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竜象之爭——中國、印度與世界新秩序   》 第9節:第一章、歷史回顧(6)      戴維-史密斯 David - Smith

  印度農業擁有"適度的技術",印度的傳統經濟適合農民和工匠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小規模生産。作為主要生産要素的土地和勞動力都很豐富,因而經濟三要素中的另一要素--資本,無論前兩種要素是否缺乏,都不能替代它們。雖然通過貿易、挖掘水井和修建灌溉用的蓄水池能夠得到一些資金,但是很難形成一種能夠對生産資料進行集中管理的資本積纍。農業方面的工具和設備都很簡陋,它們大都能在當地生産或廉價買到,政府資助的武器或奢侈品的生産商傢也非常少。財富多集中在那些成功的商人或獲得戰功的軍人手中,但是他們大多揮霍無度,花錢的速度遠比聚財的速度快。
  小規模經營的農民是經濟活動的主體,他們嚮地方首領上繳貢品或稅賦。氣候的變化特別是季風的影響使糧食歉收的情況時有發生,由此帶來的風險卻需要由這些可憐的農民來承擔。
  雖然農民很少有富餘的錢財,但在這樣一個高度發展的經濟體中,財富肯定是存在的。彼得·羅布引述了早期的證據:
  一些規模較大的個體企業從事諸如陶器、棉花,特別是絲織品的生産和流通。在印度及其周邊地區,存在許多陸路、河流和海上貿易活動。雖然難以衡量當時的貿易規模,但是貿易範圍比較清楚:這一貿易網從印度西北的甘德拉(中國稱"犍陀羅")延伸到東邊的孟加拉灣,從北邊的比哈爾到印度南部海岸。貿易商品有:西北的馬匹,阿薩姆的大象,南邊的珊瑚、珍珠和檀香,南比哈爾的金銀等等。印度西海岸與羅馬帝國的香料貿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期;阿拉伯商人頻繁往來於西印度洋和非洲之間。
  拉爾前不久在他的"印度的均衡"或稱之為"高水平均衡陷阱"中,提到了印度的經濟在幾百年裏停滯不前的情況。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印度的經濟發展不明顯,但它也並非一成不變。1000年以後,印度遭到來自土耳其和阿富汗地區的騎兵的頻繁騷擾。在德裏蘇丹統治印度北部地區的時期(1192~1526年)裏,穆斯林入侵者與印度帝國展開了權力鬥爭,這進一步破壞了印度的經濟。道路遭到破壞,大部分地區之間的道路連牛車都難以通過。根據羅特蒙德的研究,國傢的四分五裂意味着:雖然存在着發達的貿易和成熟的貨幣、信貸交易,但是這一切活動都未制度化,同時也缺乏政府保障。信貸活動多基於個人關係,沒有合法的正式制度。因而,雖然已有的貿易渠道都比較暢通,但新興的企業和投資卻難以找到必要的信貸支持。大多數發展較好的貿易都是出口型貿易。
  我們如何估算曾經深深吸引了歐洲人眼球的莫臥兒王朝(1526~1858年)時期印度各地區的經濟發展?這一時期,穆斯林帝王們給印度留下了宏偉的建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泰姬陵。位於阿格拉的泰姬陵修建於17世紀30年代,相傳是莫臥兒王朝的帝王沙賈汗為他的愛妃墨姆塔茲·馬哈爾修建的陵墓。這是不是印度經濟進步的體現?回答是:我們不能否定印度當時的財富以及它不尋常的社會結構。15世紀(巴赫馬尼蘇丹時期)的俄國商人阿法納西·尼柯丁在中亞待了四年,他描寫了印度當時的貧富差距:大量的窮人極度貧睏,而少量的貴族卻富可敵國。即使是對這種情況習以為常的歐洲人,看到印度貧富差距如此懸殊時也不禁啞然失驚。莫臥兒王朝時期的朝廷顯貴、大量官員以及高利貸商人過着極其奢華的生活,他們能夠買到當時世界上最好的産品。與之相反,廣大的農民卻過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一天衹能吃上一頓用小米、粟麥或豆子做成的主餐,他們的辛苦所得大都上繳給莫臥兒朝廷。
  工業革命的前夕
  現代研究中國和印度現象的經濟學家和時評傢,有必要瞭解亞當·斯密的研究成果。在他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中,斯密提到,"很久以來中國就是一個最富饒、最有文化、最勤勞和人口最多的國傢之一"。當時他就已經發現"中國的經濟發展似乎長期以來都處於停滯狀態,500年前訪問中國的馬可·波羅對中國農業、工業和人口的描述與現在去中國的遊客描述的差不多。或許中國在馬可·波羅訪華之前的很長時期裏就應該對它的法律和制度進行改革,以便於國民財富的增加。"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導言:中國、印度和世界新秩序(1)第2節:導言:中國、印度和世界新秩序(2)第3節:導言:中國、印度和世界新秩序(3)
第4節:第一章、歷史回顧(1)第5節:第一章、歷史回顧(2)第6節:第一章、歷史回顧(3)
第7節:第一章、歷史回顧(4)第8節:第一章、歷史回顧(5)第9節:第一章、歷史回顧(6)
第10節:第一章、歷史回顧(7)第11節:第一章、歷史回顧(8)第12節:第一章、歷史回顧(9)
第13節:第一章、歷史回顧(10)第14節:第一章、歷史回顧(11)第15節:第二章、走進中國(1)
第16節:第二章、走進中國(2)第17節:第二章、走進中國(3)第18節:第二章、走進中國(4)
第19節:第二章、走進中國(5)第20節:第二章、走進中國(6)第21節:第二章、走進中國(7)
第22節:第二章、走進中國(8)第23節:第二章、走進中國(9)第24節:第二章、走進中國(10)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