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山长水阔知何处   》 第9节:山长水阔知何处(2)      Song Haohao

  现在已是真宗景德元年,晏殊又大了一岁,时值江南大旱,民间无粮食产出,百姓饱受饥饿之苦,朝廷在得知这个情况后就派一位叫张知白的官员来安抚江西的百姓。经过一段时间的协调,旱情有些缓解,百姓也暂时有了粮食,沿路再无饿孚。张知白也稍稍松了口气,觉得已完成了朝廷托付给他的重任,那么闲下来的时间做什么呢,也许古代热心的文人都有一个共性,他们知道自己踏上仕途前吃了不少苦,知道出身贫寒的孩子要获取功名非常之难,而现在自己已功成名就,要帮一下那些出生贫寒而有才华的书生只是举手之劳的事。不知道张知白从哪里知道了晏殊的文名,而且他还知道现在晏殊已是同僚李虚已的爱婿了,于是就登门造访,一来看望一下知州李虚已,一来正好也见识一下少年晏殊的才华,会不会外人有所讹传或者夸张。
  有这种怀疑也不奇怪,张知白以前也听说过某某才多少岁,是百年一遇的才子,可到眼前一看,往往都徒有虚名。有的或许是有些才华,可生性傲慢自命不凡,以为自己出类拔萃了就不思进取,没几年就抿然众人矣。这回要见的晏殊会不会也是这样,要么徒有虚名要么自大傲慢?张知白带着怀疑的目光在李虚已的带领下来到了晏殊的书房,见到了正在认真读书的少年,李虚已轻声介绍说这就是晏殊。只见他端坐在桌前,书桌上放满了一本又一本的书籍,很多都插上了书签,明显这是晏殊读书时做的记号,为了方便对照。少年晏殊非常投入,俨然没有注意到门外站着俩人。随后李虚已才把晏殊叫了出来,见过了张知白大人,张知白为了考验一下晏殊的才华,让他当场作诗数首,李虚已在一旁捋着胡须,欣慰地看着,心里似乎比晏殊本人还要胸有成竹。写几首诗算什么难事,张知白每说一诗题,晏殊就随口吟来,每一首都极合格律,文采飞扬,当最后一首诗吟完,张知白不禁猛地站起身来,忍不住击节称赞,晏殊果然名不虚传,随即向一边乐呵呵的知州李虚已再三祝贺,得了这么一个爱婿。
  张知白安抚江西的工作完成后,也无须久留此地了,要回朝廷复命。临走,他征求了李虚已的意见,将晏殊带在身边,说马上一千多进士要并试于廷中了,正好趁此机会要将少年晏殊引荐给当今圣上。第二年的三月,此时的张知白已升为宰相,在他的引荐下,真宗皇帝召见了晏殊,他从张知白口中得知有这么个十来岁才华不凡的江西少年,既好奇又怀疑,这次召见也是为了考查确证一下,若真是神童天才,必将予以重任,使之为大宋效力。其实按照宋朝科举的规定,像晏殊这样无任何功名的少年别说能得到皇帝召见引起他的兴趣,就是见皇帝一面都难。从这一点上来说,晏殊比一般的书生要幸运多了,此次他也是唯一一位特招入殿的考生。在这些黑压压一片的考生中,晏殊无论从身材个子还是从年龄上来说都是最小的,照理换成别人会吓得双腿发软才是,哪还有什么心力才力洋洋洒洒地写文章。晏殊毕竟是晏殊,他丝毫没有被周遭那些兄长辈,甚至父辈祖父辈的考生吓倒,他觉得自己读的书并不比他们少,而且诗文也不比他们差,胡须和皱纹代替不了才华。果然,才思敏捷的晏殊下笔成章,字迹娟秀,情辞华美,真宗看后赞不绝口,心想眼前这位少年也许是上苍特意赐给我大宋的吧,将来不单文章可以名扬海内,也许更是个宰相之才啊。在这些考生中,真宗皇帝对晏殊的印象可以说是最深的,公布进士名单时,十五岁的晏殊也被列在其中,而且是皇帝钦点的,名次排得极前,随即被授予秘书省正字的官衔,别的孩子还在流鼻涕的时候少年晏殊就已跻身了大宋的朝堂。
