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尋求圓融周至的生活原則:傅佩榮《四書》心得   》 束修不是學費      傅佩榮 Fu Peirong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論語·述而》
  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在談到孔子時,刻意比較了他與希臘大哲蘇格拉底這兩位老師的風範。結論之一是:蘇格拉底有教無類,並且不收學費;孔子也是有教無類,但是他曾公開聲明:"衹要交了學費,我是沒有不教的。"
  誠如馮先生所說,生活總是要維持的,因此教書收費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姑不論孔子與蘇氏的社會背景、歷史條件有多大歧異,也不論這種比較是如何無聊,我們仍然可以深入探問:孔子所謂"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這句話真是指收費教徒嗎?
  我們無意美化孔子,或者為他麯意回護,我們衹想辨明真相。首先,這句話的讀法若是"自行/束修/以上",就可能有"自己帶着/薄禮或學費/來見我的"這種意思。但是,由古人說話的句法來看,整部《十三經》裏,沒有任何一處是以"自行......以上"來表達的。反而,我們看到"自......以上"的句法出現兩次,都是在《周禮·秋官司寇》裏,原文是"自/生齒/以上",亦即從"長出牙齒"(約一歲)以上的小孩,纔可以登錄在戶口上。在此,明明指的是"年齡"。
  那麽,孔子的意思可能是"自/行束修/以上"了。古代男子十五歲入學,所備之禮即為束修,行此禮之男子的年齡可用"行束修"稱之。因此,東漢鄭玄為"束修"所下之註語即是:"謂年十五已上"(見《後漢書》捲六十四,《延篤傳》註)。
  於是孔子的意思轉而成為:"從十五歲以上的人,我是沒有不教的。"簡單明了,表現了有教無類的胸襟。他自己十五歲志於學,因而推己及人。他要求弟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又怎麽可能大聲宣稱自己要收費教徒呢?當然,弟子誠心送來的薄禮,他也沒有理由拒收。但是本末輕重不宜混淆。像顔淵這樣的學生,一貧如洗,孔子對他卻贊譽備至。把束修當成學費,實在是以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上海三聯書店
立志學習學習的樂趣專心是學習要領學習的環境知識與真誠
溫故知新真正的好學束修不是學費教育的方法開花結果大學之道
易子而教文質彬彬內在的趨力良知良能去除茅塞登高望遠
以仁存心誠意與慎獨正心的方法修身的原則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