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文字还能感人的时代 The era of the text but also touching   》 第9节:金漆屁股      刘绍铭 Liu Shaoming

  金漆屁股
  此非巧立名目,亦非哗众取宠,确有其事,实有其人。
  事缘笔者早岁负笈美国,为了符合拿奖学金的要求,选修了一门初级日文和日本文学。教授那科“东洋物语”的,是大兵出身,后来突发奇想跑到哥伦比亚大学去念博士学位。哥大自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是日本文学研究重镇,他跟的指导教授当奴某某,亦是东洋学者中的泰山北斗。
  大兵讲师应聘到“敝校”时,还是个博士候选人。敝校地处不毛,声名尔尔,他深知自己非池中物,只不过为了吃饭临时在此屈就而已。大概觉得自己大材小用,牢骚特别多。偶尔混到学生丛中喝酒,三杯下肚,尽露大兵本色,四字真言,口利便给,从不考虑座上还有在那时代还未算成年的黄花闺女。
  “金漆屁股”这个设想新奇的名词,就是在这种场合中从我的日文老师处学来的。
  “你们为什么这么没志气,”老师醉眼蒙眬地对我们逐一指点说,“要念书,到东部的常春藤大学去。像我这种在哥大念日文的学生,博士学位一到手,就等于屁股漆了金,一辈子吃喝不尽。”
  老师说得兴起,继续开导我们说,“金漆屁股”也有类别之分。他认为哥大的日文系属全国之冠,他的老师又是一派宗师,锦上添花,因此是18K的金漆。其他常春藤大学制造的日本文学博士学位,“价值”不一,有些是14K,有些是12K。
  大兵老师拿了学位后,果如他所言,给他校量珠聘去。后来听说出版著作分量不够,被迫另谋高就好几次。以其任教学校的名气论,情形是每况愈下。但他的话也对,以“金漆屁股”换来野鸡大学的金饭碗,此生也衣食无忧。
  我一出国门就遇到这么一个“品学俱劣”的老师,也是命中一劫。本来对日文就有偏见,后来偏见更深。不过这是题外话。
  我在美国学界谋生二十余年,再也没有碰过像我的大兵老师那种以“金漆屁股”招摇撞骗的“学者”。美国这个社会,只有做买卖的生意人(如二手车推销员)才会看到人就派名片。学界中人在交际场所见面,若由第三者介绍双方认识,习惯上很少提到某某拿的是哪一家大学的学位,通常只说他是哪一本书的作者。
  曾经有这么一个哈佛教授对他快拿学位的弟子训诲过:“离开校园后,你就踏入现实的世界。与人相处,别开口闭口不离哈佛。将来你有特殊表现,不用你自己表扬,人家总会查得出你是哪一家学校出身。你若他日一事无成,整天哈佛哈佛也没有用,反替我们丢脸。”
  话说得再忠厚不过,但“哈佛哈佛”实有妙用。约女朋友“拍拖”,可增声势;上书谋职,主管若是校友,就会增加对你的“亲切感”。
  如果我记忆没错,耶鲁的校友会有此箴言:上帝、国家、耶鲁。
  校友会就是同盟会,大家相濡以沫,内举不避亲。名校的历史越久,地方势力越大。政府部门、大机构总裁职位、基金会主席位置,都是“金漆屁股”盘踞的地方。“银漆”、“铜漆”屁股,除非是不世之才,否则休想坐得下去。
  我的大兵老师之所以盛气凌人,就因他有恃无恐。不过,从他的事业每况愈下这个事实看,人间还有正义。漆了金的屁股如不时加摩擦,就会黯然失色,反而不及时经揩拭的“银漆”、“铜漆”货色来得光亮。
  美国具规模的大学对教职员的评审制度比较严谨,因此我的大兵老师虽然金玉其外,虽有“同盟会”会员的拱卫,还是成不了正果。
  如果他跑到“发展中国家”来混饭吃,其遭遇相信不可同日而语。在把“在哈佛大学研究”也看成一种学历的地方,他的“金漆屁股”更会身价百倍——成了“镶钻屁股”。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1节:目录第2节:文学细胞第3节:诗的功用第4节:成语与文字
第5节:有关文化的联想第6节:“支那人的机会”第7节:认同与执著第8节:同事·朋友
第9节:金漆屁股第10节:入禅的境界第11节:轻薄文学(1)第12节:轻薄文学(2)
第13节:阶级与民族第14节:通人言兽语的年纪第15节:谢师宴第16节:Mea Culpa
第17节:英伦名士录第18节:去中国的方法第19节:忽然天国第20节:大散文识小
第21节:可读 bility第22节:我的第一步(1)第23节:我的第一步(2)第24节:童年今昔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