  这下晏殊的名声在朝廷一下子就传开了,但他并没因此而骄傲,这正是时任宰相的张知白在江西看中他的缘故,晏殊少年老成,性格持重,极有涵养。因此与人共事时也颇懂礼让,那些同僚其实都是他可以算他的长辈,但几乎众口一词夸他机警和谦逊,甚至有人当面就断言,这样的少年真是少见,有朝一日必堪大用。除了一些公事之外,晏殊将很多时间花在了学习读书之上,他觉得自己的那点学问还远远不够,勤勉丝毫未改中进士之前。每当朝廷举行一些祭祀、宴会和节日庆典,都会把时任秘书省正字的晏殊叫去,让他即兴写诗作文,而每篇诗文几乎都显示了他非凡的才华。真宗皇帝也就越来越重视起晏殊,甚至好几次当着众臣的面就夸奖晏殊的年轻有为才华无双。
  这也势必会引来朝中一些小人的嫉妒,比如说都察院的御史王富。王富当初对晏殊十五岁即被授予进士就腹诽连连,想想自己考了多少年好,差不多从少年考到了中年才中了进士。这小子到好,胡须还没长出来进士到当上了,心里妒忌不已。有一次肚子里的妒忌之气似乎憋屈得实在不行了,当着真宗的面奏说晏殊有欺君之罪。真宗觉得莫名其妙,这少年晏殊为人办事有目共睹,我自己也时常暗地里观察他,没做什么越职欺君的事啊。王富说怎么没有,晏殊是这么欺瞒圣上您的,他不是说他们江西家乡的耕夫牧童都会吟咏作对么,我就亲自到临川核实了一下。我带着怀疑的心情来到了田埂上,在田中见到了一位正忙于耕作的农民,田埂的远处隐约可见一座方塔,与夕阳一起贴伏着地平线,我见着此景就随便出了个对子,说"宝塔巍巍,六面七层八方",可是农夫听了我的话后只是摇了摇手,似乎并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就继续干活了,皇上您说他晏殊是不是欺君罔上。随即王富又责问也在朝堂上静静辨听的晏殊说,你怎么不说话了,你不是说你们家乡每个人都会写诗的么,如今我都亲自考察过了,最后证明你晏殊是在说谎吹嘘,欺瞒圣上。晏殊不慌不忙,心里暗笑王富的迂腐,自己是说过家乡耕夫牧童都会做诗,但也只是形容江西文化之盛,有着深厚的读书土壤,没想到你堂堂御史死钻着这个牛角尖不放。不过晏殊既然说过这话,而现在王富又一味抬杠,真宗也正看着自己怎么回答王富,于是灵机一动回答王富说是啊,只是你自己愚笨没有看出来,那位农夫已经将你的对子对出来啦。真宗忙好奇地追问,那位农夫怎么对的,晏殊说那位农夫摇一摇手暗示王富的是这句"右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王富一时黔驴技穷,无言以对,只能低着头,脸从脖子红到了头顶。真宗听完朗声大笑,直夸晏殊才思敏捷,对得好,对得好!王富本想以此来扳倒晏殊的,没料到自己摔了个踉跄,反又让皇帝夸耀了他一番,砸人不成却砸了自己的脚,讨个无趣。旁边一些正义的官员则看在眼里笑在心里,都对晏殊的沉着和敏捷钦佩不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引子第2节:水风空落眼前花(1)第3节:水风空落眼前花(2)第4节:水风空落眼前花(3)
第5节:水风空落眼前花(4)第6节:水风空落眼前花(5)第7节:水风空落眼前花(6)第8节:山长水阔知何处(1)
第9节:山长水阔知何处(2)第10节:山长水阔知何处(3)第11节:山长水阔知何处(4)第12节:山长水阔知何处(5)
第13节:山长水阔知何处(6)第14节:山长水阔知何处(7)第15节:乱红飞过秋千去(1)第16节:乱红飞过秋千去(2)
第17节:乱红飞过秋千去(3)第18节:乱红飞过秋千去(4)第19节:乱红飞过秋千去(5)第20节:故 国 晚 秋(1)
第21节:故 国 晚 秋(2)第22节:故 国 晚 秋(3)第23节:故 国 晚 秋(4)第24节:故 国 晚 秋(5)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