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 》 滿族民風民俗詳解:圖像中國滿族風俗敘錄 》
5佩飾
富育光 Fu Yoguang
滿族及其先民,不分尊卑,均喜佩飾,主要有骨、石、珠、金、銀、柳飾等,其中不僅凝聚着滿族人的審美情趣,也積澱着他們的宗教觀念、民俗意識。因此,在滿族先世女真人的諸部中,均有戴佩古俗。
文獻記載,滿族先民就有崇尚石飾、骨飾之俗。人“綴野豬牙”、“插雉尾為冠”,勿吉人“頭插虎豹尾”,女真人飾“頂珠”、“令珠計歲”、“挂荷包”。隨着經濟發展,金銀飾漸居上風。清代,官員的頂戴、朝珠成了清代禮服的重要佩飾,都是滿族先民喜戴佩飾習俗的延續。此外,飾柳之俗,包含着深邃的原始宗教思想和神話觀念,柳被滿族尊為“始母神”,飾柳成為滿族對氏族子孫“瓜瓞綿綿”的長久祝願。
授佩野豬牙
《新唐書?黑水》載,黑水“俗編發,綴野豬牙,插雉尾為冠飾自別於諸部”。其實,烏蘇裏江沿岸、黑竜江東康和蘭崗等原始遺跡的考古發現證明,滿族先民崇尚骨類佩飾遠在之前。骨飾中最突出者,當推爪飾、角飾與牙飾。其中野豬牙備受崇尚。
在滿族及其先民中,素有“一豬二熊三老虎”的獵諺,野豬的兇殘更顯出獵人的勇敢。野豬不僅是獵人重要的狩獵對象,而且是薩滿神驗中的主角。在神驗中,鬥士如能刺殺野豬,去掉獠牙,被視為“神助”,是闔族大順大吉的大喜日子,薩滿會把野豬雙牙穿孔授予鬥士,族人搶得餘骨也磨製成各種式樣的佩飾,係在腰上。所以,崇尚野豬牙飾不僅凝聚着滿族先民的宗教意識,而且反映其尚勇的民族性格。為此,滿族中男性巴圖魯(勇士),前胸佩挂公野豬的獠牙;族中秀女,多佩野豬門牙。每當滿族男女孩童長大成人時,族中薩滿或穆昆達(族長)舉行儀式將靈佩(野豬牙)賜給男女青年,佩戴於前額上,這也是承認其成年的標記。從此,小夥子的名字可以上宗譜,可以彎弓馬上馳騁山林;姑娘在幫助母親主持傢務的同時,蓄發為辮,熟習針綫,待字閨中。
話說“通靈寶玉”
在《紅樓夢》中,賈寶玉含石而生,這石——“通靈寶玉”就又成了他的命根子。這個情節,潛含着滿族崇石的民俗意識。
滿族佩戴石飾有悠久歷史,遠古的薩滿腰鈴就是用石製的,被視為神物。滿族石飾習俗和薩滿教的靈石崇拜觀念有關。在薩滿教的自然崇拜中,卓祿媽媽、卓祿瑪法(均為石神名)是重要的神。薩滿教格外崇奉火神,在神話中,火神突額姆把自己身上光毛火發變成星星,給人類照明,自己卻變得赤身裸體,衹好住進石頭裏,所以石頭也是火神的棲息處。因此,在滿族人的心中,石頭有了崇高的地位。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描述了“通靈寶玉”幾經劫難的故事。歷史的車輪到了清代,官員的頂戴,實際上也是一種石飾,是其先民石飾習俗的繼續。
挂朝珠
清《會典》規定:自皇帝、後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挂朝珠;京官、軍機處、輸詹、科道、侍衛、禮部、國子監、太常寺、鴻臚寺等處官員不分品級都可戴朝珠。同時,又規定皇帝、太後、皇后朝冠都有三層珠頂,珠飾成了皇傢威嚴的標志。
《金史?輿服志》載,金人“貴顯者方頂循十字縫飾以珠,其中貫以大者,謂之頂珠”。時至清代,此俗變得更加神秘隆重,皇冠上有三層珠頂,身佩朝珠,如清太祖努爾哈赤像就是如此。女真老人常以“令珠”計歲,每年歲首增一珠,挂在胸前,死後同入葬。《建州聞見錄》的作者申忠一親眼見到“奴酋(努爾哈赤)常坐,手持念珠而數”,可見明末女真人挂珠的風尚。入關後,文武百官皆挂朝珠,朝珠便成了清朝禮服的重要佩飾。
