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物传记 》 原來李鴻章 The original Li 》
招降納叛(2)
牛貫傑 Niu Guanjie
李鴻章連續幾次納降成功,憑藉的不僅僅是運氣。上海道臺吳煦也經常花費重金誘降太平軍,結果卻總是一廂情願,花錢還受騙,人財兩空。李鴻章的誘降策略之所以屢屢奏效,主要出於以下幾個因素:首先,李鴻章註意拉攏太平天國中的安徽籍將領,以鄉情博得其信任,歸順淮軍如同回到故鄉;其次,李鴻章本着務實的態度,不單純進行口頭允諾,而以強大的軍事實力為後盾,讓對方看到鬥爭下去毫無取勝希望;第三,李鴻章最狡猾的地方是不像吳煦那樣先賞以重金。事成之前,李鴻章决不輕易給錢,事成後論功行賞,加官進爵,决不食言。
除招降納叛外,李鴻章還專撿別人不要的“人渣”。提拔重用程學啓便是一例。程學啓本是太平天國將領,與湘軍作戰時落敗投降了曾國藩。曾國藩一貫主張“血誠”之心,認為降將難當重任;加之程學啓全無文化根基,甚至鬥大的字也不識幾個,不符合曾國藩選用儒將的標準,因此一直得不到重用。曾國藩對他甚至沒有起碼的信任,前綫作戰給他送軍糧時將吊橋放下,運完糧草後趕緊收起吊橋,如同對待敵人一般。程學啓憋着氣要為曾國藩立得軍功,曾國藩對外卻再三表示程學啓隨時會反叛,後悔當初沒有斬草除根。李鴻章卻看上了這個既為降將又屬文盲的粗魯人。組建淮軍時,李鴻章幾次嚮程學啓遊說,希望他能跟隨自己趕赴上海。程學啓不願落得變來變去的名聲,屢次拒絶李鴻章。可李鴻章對“舌頭勤打滾”的遊說工夫極為擅長,他一方面提及程學啓在湘軍中的尷尬處境;一方面展望其在未來淮軍中的光明前景;還不惜聲淚俱下地動之以情,說湘軍是湘人的軍隊,湘軍將領得勢後湖南人雞犬升天,自己同程一樣均為客籍,客籍之人永無出頭之日!程學啓終於被李鴻章說動,當面表示:“寧當雞頭,不做牛尾。上海固然是死地,但在湘軍中苟且偷生,大丈夫還不如一死了之1李鴻章大喜過望:“你程學啓去了,上海就不是死地了1
程學啓果然沒有辜負李鴻章的期望,至上海後幾乎指揮了所有的硬仗,且每戰必捷,一時被上海人贊譽為“常勝將軍”。從不輕易誇贊他人的郭嵩燾也忍不住稱道程學啓為人中俊傑。淮軍上海首戰中,太平軍潮水般將淮軍團團包圍,逐漸收縮包圍區。初臨戰陣的淮軍哪見過如此陣勢,一時不知如何應對。程學啓彈藥用盡後,突然發出響雷般的怒吼,身先士卒用石頭磚塊投擲敵人。太平軍雖久經沙場,卻也未曾見過如此勇將。淮軍士氣大長,一鼓作氣打退了太平軍的進攻。曾國藩聽說上海大捷的戰報後,後悔不迭,懊惱地抱怨道:“我手下的將領怎麽就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呢1他仗着對李鴻章多年的知遇之恩嚮其索還程學啓,這時的李鴻章羽翼日豐,打着痞子腔回道:“這是老師對我的恩賜,感謝老師專門為國傢儲備了這樣好的人才!既然老師將其饋贈於我,就恕我不能完璧歸趙嘍1程學啓到上海後很快坐定李鴻章之下的淮軍第二把交椅,成為淮軍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猛將,好不得意!可惜好運不長,上海果真成為他笑談中的“死地”。兩年後,正當李鴻章在上海立穩腳跟時,程學啓在戰爭中受傷患破傷風不治而亡。死訊傳來,李鴻章心痛不已,對衆將言道:“吾左臂斷矣1同時緻信恩師曾國藩,寫道:“您把百年難求的將纔恩賜於我,我真的無法完璧歸趙了1
李鴻章的另兩位愛將劉銘傳和劉秉璋,也是痞子氣很足的人物。劉銘傳最初成名即緣於其十八歲時意氣用事殺了本族傢長。李鴻章從心底裏喜歡他們的這股痞子氣。他給他們官做,給他們錢花,給他們名譽和地位,同時對他們處處回護。邁入官場後,這些人還是匪氣不消,經常做出不合官場規矩之舉:一會兒把這個縣令亂棍打死;一會兒又對那個道臺施以笞刑……某日,一道臺嚮李鴻章哭訴:“大清二百多年,從未聞說有鞭打道員之事1李鴻章淡淡一笑:“官場上是沒有,我們現在卻身處軍中,當然按軍法從事,軍法中是打得的1李鴻章公開對部下宣稱:“一切小錯都不用過問,一切大錯都由我李鴻章承擔1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傢世 | 苦撐危局(1) | 苦撐危局(2) | 苦撐危局(3) | “叫花子兵”(1) | “叫花子兵”(2) | | “叫花子兵”(3) | 招降納叛(1) | 招降納叛(2) | 遣散常勝軍(1) | 遣散常勝軍(2) | 淮軍的去留(1) | | 淮軍的去留(2) | “海”“塞”之爭(1) | “海”“塞”之爭(2) | 創立海軍衙門(1) | 創立海軍衙門(2) | 創立海軍衙門(3) | | 派遣留學生(1) | 派遣留學生(2) | 北洋海軍覆亡(1) | 北洋海軍覆亡(2) | 北洋海軍覆亡(3) | 炸炮三局 | |
| 第 I [II] [I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