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抱住一把热情的腰:更衣记   》 第9节:一袄心情      Zhuang Qiushui

  然而人的私生活终究不是可以完全被划定的。商女也知亡国恨。出入各种交际场所的秦淮艳妓,开始引领明末的服装潮流,服饰从明初的简淡而渐趋奢华。流行服饰的这种传播方向一直行进到民初。
  1882年,上海妓女首次举行选美比赛。在服饰上争奇斗艳原本是妓女们的职业手段和习性,良家妇女则对她们在衣饰上的翻新花样亦步亦趋。我们从晚清上海的十位花魁的合影《十美图》可以看出,她们都穿着元宝领式长袄,在这种高得与鼻尖相齐的硬领内,是一律的鹅蛋形美人脸。
  清末女子袄衫的装饰也十分触目。袄子有"三镶三滚"、"五镶五滚"、"七镶七滚"之别。花边镶条,花鸟图案,珠玉花饰,挖空补花,重重叠叠,十分刺眼。人被衣服淹没了。在这些不相干的地方浪费的无数精力,正预示着革命来临前,女子们精神上的放恣、不讲理。
  《十美图》里有3位名妓戴着西式帽子,和其他戴头箍的女子对照鲜明。《点石画报》曾经发表过一组新闻画,20多个妓女被叫局的客人要求穿着各异的服装招摇过市,有的穿旗装,有的穿和服,有的是袒胸露背的西洋礼服,也有的长袍马褂男装打扮。
  在激荡年代的公共舞台上,女人们既然不被允许粉墨登场,她们总可以把自己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投注到贴身的衣服上。那是属于她们的小世界。
  梦回唐朝
  如果问中国人愿意生活在古代中国的哪个朝代,我估计大部分人会毫不犹豫地说,唐代。是的,唐代。那是古代中国的青春时期,是放荡内心恣意想象的年代。而那时的服饰,大概也是最接近于现代时装模式的一段黄金岁月。如果说传统服装具有的那种稳定的持久的美感确实用来表现社会或者个人的高雅情趣,在唐代,服饰却隐隐包含着一种现代感:这个时期的人们确实也在追求一体化的倾向,但同时又存在着追求无秩序的多样化的倾向。
  譬如半臂这种服装。这种新衣在唐初颇为流行。它是袖口仅到上臂的对襟上衣,一般为翻领或无领,胸前用带子系着,下摆长及腰部。现今发现的唐代永泰公主墓壁画上,仪仗队的宫女中,有一位梳着螺髻的女子,就在衣裙外罩了一件半臂。半臂的起源甚早,在三国时代,魏明帝穿着薄绸半袖上衣上朝,结果被一位大臣质问,此种奇装异服是哪个礼法规定的?不过唐代的半臂,可能也受到胡服的影响。唐代是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当时的女性们不止自己引领国际时尚潮流,也善于从第三世界民族服装中汲取灵感。那种曾广泛流行的翻领对襟,袖口有褶皱边的半臂,据说很可能起源于西域的音乐国度龟兹。
  推动胡服热潮的,是女人们渴望像男人一样参与公共活动的热情。《新唐书•五行志》里记载了一个故事。太平公主在一次宴会上,穿着紫色?#91;衫,腰间束着玉带,头戴黑色头巾,在高宗面前跳舞。高宗哈哈大笑,问太平公主:"女人又不能做武官,女儿你怎么偏爱穿这种服装呢?"看得出来,皇帝也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并没有呵斥女儿不守礼法。
  当然也不是百无禁忌。比如太宗时的宰相房玄龄就认为半臂是"轻佻之服",特地把不穿半臂写入家法。说不定他家有追逐时髦的男女,为此屁股上挨过板子呢。另一位名臣马周却巴巴地上疏,请求无论士庶,都可以在单衣外面穿半臂,认为这样的穿着很得体。能够对一件服装提出不同意见,可见当时朝廷和男人们还是非常自信的,也不至于认为,所谓的"服妖"会招致亡国--那是他们的先人和后人都很爱找的藉口。
  具有国际感的披帛
  高髻、披帛、半臂、长裙,正是一位时髦的唐代贵族女性不会错过的潮流服饰。
  披帛,是长条形状的巾子,搭在肩上,缠绕在手背间,一般都是薄薄的纱罗裁成,上面有印花,或者是金银线织就的图案。据专家们考证,披帛不是中土固有的服饰,可能是来源于西亚,更详细点,是来源于波斯,而波斯人披帛的习惯,则可能是受到希腊化的影响。随着佛教东传,南北朝时期佛教题材的壁画中,已经出现了身披披帛的女供养人。唐代开元以后,长长短短,宽宽窄窄的披帛开始出现在每一个追逐时世装的女性肩上。这样说来,一条条披帛,竟然也是国际化的成果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看庄秋水"更衣"第2节:一抹微云第3节:保卫屁股第4节:夫长妇随
第5节:为什么这么黑?第6节:从来不解醉红裙第7节:一件大红斗篷第8节:妾有绣腰襦
第9节:一袄心情第10节:具有国际感的披帛第11节:对抗性游戏第12节:裙带关系
第13节:围裙的前世今生第14节:人家的姑娘有花戴第15节:云鬓花颜金步摇第16节:心有千千髻
第17节:假作真时真亦假第18节:结发为夫妻第19节:女为悦己容第20节:温润如玉
第21节: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第22节:有暗香盈袖第23节:名叫"合欢"的秋扇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