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志 》 大城北京 》
第9節:古老的輝煌(2)
林語堂 Lin Yutang
在一二一一—一二一五年,在成吉思汗率領下,蒙古人經多次進攻。終於從金人手中奪取了北京城,同時成吉思汗為徵服世界,繼續揮師嚮裏海和黑海進攻。一二三四年,即成吉思汗死後十年,全國滅亡了。然而,內蒙古和遠東境內的戰爭和騷亂直至一二六〇年忽必烈登基纔告平息。在金王朝統治下,北京已經成為雄大而繁榮的都市。一二六四年,忽必烈不等徵服中國其餘領土就定立北京為首都。
這樣,北京在不同的世紀都擁有其不同的名字。其中一些至今還保留在文獻作品中。
十世紀前——燕京;薊城;又叫幽州。
遼——燕京;後稱南京。
金——中都。
圖26頤和園中之佛香閣
圖27建於明代的內廷淺浮雕九竜壁
元——大都或汗八裏。
明——北平。
一四〇三年(續明代)後——北京。
不同的時期,城市的規模、地域不同。人們作了大量的研究,並匯集了許多事實,尤其在一本叫《日下舊聞》的著作中,寫出了北京歷史上的變遷。
這本書是大學者、清康熙帝的朋友朱彝尊(公元一六二九—一七〇九){7}所著。這本著作甚為時人所重,故乾隆皇帝曾指定一些編輯人員進行修訂,盡可能地增寫了原作者可能忽略的材料{8}。
許多西方學者也投身於對北京歷史的研究。他們當中有懷辛德·彼楚林神父和奧斯伍爾德·喜仁竜博士{9}。布萊契奈德的工作為歐洲學者們提供了基本的材料,他充分、準確地占有關於中國的原始資料,繪製出了準確的古跡位置圖。遺憾的是,伐維爾神父關於金都城的位置所做的結論是難以成立的,但給歷來的學者帶來不小影響。他的地圖在朱麗葉的《北京》、阿靈頓和路易森的《老北京探故》、茅裏斯·法博利的《北京》中都有復製。現在是糾正他的錯誤的時候了。
薊城的規模尚不能確定。沒有明顯的跡象表明今日都城的東墻西墻與元代都城的東西墻有何不同。蒙古都城南面的準確界綫也産生了一些問題。儘管永樂皇帝確實正式改換了城門名字,人們仍用元代時的名字稱呼它們。尤其是人們熟知的哈德門,該名可追溯到元代,該門因靠近哈德親王的私人園林而得名。金都城的外部邊界也難以準確地斷定。不過金代的宮殿並不是建在伐維爾所想的位置。(見附錄Ⅰ)
一般來說,現在的城市大約始建於一二七〇年,由忽必烈汗下令修建。大約一百年後,在一三六八年,明滅了元,明代皇帝將京城做了大規模的擴充和改建。十五世紀上半葉,在永樂皇帝統治下北京城達到了它的鼎盛期。就像女真人從被占領的漢人都城雇用漢族建築師並按漢人都城設計修建自己的宮殿那樣,永樂皇帝也以(南京)金陵城為模式重建他的宮殿、寺廟和住所,衹是規模更宏偉,形製更壯麗。{10}後代帝王曾繼續鞏固、改進城市,一五五三年嘉靖皇帝增建了外城城墻,留存至今。
京城的修建和改進一直持續到一五六四年。(見附錄Ⅰ)又過八十年後,明代最後一位皇帝自縊身亡,滿族人接管了政權。滿族皇帝康熙和乾隆沒有改變宮殿和城市本身的格局,而是致力於美化和修繕城市中及與之相鄰的西山的一些宮殿和寺廟。
在城市西南角外,在鄰近賽馬場的白雲觀附近,是建於十至十一世紀的連綿的土堡壘。更遠處,距現在外城西南角八華裏(三華裏大約等於一英裏)之遙處,是金都的包括西南角一部分在內的延展堡壘。它的建成可上溯至十二世紀。這些乃是北京故址的最早的遺跡,它們比內城墻外北城的蒙古堡壘還要古老。(見附錄Ⅰ)
大量事實證明,由唐至宋(從七——十三世紀)期間,首都位於現在內城的外部,即在內城的西南角外。它包括外城西部的一塊狹長地帶。若將金都城的行宮除外,它與內城是分離的。
忽必烈汗在金都城的東南建起了他的城市。關於古今京城間的距離人們各執一端。官方編定的《蒙古史》認為是三裏,奧德裏剋認為是半英裏,波斯地理學家雷契德·艾丁認為兩城相鄰,而馬可·波羅則認為它們是“由一條河分隔開的”。
這條河就是今天的三裏河,從西面流進環繞內城西南角的護城壕。在古代歷史中,它是以遼代蕭太後所修運河而著稱的。蕭太後是個著名的女人,因其剛烈性格而聞名於世。自從七世紀始,大運河通到了北京以東大的十三英裏的通州,蕭太後遂使這泉河與流嚮通州在部的大通河相連。在十二世紀初期,來自北方金人部落的壓力威脅著北京的遼和開封的宋。在北部金人的威胼下,蕭太後與宋廷訂立了協議。一一一二年,她手下一位姓郭的漢族將領率領八千士兵,戰敗後投靠了漢廷。十月,漢族軍隊在遼都西南十英裏處,即今日的馬可·波野橋建立了據點。深夜,郭特軍帶領士兵悄悄地渡河,每位士兵都以嘴銜枚,屏住呼吸,無一人發出聲響。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老北京的精神(1) | 第2節:老北京的精神(2) | 第3節:四季(1) | 第4節:四季(2) | 第5節:城市(1) | 第6節:城市(2) | 第7節:城市(3) | 第8節:古老的輝煌(1) | 第9節:古老的輝煌(2) | 第10節:古老的輝煌(3) | 第11節:古老的輝煌(4) | 第12節:古老的輝煌(5) | 第13節:軍閥,皇后和嬪妃(1) | 第14節:軍閥,皇后和嬪妃(2) | 第15節:軍閥,皇后和嬪妃(3) | 第16節:皇宮和禦苑(1) | 第17節:皇宮和禦苑(2) | 第18節:皇宮和禦苑(3) | 第19節:皇宮和禦苑(4) | 第20節:皇宮和禦苑(5) | 第21節:皇宮和禦苑(6) | 第22節:皇宮和禦苑(7) | 第23節:形式研究:寺廟、佛塔和雕塑(1) | 第24節:形式研究:寺廟、佛塔和雕塑(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