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天命所歸是大國   》 第9節:9      王小東 Wang Xiaodong

  四、認清中國與西方國傢在國傢利益方面確有衝突這個基本情勢,認清在
  國際關係中實力和意志——而不是形象或善意——纔是硬道理,方能製定正確的外交戰略
  我們必須認清中國與西方國傢在國傢利益方面確有衝突這個基本情勢,不能對於西方國傢指望過高;認清在國際關係中實力和意志——而不是形象或善意——纔是硬道理,方能製定正確的外交戰略;這是一個大方向的問題。我認為,不少中國人對於這個問題認識不足,他們對於西方國傢抱有太多的指望。而事實證明,他們的善意和祈求,他們的“擺脫不利於自己的形象”的努力,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
  我在前幾天看到一位學者在文章中提倡對於國際局勢做“精細的思考”。我認為,做精細的思考十分重要,但在做精細的思考之前,首先要辨明大的方向。譬如一枚巡航導彈飛來,你看清楚了它這一刻是在嚮左飛,那一刻是在嚮右飛,卻不知道它無論是嚮左還是嚮右,都是在衝着你飛來,那又有什麽用呢?我們目前更首要的問題是辨明大的方向,而這需要集思廣益,需要坦誠的爭論。希望這樣的討論能夠長期繼續下去。
  致命的問題:軟實力與硬實力不對稱
  摘要:中國取得了很多成就,也面臨着種種問題,最大的一個問題是軟實力與硬實力的不對稱。中國人喜歡把美國當目標,但美國被世人最樂道的恰恰是軟實力。但要提高軟實力,不能接受開歷史倒車的新儒傢。當代中國重要的軟實力是民族主義:中國是中國人唯一的傢園,我們應該對自己的國傢和民族充滿信心。民族主義不是簡單要求個人服從民族國傢,而是承認衹有組成國傢和民族才能更好地維護個人利益,國傢利益衹是手段,個人利益纔是目的。
  一、今天的價值觀就連安全也忽視了
  當代中國的確表現出重物質、輕精神的現象,這其實非常簡單,因為在改革開放前我們過分地強調了重精神、輕物質,實際上這也是做不到的——違反了基本的人性,人性中有很多惡的東西,光講精神不行。與之相比,沒完沒了的物質追求也是人性的一種表現,但在今天已經到了需要加以遏製的時候。
  改革開放之前,北京人均住房衹有7平方米,上海人均住房衹有4平方米,我當時的感覺是:房子的狹窄能把人逼瘋了。在那種年代,去強調我們衹要有一個崇高的精神就行了,這怎麽能被人們接受呢?而那個時代過去之後,現在就覺得有多少都不夠,導致了很多炫耀性消費。舉個例子,很多人在裝修新房的時候,把房子砸得一塌糊塗,其實很多東西是沒有必要的:比如預設了熱水管道的,為什麽還要在每個衛生間都安裝電熱水器呢?但如果我們再想想30年前的情況,也就很容易理解了——這就是饑渴。以前一直沒有,現在有了,還沒緩過神兒來呢。這是非常主要的原因。
  其實,我們沒必要討論重物質輕精神的現象是否存在,這已經是非常明顯的客觀事實。本來一棟樓的設計是防八級地震的,大傢裝修完了七級地震也防不了,這一個例子就夠了。這不僅是輕精神,已經連自己的安全都放棄了。這種現象短時間內還不能緩解,但是現在已經有一點兒好轉:有一部分人的安全意識提高了。安全意識跟環保意識是緊密相連的,如果人有了安全意識他就會有環保意識。因為如果環境不好,對他是不安全的。但現在還是很多人沒有安全意識,包括知識分子,他覺得衹要我能炫耀就滿足了,至於安全不安全,對他們來說倒不重要。
  二、關鍵得有力量:中國在很多方面強大了
  在中國170年的現代化進程中,一直都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們曾被人打敗了。如果我們沒有被堅船利炮打敗的話,到底誰行誰不行的道理也講不清楚。所以,這是一個硬道理。
  我們老講文化,到底什麽是文化?廣義的文化什麽都包括,西方有一種劃分很簡單,衹要是遺傳來的就不叫文化,後天的都叫文化。簡單講,就是說你的頭髮長出來是什麽顔色這不是文化,但男人留短發女人留長發這就是文化。這樣講的話,文化當然太重要了,因為什麽都是文化。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1第2節:2第3節:3第4節:4第5節:5第6節:6第7節:7第8節:8
第9節:9第10節:10第11節:11第12節:12第13節:13第14節:14第15節:15第16節:16
第17節:17第18節:18第19節:19第20節:20第21節:21第22節:22第23節:23第24節:2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