史記》,從黃帝開篇,其歷史地位可想而知。早在先秦,黃帝就因“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財”(《國語?魯語上》)的歷史功績而被列入祀典。西漢一統之初就“祀黃帝於沛庭”(《漢書?高祖本紀》),開帝王祭祀黃帝之先。此後,歷代對黃帝的祭祀,史不絶書。從隋唐起,黃帝牌位正式進入歷代帝王廟,列入政府祀典,萬世享食,綿延至近代。近年,政府决定將祭祀黃帝作為國傢大典,於每年清明在黃陵舉行,這是傳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重要舉措之一。
海外華僑華人祭拜黃帝古代祭祀,乃是“所以追養繼孝”(《禮記?祭統》)的一種形式,所以,在設計上有許多的講究,儀節也非常之多。時移世易,今天我們祭祀黃帝的儀式應該如何製定?有人主張完全拋棄傳統的形式,另製新儀;也有人主張全部恢復古代的典禮,不得改易。這兩種意見都比較極端。傳統的形式是否可以完全拋棄呢?顯然不可以,祭祀黃帝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傳承,以黃帝為共同的祖先已經成為全球華人根深蒂固的理念,成為巨大的民族嚮心力。若將祭典改得面目全非,難以為華人世界所認同。而傳統的祭典不僅非常繁瑣,而且今人大多已經看不懂,若執意行之,勢必令人生厭煩之心,同樣收不到實效。2004年祭祀黃帝的儀式對傳統的祭典作了改革,成功與否?我想就此談一些淺見。
祭祀的名與實
2004年的祭典名稱是“社會各界公祭黃帝典禮”,祭典的儀仗隊中也有大寫“祭”字的旗幟,這是一場祭祀活動,主辦者的意識非常明確。
什麽是“祭”?“祭”字至遲在甲骨文中就出現了,象以手持肉奉於神祇之形。可見,祭字的本義,是藉助於食物嚮神表達敬意的一種儀式。
古代宗廟祭祀因祭品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類,一類稱為“薦”,一類稱為“祭”。關於薦,屢見於文獻記載,其中《禮記?月令》最為係統:(仲春之月)“天子乃鮮羔開冰,先薦寢廟”;(季春之月)“天子始乘舟,薦鮪於寢廟,乃為麥祈實”;(孟夏之月)“天子乃以彘嘗麥,先薦寢廟”;(仲夏之月)“天子乃以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孟秋之月)“農乃登𠔌,天子嘗新,先薦寢廟”;(仲秋之月)“以犬嘗麻,先薦寢廟”;(季秋之月)“天子乃以犬嘗稻,先薦寢廟”;(季鼕之月)“命漁師始漁,天子親往,乃嘗魚,先薦寢廟”。可見,所謂薦,乃是按照時令嚮受祭者薦獻麥、𠔌、麻、魚等食品的儀式,即《中庸》所說“薦其時食”,旨在表達凡有時令鮮物出,必須首先請祖先嘗新,然後自己纔敢食用之意。
祭是較薦更為隆重的儀式,致祭的次數要比薦少,但級別更高,儀式更為復雜。祭的供品有酒、有牲。牲指牛、羊、豕三者或者羊與豕二者的組合,前者稱為太牢,後者稱為少牢。薦與祭二者,有同有異,渾言之均可稱祭;析言之,無牲者稱為薦,有牲者稱為祭。
黃帝受祭,自然要有供品,漢代祭祀黃帝用怎樣的物品,文獻語焉不詳。最早提到祭祀黃帝用牲等級的,是《魏書?太宗本紀》,稱北魏神瑞二年(415)“以太牢祠黃帝廟”,其後歷代相沿,賡續不廢。
黃帝陵舊照自古以來,祭祀一定要有供品,是祭之所以為祭的最基本的原則。韓國是舉國保留祭祀傳統的國度,漢城的朝鮮王室宗廟大祭沿襲古代儀式至今,受享諸王均有祭品。鄉間民傢祭祀也是如此。我國今日民間的祭祀也無例外。
2004年的祭祀黃帝大典,與祭代表除了敬獻花籃之外,自始至終沒有嚮黃帝奉獻任何祭品。因而我們完全可以說,這根本就不是祭祀。更為奇怪的是,主祭者宣讀祭文結束時,大聲念道“尚饗!”“尚饗”是傳統祭文中固有的詞令,其意思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敬請享用!”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供桌前有祭品。祭文的文稿,顯然是沿襲了傳統祭文的格式,所以纔會有“尚饗”一詞。而這次祭典除了花籃,什麽祭品也沒有,卻還要對黃帝說“敬請享用”,真是莫名其妙,難道要請黃帝吃花籃?可見,無論是撰寫祭文者還是主祭者,都不清楚“尚饗”一詞是什麽意思,結果弄巧成拙。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
|
|
第1節:禮樂人生前言 | 第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 | 第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 | 第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3) | 第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4) | 第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5) | 第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6) | 第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7) | 第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8) | 第1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9) | 第1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0) | 第12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1) | 第13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2) | 第14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3) | 第15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4) | 第16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5) | 第17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6) | 第18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7) | 第19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8) | 第20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19) | 第21節:禮樂原典與君子人生(20) | 第22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1) | 第23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2) | 第24節:禮樂文化與人文素養(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