金頭天足
滿族人對發式、頭飾非常重視,裝飾得十分華貴、美麗,所以有“金頭天足”之稱。“天足”,就是指滿族婦女不纏足。在山林中,執鞭不亞於男子的滿族婦女自然不會去追求“三寸金蓮”的畸形美。入關後,在這一點上,並沒有學“漢俗”,仍然保持了“天足”的自然美。
在發髻上插花和加些頭飾,是滿族婦女的一種喜好。樸趾源在《熱河日記》中記述了這一習俗。他寫道:滿族婦女“五旬以上”,猶“滿髻插花,金釧寶”。“年近七旬,滿頭插花”,即便是“發盡禿,光赭如匏”也“寸髻北指,猶滿插花朵”。這些生動描繪,反映了滿族婦女對美的強烈追求。滿族婦女喜在發髻上插上金、銀、翡翠、瑪瑙、珊瑚等名貴材料製成的頭簪和用金、銀、花絨毛和羽毛製成的羽絨花。《紅樓夢》中的王熙鳳挂珠釵,是滿族貴婦人的典型頭飾。
發辮不僅是民族的外部標記,而且是重要的審美對象。《三朝北盟會編》載:“婦人辮發盤髻,男子辮發垂後,身垂金銀。”可見,當時男子和女子一樣,是挂金銀佩飾的。《建州聞見錄》記載,明末清初女真人“插以金銀珠玉為飾”。到了清代,八旗子弟用金、銀、珠寶等珍品製成各種式樣別緻的小墜角兒,係在辮發上,隨辮擺動,格外美觀。在《紅樓夢》第二回裏,賈寶玉的一根黑亮如漆的大辮子上,從頂到稍,一串四顆大珠,用金八寶墜角,就反映了這種風俗。
戴荷包
滿族有束腰的習慣,袍必有腰帶,必挂佩飾。滿族的佩飾中,荷包是不可少的。荷包,滿語稱“法都”,是滿族先人在長期狩獵生涯中形成的。當女真獵人在山林時,腰間常挂一個皮子做成的“囊”,裏面裝些食物,用皮條子將口抽緊,很像荷包的樣子,以便遠途狩獵時途中充饑,後來演變成了今天的荷包,成為後世滿族的禮品和信物。
滿族不分男女老幼,均喜佩荷包。男子多挂在束腰帶的兩側,女子一般挂在“大襟嘴”上或旗袍領襟之間的第二個鈕上。
荷包是滿族喜愛的裝飾品,但也有某些實用價值,荷包裏常裝些香料、煙草、小零食之類。《紅樓夢》裏,賈寶玉所佩的荷包中,就裝些“梅花餅兒”、“香雪潤津丹”等食品,這是滿族先民的遺風。
佛托媽媽的神話
平常柳樹,在往昔的滿族民俗生活中有着超凡的地位。《北平風俗類徵》記載:“清明,婦女兒童有戴柳條者,斯時柳芽將舒捲如桑椹,謂之柳苟。”又曰:“清明戴柳於發。”今天,某些滿族人傢仍可看到這種飾柳古俗的遺風,若朔其源,還要從滿族的薩滿神話說起。
柳飾,包含着深邃的原始宗教思想和神話觀念。在滿族的早期神話中,作為天穹、宇宙的主神——天神,最初是沒有形體的。天神阿布卡赫赫的早期形象即為一個巨大的孕生萬物的女陰,而柳就是女陰的象徵,由此派生出柳生人類和宇宙萬物的神話。滿族薩滿教中,“佛托媽媽”是一位重要的女性大神,“佛托”即滿語“柳”,佛托媽媽即是以柳為代表的始母神,民間也稱“佛托媽媽”為“子孫娘娘”,所以飾柳的原始含義就是對氏族子孫“瓜瓞綿綿”的長久祝願。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山東畫報出版社 |
|
|
編輯推薦 | 前言(1) | 前言(2) | 1衣着(1) | 1衣着(2) | 2發式 | 3靴鞋 | 4帽子 | 5佩飾 | 1風味獨特的飲食(1) | 1風味獨特的飲食(2) | 1風味獨特的飲食(3) | 1風味獨特的飲食(4) | 1風味獨特的飲食(5) | 2飲食習俗禮儀 | 1滿族先民的住宅(1) | 1滿族先民的住宅(2) | 2滿族的住宅 | 3建房、居住習俗 | 1狩獵 | 2捕撈與海獵 | 3農耕 | 1交通(1) | 1交通(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