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说评论 》 王蒙活說《紅樓夢》 》
泛愛:為藝術而藝術
王蒙 Wang Meng
寶玉的精神生活集中在感情上,寶玉的感情主要寄托於與他年齡相仿的、嚴格地說是處於從少年嚮青年轉化的異性身上。“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李白的名句把人生乃至萬物放在浩浩茫茫的空間與時間的坐標上,很有概括力。可惜這樣的概括對於寶玉並不怎麽重要,他並不在意人生與天地、與百代之間的比照,他並不在意自己的一生對於“天地”和“百代”是有某種意義還是全無意義。他追求的恰恰是此生此時此地的情感的依偎,他追求的是情感交流相知溫暖沉醉的瞬間,他追求的是短暫的幸福與徹底的結束。脂粉叢中乃寶玉之逆旅,浮生夢裏有姐妹之真情,這纔是賈寶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大概有助於瞭解寶玉的許多情感現象。《紅樓夢》的作者基本上沒有回避寶玉的性心理的“肉”的方面。但寶玉畢竟與賈璉賈珍賈蓉薛蟠賈瑞有質的區別,那就在於,第一,寶玉非常尊重這些女孩兒,而不是像那些人那樣僅僅把異性當做泄欲工具、當做雞犬貓馬一類的有生命的財物來占有、來糟踐。第二,寶玉經常是以一種審美的態度來對待異性的,對於美麗聰明靈秀的女孩兒,寶玉經常懷有的不僅是體貼入微,而且是贊嘆有加,是傾倒於造物的傑作之前的一種喜悅、陶醉、乃至崇拜與自慚形穢。
這樣,寶玉雖然不無愛欲,雖然與衆女孩子特別是衆丫環的廝混中不乏狎昵乃至“越軌”之處,但他對女性的整個態度仍然比較純,比較重視精神、情感上的接近,比較文明。這和寶玉的悟性與藝文修養是分不開的。寶玉不喜讀四書五經與做八股文,但他喜歡詩詞歌賦,他深受詩的熏陶,他的感情生活是相當詩化的、被詩所升華了的,而中國古典詩的成就、魅力、“移情”作用是無與倫比的。詩是大觀園生活的重要內容,與姊妹們一起做詩,是賈寶玉的人生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有了詩就不那麽低級和庸俗,寶玉住進大觀園後所寫的“即事詩”便說明了這一點。“枕上輕寒窗外雨,眼前春色夢中人”“倦綉佳人幽夢長”“簾捲珠樓罷晚妝”“抱衾婢至舒金鳳,倚檻人歸落翠花”“女兒翠袖詩懷冷,公子金貂酒力輕”……諸句,未必稱得上是好詩,卻畢竟是詩而不是薛蟠的“女兒樂,一根往裏戳”。第四十八回香菱學詩,寶玉發表感想道:“這正是地靈人傑,老天生人再不虛賦情性的。我們成日嘆說可惜他這麽個人竟俗了,誰知到底有今日……”這裏,寶玉的論點是,通詩就不俗,通詩就沒有辜負老天賦予的情性,不通詩就俗。可見以詩作為劃分非俗與俗的標準,寶玉是自覺的。
如果說寶玉與黛玉與襲人等的接近中自覺不自覺有一己的一定的性心理性追求作為內趨力,有一定的愛欲的目的,例如他兩次引用《西廂記》中的“淫詞豔麯”(林黛玉語)來表達比擬自己與林黛玉的關係;那麽,他的廣博的對於女孩子的泛愛,卻經常是沒有任何“個人目的”的,是無私的,或者可以戲稱之為“為藝術而藝術”的。這種“為藝術而藝術”,帶幾分純潔,帶幾分灑脫,帶幾分清高,也帶幾分輕輕飄飄浮浮。他“喜出望外”,為平兒理妝,能有什麽功利的目的?他怕齡官淋了雨而忘記了自己被雨淋,能有什麽目的?他動不動為不相幹的丫環打掩護,又能有什麽目的?“為藝術而藝術”,所以可喜;“為藝術而藝術”,所以他終於衹是一個“無事忙”,終於擺脫不了空虛。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紅樓一春夢 |
|
|
| 石與玉 | 關於書名 | 通靈寶玉 | 寶玉摔玉 | | 你的脖子上挂着什麽 | “弄性”和“常情” | 聚到最後一刻(1) | 聚到最後一刻(2) | | 泛愛:為藝術而藝術 | 專愛:為人生而藝術 | “前佛老”情思 | 零作為 | | 愛就是病 病就是愛 | 辯證而矛盾的幻想(1) | 辯證而矛盾的幻想(2) | 結語(1) | | 結語(2) | 天情 | 自由與轄治 | 戀愛至上 | | 唯一“知哀” | 精神酷刑 | 黛玉的煩惱 | 意淫即情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