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文 》 一瞬集 》
第9節:腌菜何以成“王”(1)
蔣子竜 Jiang Zilong
腌菜何以成“王”
大傢不會對海因茨(Henry.J.Heinz)這個人感到陌生吧?因為我們至今還在享用着他的創造,比如,你肯定吃過番茄醬、漢堡包或炸薯條吧?海因茨生於1844年,在美國歷史上被稱為“腌菜之王”。他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加工企業的創始人,他的腌黃瓜、番茄醬及冷凍馬鈴薯,至今外銷量仍居全美國第一位,100多年來獨步全球,並帶動了漢堡與薯條業的興起。
他成功的哲學是:“忍耐着結實”。最近讀到張文亮的《東山再起》一文,別有意味地探討和剖析了什麽是海因茨式的“忍耐”,以及這種忍耐力的來源……
在歐洲萊茵河畔,有一塊物産豐富的土地,名為“巴伐利亞”,出産着德國最好的蔬菜與葡萄,當地人也個個是天生的好農夫。19世紀初期,萊茵河畔烽煙四起,巴伐利亞人衹好離開傢園,帶着家乡的種子四處流浪,其中一批遠涉重洋,落戶於美國匹茲堡東部的一個小鎮上,開始拓荒種地,繁衍後代。海因茨就出生在這裏。為了鼓勵種菜,特別是吸引年輕人安於開荒種地,小鎮上的一位種菜富農庫剋,每年都要舉辦一次馬鈴薯大賽,當地18歲以下的年輕人,可以挑一顆親手所種的馬鈴薯參賽。1851年的馬鈴薯大賽上有一個最惹人註目的參賽者,數他個子最小,因為他衹有7歲,當他掏出了自己種的那顆巨無霸馬鈴薯,卻讓衆人大大地吃了一驚。他就是海因茨,當時獲得了第二名,領到的奬金是6毛2分錢。
就是這不足l元錢的奬金,卻讓海因茨認為是自己一生中得到的“最難忘的大奬”。是那次得奬為他的一生開啓了一道門,他為了種出更好的馬鈴薯,就需嚮別人請教有關土壤、水分、施肥、除害及種植季節等等諸多方面的知識。種植馬鈴薯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勞動,能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換來成果,讓他從小就體驗到:“勞作是一種神聖的工作。”
海因茨從8歲開始,就提着個小籃子到餐廳兜售馬鈴薯,而且不停地琢磨怎樣才能賣得更多。到10歲時,籃子換成一輛獨輪車。12歲時改用馬車……他漸漸形成了自己的生意原則:“賣出去的東西都要是品質最好的”“一個人衹要把平常的事做得比平常的好,就是一種成就”。於是,海因茨的客戶越來越多,而且還有着極好的信譽,連匹茲堡市的一些菜市場都指定要他的馬鈴薯。他的生意也因此越做越大,開始兼營洋蔥、絲瓜、辣椒、菠菜,等等。選擇賣菜,絶不是一件輕輕鬆鬆就能賺到大錢的行業,每天凌晨兩點就要起床,把菜分裝好,擺放到車上,四點鐘出發到市場上去賣。下午,又要到各農場去挑選品質好的蔬菜……天天、月月、年年地如此往復,一幹就是幾十年。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碎語嘮叨說隨筆 | 第2節:序 | 第3節:徵服和被徵服(1) | 第4節:徵服和被徵服(2) | 第5節:徵服和被徵服(3) | 第6節:再讀嶽飛(1) | 第7節:再讀嶽飛(2) | 第8節:再讀嶽飛(3) | 第9節:腌菜何以成“王”(1) | 第10節:腌菜何以成“王”(2) | 第11節:腌菜何以成“王”(3) | 第12節:腌菜何以成“王”(4) | 第13節:2004年的語錄(1) | 第14節:2004年的語錄(2) | 第15節:2005年的語錄(1) | 第16節:2005年的語錄(2) | 第17節:2005年的語錄(3) | 第18節:評2006流行語(1) | 第19節:評2006流行語(2) | 第20節:評2006流行語(3) | 第21節:評2006流行語(4) | 第22節:評2006流行語(5) | 第23節:評2006流行語(6) | 第24節:穎影(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