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论语讲义   》 学而第一(2)      Li Li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太婆也能说的话,我们来讲一讲它的深意。“有朋自远方来”,关键在“朋”字。“朋”,在《说文解字》里是没有这个字的。最早这个字读fèng,“朋”的古字是凤凰的“凤”,因为凤凰飞翔的时候百鸟跟从,只要凤凰一飞,所有的鸟都跟从它,百鸟之间相互就产生了感情,像朋友一样。它们都跟随着凤凰,所以它们就是“朋”。“朋”就是指跟随着凤凰飞的鸟,因为跟随凤凰,故引申为凤凰的学生。“朋”后来引申的意思就是“同师为朋”。而“友”和“朋”是不一样的,同师为朋,同志为友。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叫“朋”,有共同志向的叫“友”。在座的各位都是我教的学生,你们彼此为朋,但是不一定是友,因为每个人的志向都不一样。如果是一个老师教的,又有共同志向,那就是朋友。还有,有些人有共同志向,但不是一个老师教的,那么他们是友,不是朋。“有朋自远方来”,不是从近处来,注意,关键是“远方来”。一个老师教那么多学生,如果我和某个学生是邻居,门挨着门住,他天天都能看到我,他来看我,我就不觉得很稀奇。而如果有一个学生在祁连山下住,一个在大草原,一个在广西,他们从远方千里迢迢来看望我。为什么他们会千里迢迢来看望我?我们试想,只要读过书的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很多老师,小学、中学、大学,不同的阶段会遇到很多老师。但在我们的人生道路当中,真正给我们留下印象,值得我们一直记着并想去看望的老师并不多。所以真正的好老师是很少的,而能够让你一生都想到他、一生都想要去看望的,必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他有道德、有学问、有崇高的人生境界,这样的人我们才会常常惦记着他,要去看望他。所以“有朋自远方来”,第一层意思就是,一个老师的道德、学问、人生境界,他的学生、门生弟子认同并为之折服,他们才会去看望他。而且,他们才会跋山涉水,不辞劳苦,从千里以外去看望他。在古代没有飞机、轮船、火车,从远方来是多么不容易。这一点就说明这个老师是不寻常的,肯定是有道的人,是一个思想深邃、有道德、学问的人,如此才赢得学生的青睐。“不亦乐乎”,“亦”字当“也”字讲,不也是快乐的事吗?不也是喜悦的事吗?“乐”的象形文字是“”,是一个木架子,上面挂了一个鼓,代表乐器。这个字的本意应该是音乐的乐。乐以发和,音乐是调和大家的。大家累了、疲乏了、辛苦了,给大家奏乐、演戏,这时大家一下就快乐了。所以“乐”是由此引发出来的,音乐会引发出快乐,快乐从音乐中来。“乐”是喜悦流露在脸上,快乐不流露出来,在心里面只有自己知道的就称“悦”,写在脸上看得见的就叫“乐”。来了客人,必定要出来迎接:“请坐,请坐,好久没来了……”自然快乐也流露在脸上。如果来了客人,你只悦不乐,内心喜悦却不说话,也不笑,只把客人望着,会让客人十分不解:“我哪年借了他的米还了他的糠了?”弄得客人不敢进来,这显然不是正常的现象。按正常情况,来了客人都是很高兴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不是快乐的事情吗?这里指的就是你的道德、学问、人格被人所认同,被人所景仰的时候,你感到很高兴,高兴的是自己的有道有德。当一个人有道有德的时候,传开了,弟子们纷纷从远方来看他,足见他的人格魅力有多大。既然有这么大的人格魅力,必定就传开了,不胫而走,天下人逐渐都知道了,客人就天天都有。大家试想,偶尔有远方的弟子来看你,你很高兴。但如果天天都是这样子,每天一起床外面排着队都是客人,晚上要睡觉了,客人还没会见完,这个时候你都还能够乐,那才是真正的境界,不容易哦。一个人一旦有名了,他的道德、学问、人格传开了以后,四方之人都想来看他。开始很纯粹,是出于崇敬他的道德、学问、人格,可是后来不一样了,人家就冲他这个名。怀着不同目的的人,怀着各种用心的人都来了。最初是来向他求学的,崇敬他的,来亲近他的,后来有些人就是想来利用他,各种情况都有。这个时候你还能够一直保持那种快乐的心境,不受外界的干扰,是更不容易做到的事情。你们以后都有可能成名人,天天都有各种人围在你身边,随时都有人来朝见,如果还能够保持一份快乐的心境,那就不简单了。而且人还有分别心,当来的人越来越多,分别心就出来了。哦,这个客人重要,是某某领导,达官显贵,赶快请到客厅里上坐,好生接待;这个又是大老板,要给我们投资,也要好生接待……对不同的客人态度就不一样了。还有,从早接待到晚难免心烦,有时要发发火了,这里吼两句,那里骂一下,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个时候境界就真显出来了。对来求见你的任何人,都要一视同仁,要保持乐,要有欢喜心,而不能生厌倦心,生分别心。有朋自远方来,人容易乐,客人来多了以后,偶尔一两次是可以乐的,天天这样子你就招架不住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心都不变,说明你的心不被外物所动,你的那种从容、那种境界,在这个时候才真正体现出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序一序二 深入浅出 微言大义(1)序二 深入浅出 微言大义(2)序三 读《〈论语〉讲义》
序论(1)序论(2)序论(3)学而第一(1)
学而第一(2)学而第一(3)学而第一(4)学而第一(5)
学而第一(6)学而第一(7)学而第一(8)学而第一(9)
学而第一(10)学而第一(11)学而第一(12)学而第一(13)
学而第一(14)为政第二(1)为政第二(2)为政第二(3)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