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 让紫禁城流动起来:营销北京   》 第9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7)      Li Jicheng

  西方的企划大师说:"同以往的年代相比,当今商业环境中的一个更为突出的特征是:变化成为唯一不变的事情。"他们认为,成功的企划和营销,能够连续地注视内部和外部的事件和趋势,能够有效地适应各种变化着的情况。我们不断变化主题和年年出"新招"的做法,最初就是为了追逐时代发展的脚步,就是为了有效地刺激人们的中枢神经"兴奋灶",通过不断的创新保持活动的悬念、新鲜感和旺盛活力。一路走下来,我们发现,这样做也使得各种有价值的民族民俗艺术,得以"出谷迁乔",得以发扬光大,实际上,我们也为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的旅游业、北京的旅游业也应该主动地承担起这一神圣的职责。
  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文化节的重要职责之一
  用"细丝"串联"散珠"
  新华社记者在跟踪报道我们的活动后指出: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的成功实践,为如何保护、开发、利用活态文化,即民族民俗文化资源,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也为我们传媒工作者了解、研究和报道有关非物质文明建设的情况,尤其是中外民间文化交流的情况,提供了富有价值的鲜活的资讯资源。
  在美国的阿拉加斯加,印第安人的原始舞蹈,是被当做文化珍品加以保护的。同样,在澳洲,土著舞蹈也享有尊贵的地位,在欢迎外宾的仪式上,往往会表演剽悍粗犷的原始舞蹈。这种不假粉饰的东西,自然、率直、充满原始的活力,震撼人的心灵!日本人对自己的文化遗产也是不遗余力地加以保护,许多人主动送孩子去学习传统舞蹈,还有不少人乐于为保护文化遗产捐助资金。
  我在网上看到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谈"文化是什么"的文章,他这样回忆一场露天举行的原住民诗歌晚会的情景:"一位长老,从东部山区部落特别北上来唱原住民的古曲。他开唱时,突然雷雨交加,大雨倾盆而落,雨水打在长老皱纹很深的脸上,他全身湿透,仰脸向天,闭着眼睛继续歌唱。没有乐器伴奏的原音,苍老而遥远,交织在哗哗雨水中。满满的人群在雨中站着,雨水从头发流下来,流进人们的眼睛,但是没有一个人离去。"这就是原生态文化的魅力!中央电视台2006年举行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最让我动心的是原生态歌曲,那是天地人和谐共处的产物,具有本真的朴实美。
  龙应台感悟出:"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说得多么好啊!我想,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也就是用"细丝"串联"散珠"的工作。在我组织的旅游文化活动中,特别看重原生态的东西,因为它是我手中的"细丝",看着"柔弱",实则"强韧"。我一直认为,保护原生态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工作者的天职,是义不容辞的神圣义务。民俗专家认为,"鱼要养在水中看",不论是保护、恢复、还是重建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都要让这些文化事象真正回归民众,让它们在生产生活中扎下根来。
  比利时团展示当地庆祝丰收的民间风俗
  我去澳门,看到澳门人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文化遗存。在一个狭小的半岛上,居然有十多座博物馆!在新马路上,有一家老当铺刚关闭,就被开辟成当铺博物馆,完整地保留了传统典当业的风貌。不少澳门人来自广东中山县,现在,在中山县已经看不到的建筑和民俗,却可以在澳门看到。像观音堂、妈祖庙、哪吒庙,都被保留下来了。应该说,澳门是我国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桥头堡,但澳门人并没有因为西方文化的进入而把自己的文化丢弃。
  北京拥有气象恢弘的皇家文化,尤其是那些独一无二的皇家建筑,更是国内外其他城市所望尘莫及的。但我认为,北京四方会同、垂范九州的民俗风情,也是同样宝贵的,而且是鲜活可触摸的、可体验的文化。在弘扬传统文化和引进现代科技文化之间,澳门人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我们可不能随意撒掉任何一颗珍贵的"珠子"啊。
  我们不要"金玫瑰"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说,弗里基亚的国王米达斯得到了点金术,他在狂喜当中,把花园里满园的玫瑰都点成了金花。当他高兴地采了一朵送给自己的小女儿玛丽果德时,小女儿却轻蔑地把金花扔了,还呜呜地哭了起来。这个故事的寓意非常清楚,艺术的美源于真实的生活。民间文化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自然、淳朴和本真。
  王克芬在其著作《中国古代舞蹈史话》中指出,"从远古直到今天,我国各族民间都有很多模拟鸟兽情态的舞蹈,如:狮舞、龙舞、孔雀舞、翡翠鸟舞、鸲鹆舞……等等。在传统舞蹈俗语中,有很多是用鸟兽动态命名的,如:打鸳鸯场、雁翅儿、龟背儿、双飞燕、大鹏展翅、虎跳、扑虎、乌龙搅柱、商羊腿、蝎子步,等等。这些举不胜举的舞蹈和富有形象的舞蹈术语,是与狩猎等劳动生活密切相关的。"我也一直认为,文化艺术源自劳动,源自人民,源自生活,最终它也应该回归到民众中去。我在云南,看到西南少数民族人人能歌善舞,他们艺术的源泉就是生活和生产。"山歌不唱忘记多,大路不走草成窝。快刀不磨黄锈起,胸膛不挺背要驼。"他们堂堂正正地做人,他们快快乐乐地唱歌,跃然出自胸臆,有写景叙事的,有咏物抒情的,人人都是好歌手。白族农民种田时,也要唱歌,比如栽稻秧,专门挑一个人出来弹弦子,一边弹一边领唱。这个人的工钱由大家分摊。有一首插秧歌,讲了种植稻子的99道工序,民歌也是传授耕作技术的一个工具。"磨刀不费砍柴工,唱歌不费种田工。"唱着白曲,反而出活,该栽一天的秧子半晌就搞定了。插秧时节,大家轮流帮工,今天插我家的田,明天插你家的田。田里归来,众人围坐在火塘前,尽情地欢唱,直到日头西沉。搞鼓文化的时候,我看了许多鼓乐表演,广西蒙山一带的瑶族,有一种"开山锣鼓",一人斜挎圆形小鼓和一面铜锣,走在出工的队伍之前,边走边击,为的就是鼓舞劳动干劲。这种情景,形象地诠释了"鼓舞"这个词汇的本义,也形象地说明了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团结出版社
第1节:前 言(1)第2节:前 言(2)
第3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第4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2)
第5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3)第6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4)
第7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5)第8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6)
第9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7)第10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8)
第11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9)第12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0)
第13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1)第14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2)
第15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3)第16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4)
第17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5)第18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6)
第19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7)第20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8)
第21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19)第22节:请进来:打造一个万众演绎的北京狂欢节(20)
第23节:走出去:北京风情舞动世界(1)第24节:走出去:北京风情舞动世界(2)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