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 魯迅的聲音:魯迅講演全集   》 第9節:流氓與文學 革命文學與遵命文學      魯迅 Lu Xun

  《流氓與文學》
  --1931年4月17日在上海東亞同文書院講
  流氓是什麽呢?
  流氓等於無賴子,加上壯士加三百代言。流氓的造成大約有兩種東西,一種是孔子之徒,就是儒;一種是墨子之徒,就是俠。這兩種東西本來也很好,可是後來他們的思想墮落,就慢慢的演成了所謂流氓。
  司馬遷說過,"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由此可見儒和俠的流毒了。太史公為什麽要說這樣的話呢?因為他是道傢,道傢是主張"無為而治"的,這種思想可以說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簡直是空想,實際上做不到的。
  儒墨的思想恰好攪亂道傢"無為而治"的主義,司馬遷站在道傢的立場上,所以要反對他們。可是也不可太輕視流氓,因為流氓要是得了時機,也是很厲害的。凡是一個時代,政治要是衰弱,流氓就乘機而起,鬧的亂七八糟,一塌糊塗,甚至於將政府推翻,取而代之的時候也不少。像劉備從前就是一個流氓,後來也居然稱為先主;劉邦出身也是一個流氓,後來伐秦滅楚,就當了漢高祖;還有朱洪武(明太祖)等等的都是如此。
  以上全說的是流氓,可是和文學又有什麽關係呢?就是說流氓一得勢力,文學就要破産。我們看一看,國民黨北伐成功以後,新的文學還能存在麽?嗐!早就滅亡了。為什麽呢?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新的計劃,恐怕也"無暇及此",既然不新便要復舊,所謂"不進則退"就是這個意思。
  本來他的目的,就是要取得本身的地位,及至本身有了地位,就要用舊的方法,來控製一切如同現在,提倡拳術進行考試制度什麽的,這都是舊有的,現在又要進行廣大,這豈不是復舊麽?為什麽在革命未成功的時候,說人傢"吃大菜,抽大煙,娶小老婆"是不對的,一旦自己有了錢也是這樣,這就是因為他的目的本來如此。他所有用的方法也不過是儒的詭辯和俠的威脅。從前有《奔流》、《拓荒者》、《萌芽月刊》三種刊物,比較都有點左傾赤色,現在全被禁止了。聽說在禁止之前,就暗地裏逮捕作者,秘密槍斃,並且還活埋了一位。嗐!你瞧!這比秦始皇還厲害若幹倍哪!
  兄弟從前作了一本《吶喊》,書皮用的是紅顔色,以表示白話俗語的意思。後來有一個學生,帶着這本書到南方來,半路上被官傢給檢查出來了,硬說他有赤色的嫌疑就給斃了。這就和劉備禁酒一樣。劉備說凡查着有釀酒器具的就把他殺了,有一個臣跟他說:"凡是男人都該殺,因為他們都有犯淫器具。"可是他為什麽行這種野蠻的手段呢?就是因為他出身微賤,怕人傢看不起,所以用這種手段以禁止人傢的譏訕誹謗。這種情形在從前還有,像明太祖出身也很微賤,後來當了皇帝怕人傢輕視,所以常看人傢文章。有一個人,他的文章裏頭有一句,是"光天之下",太祖以為這句的意思是"禿天子之下",因為明太祖本來當過和尚,所以說有意侮辱他,就把這個人給殺了。像這樣還能長久麽?所以說"馬上得天下,不能以馬上治之"。
  《革命文學與遵命文學》
  --1932年11月24日在北平女子文理學院講
  我國自革命策源地廣東倡導革命以來,處處皆有革命,即文學亦然,故滬上之革命文學,風行一時,其文章多為"進進,往前走哇!"之類,而官人對此革命文學家則嚷"掃蕩掃蕩,殺掉殺掉",於是此類革命文學家遂愈殺愈少,愈掃愈少矣。蓋一部分被殺去,一部分被拘,一部分逃亡,且有許多怕壓迫而走入民族主義文學路上去,故此革命的文學一變而為遵命文學北平《世界日報》發表的《革命文學與遵命文學》的講演記錄稿
  矣。有數流人物值得研究,(一)在上海以革命文學自居之葉靈鳳之流。葉自命為左傾作傢,而他後來因怕被捉,於是成為民族主義文學之卒丁矣,彼之革命文學,一變為遵命之文學矣。(二)有些人一面講馬剋思主義,而卻走到前面去,如張資平之流,他所講者,十分高超,使人難以瞭解,但絶非實際所可作到,似此表面雖是革命文學,其實仍是遵命的文學。(三)一些人打着"為藝術而藝術"之牌子,不顧一切,大步踏進,對於時代變遷中之舊道德,舊法律,彼等毫不問及,不關心世事,彼藉此幌子,而保自己實力,表面上雖是前進,實則亦是遵命文學。真正的革命文學,係屬無産階級之作品,惟真正之良好作品,現尚未有,一切作品,皆不足代表無産階級,因無産階級多為農人、工人、勞動者,而彼等之思想及文筆,皆不足構成文學也。故無産階級文學,作者必須全具無産階級之意識,方可成為真正代表此階級之作傢雲。(最末對革命文學作傢應有條件,頗多說明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珠海出版社
第1節:聰明人不能做事,世界是屬於傻子的第2節:在北京第二師範學院的講演(1)第3節:在北京第二師範學院的講演(2)
第4節:離騷與反離騷第5節:再論"第三種人"》第6節:關於革命文學
第7節:文學與社會(1)第8節:文學與社會(2)第9節:流氓與文學 革命文學與遵命文學
第10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1)第11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2)第12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3)
第13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4)第14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5)第15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6)
第16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7)第17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8)第18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9)
第19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10)第20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11)第21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12)
第22節: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13)第23節:少讀中國書,做好事之徒第24節:在中山大學學生會歡迎會上的講演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