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考古 跨世紀的問號:圖說秦始皇陵   》 第9節:始皇陵上的修造      朱岩 Zhu Yan

  第三時期: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至二世繼位(公元前221年-前210年)。這時的主持者應該是李斯。李斯是繼隗林之後升任丞相的,那時陵園工程正處於大規模營造時期。《漢舊儀》說,秦始皇"使丞相李斯將天下刑人隸徒七十二萬人作陵。"可見李斯是修建陵墓的主要主持人。在整個陵園工程的大規模修建和擴建方面,李斯起了重要作用。
  第四時期:二世繼位至工程停工(公元前210年-前208年)。秦始皇死後,秦始皇陵工程並沒有徹底完工。此時,二世繼位,內政混亂,李斯被趙高迫害致死,修陵工程當然也就換了他人。據《史記》記載,陳勝起義軍進兵至戲水。面臨大軍壓境、威逼鹹陽之勢,秦二世這位長於深宮、未經風雨的新皇帝驚惶失措,情急之下召來群臣商討對策。他一副喪魂落魄的樣子,嚮群臣發出了"為之奈何"的哀求。一陣沉寂後,少府令章邯建議:"盜已至,衆強,今發兵近縣不及矣,驪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驚魂未定的二世皇帝當即迎合,决定修陵刑徒被赦編為軍隊,由章邯率領直接回擊周文起義軍。至此,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園工程不得不被迫中止。
  陵墓的修造,前後費時近40年,徵調役徒最多時達72萬,總用工數當以億計。為方便陵園的工程服務,及陵園建成後用以奉侍祭享,秦始皇還專門為它設置了一級行政機構--麗邑。傳說在驪山腳下,還有一個專門用於指揮上下工的擊鼓坪。
  驪山陵規模宏大,陵園內建築鱗次櫛比,蔚為壯觀,應該是模仿秦始皇生前的奢靡生活而修建的。據專傢估計,僅土方工程一項就費工一億七千餘萬人次,再加上從北山采辦石料,荊楚巴蜀運輸木材,地上地下土木建築,燒造磚瓦,製作陪葬品等,所費工量,相當於秦王朝全國勞力平均要為修陵服役120多天。如果考慮到秦統一後短短十餘年時間裏,還北築長城、南開靈渠、修秦馳道、建阿房宮,秦朝百姓徭役之重就可想而知了。
  秦始皇陵的規模,在中國古代帝王陵墓中無疑是空前絶後的。由於建陵工程屬皇室秘事,知情者多不得善終,所以文獻記述的並不詳細,但僅從現存鳳毛麟角的記錄中也可一窺其盛。
  首先來看陵上的封土堆。據《漢書·楚元王傳》記載,始皇陵上的封土堆呈三級階梯狀,就像一個覆鬥,底部近似方形,"高五十餘丈(約115米),周回五裏餘",由於造陵大量取土,在皇陵北5裏左右的魚池村附近,形成了一處約100萬平方米的低窪之地,長久以來,積水成池,後世謂之魚池。
  巨大的封土嶺是用一層層黃土夯築而成的,經過兩千多年風風雨雨的侵蝕,夯土依然細膩結實,可見當年工程勞作的精細。有一種說法認為,秦始皇正好活了50歲,因此陵園封土就修築了五十丈高,即現在的115米,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明代學者都穆,寫了一本名叫《驪山記》的書,忠實地記錄了陵園內外城、門址的具體尺寸。但是他所記載的封土高度,折算過來衹有14餘米;1906年,日本學者足立喜六來到秦始皇陵,經過實地測量後認為,封土高度應為76米;1917年,一位叫維剋多·薩加倫的法國學者,測得的封土高度約為46米。
  那麽,始皇陵封土堆的高度究竟是多少?袁仲一先生是參加過兵馬俑發掘的專傢之一,多年來一直參與秦始皇陵的考察研究工作。他認為,秦始皇陵整個地形像一條魚脊,從不同角度測量就會得出截然不同的數值。
  關於封土堆的造形,也有一些有趣的解釋。有人說,它是沿襲了殷代的享堂墓;有的說是模擬自然界的高山;有位西方學者提出了一個更讓人驚異的觀點,他認為秦始皇陵根本就是一座東方的金字塔。
  提出這一觀點的是法國考古學家薩加侖。他認為,這座陵墓高150英尺,底座呈四邊形,每邊長100英尺,外形分為三層,一層疊着一層。而歷史上也說,"上象三山,下錮三泉",那麽始皇陵不是很像埃及薩卡拉高地上的喬賽爾"梯形金字塔"麽?尤其巧合的是,埃及金字塔的每一面都正對着東南西北四方,而始皇陵也正如此。金字塔內部有水銀,始皇陵內也有水銀。
  正是基於這種種相似性,有學者提出了金字塔東移說。但大多數學者對此表示異議,認為中國文化自成一格。不過換個角度來想,倘若始皇陵果真是"金字塔",是不是顯示出,在2000多年前,東西方文化就已有了密切的接觸,這不是一件更令人驚奇的事嗎?
  巨大的封土嶺充分顯示了千古一帝的尊威,但這並不是它唯一的目的。巨大的封土嶺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作用,就是保護下面的地宮。
  始皇陵的墓室被稱為地宮,它安放着秦始皇的靈柩和種種隨葬的奇珍。但是地宮到底有多深,直到今天也是一個謎。在文獻中,衹是含含糊糊地提到"穿三泉"、"已深至極",這都是一些模糊的概念。不久前,秦始皇陵考古隊在封土南部嚮下約十六七米處,發現了一層厚厚的石板層,最厚處竟有三四米,這是文獻資料中從來沒有提到過的。這厚石層會不會是地宮的頂蓋?考古隊準備在封土嶺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探測。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東方定律第2節:強國夢第3節:諸侯卑秦,醜莫大焉(圖)第4節:千古一帝
第5節:匈奴對秦的威脅第6節:嬴政巡遊第7節:《阿房宮賦》第8節:驪山兀兮雲飛揚(圖)
第9節:始皇陵上的修造第10節:地宮的結構及其秘藏第11節:佈局之謎已經解開(圖)第12節:群星璀燦捧北辰
第13節:再現帝都輝煌第14節:寢建築的恢宏氣度第15節:兵馬俑坑和馬廄坑(圖)第16節:最漫長的埋伏(圖)
第17節:陰謀在韓國悄悄上演(圖)第18節:秦俑一號坑(圖)第19節:強弓勁弩的重要地位第20節:他們是一支戰車部隊
第21節:陪葬坑中的宮廷生活第22節:京師廄苑馬廄坑第23節:皇傢園囿珍禽異獸坑第24節:豐富多彩的宮廷娛樂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