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某些主要论点,如超人说,在他生前即已遭到误解,以致他不得不一再加以辨证。他还预感到身后的被误解,因而在他精神失常的前夕,他认为有义务替自己作传,如此宣告:"听哪,我是这样一个人,别将我和别的任何人混淆了!"《看哪这人》序。《尼采选集》,第2卷,第401页。尼采珍惜身后的名誉,至于在世时遭到误解,在他看来倒是不可避免的命运。"我们可曾为我们的被误解、误认、混淆、诽谤、误听和置若罔闻而抱怨过?这正是我们的命运。还要延续多久呵,我们姑且谦虚点说,到1901年吧。这也正是我们的优异,倘若我们希望另一种样子,我们未免太缺乏自尊了。"《快乐的科学》第371节。《尼采全集》,第5卷,第327-328页。在他看来,伟大的思想家正是凭借被误解的程度而成其伟大的。
说来真是一种讽刺,在二十世纪,尼采之名声大振正是缘于最惊人的误解。只要提起尼采,谁不知道他是一个"法西斯主义思想家"呢?
事出有因。希特勒常常到魏玛去参观尼采博物馆,并且让记者拍摄他出神地瞻仰尼采胸像的镜头,大事张扬他对尼采的尊敬。他还把《尼采全集》当作贺礼赠给墨索里尼。纳粹文人乐此不疲地颂扬尼采,一时间尼采俨然成了第三帝国的直接思想先驱。
然而,现已查明,尼采的妹妹在把尼采思想法西斯化上起了重要作用。尼采死后,他的这位嫁与一个反犹太主义者的妹妹,垄断了尼采著作的版权和全部遗稿。她在编辑和诠释尼采未完成的重要著作《强力意志》一书时,作了大量篡改和曲解,试图把尼采装扮成反犹太主义者。参看施莱希塔: 《尼采事件》,慕尼黑,1959;蒙梯纳里: 《尼采研究》,柏林纽约,1982。蒙梯纳里认为,尼采在精神失常前夕已经放弃写作《强力意志》一书的计划,并利用有关材料写了《偶像的黄昏》、《反基督徒》等书。
无论如何,单凭尼采思想被纳粹利用这个事实,把尼采判为法西斯主义的"预言家"参看勃伦蒂涅尔: 《尼采哲学与法西斯主义》,上海湘锋出版社,1947。,是根据不足的。纳粹不是同样也利用了费希特、黑格尔、歌德、荷尔德林等人的思想吗?
德国种族主义和反犹太主义是法西斯主义理论的两块基石。那么,且让我们来看看尼采在这两个问题上的看法吧。
尼采从事哲学活动的年代,正值德国刚刚统一,第二帝国成立伊始,铁血宰相俾斯麦执掌帝国实权(1871-1890),推行对外扩张、称霸欧洲的政策。德国民族沙文主义狂潮甚嚣尘上,当时的德国国歌唱道:"德国,德国高于一切……"那么,尼采卷进了这股狂潮没有呢?非但没有,而且他以最鲜明的态度反对了这股狂潮。
尼采写道:"……我们久已不够是'德国的'了,就'德国的'这词当今所流行的和被赋予的意义而言;我们不向民族主义和种族仇恨说这词,不能喜欢民族的心灵生疮,血液中毒,而眼下欧洲各民族正因之而如同防止瘟疫一样彼此隔离和封锁。于此我们是太无成见,太恶毒,太任性了,也太明事理,太多阅历了。我们宁肯隐居山林,袖手旁观,'不合时宜',神游于已往或将来的世纪,藉此我们才能平息内心的愤怒,这愤怒起于我们意识到我们被判定为一种政治的目击者,这种政治使德国的精神荒芜,又使它自命不凡,并且是一种渺小的政治……我辈无家可归者,我们按种族和血缘来说,比起'现代人'来,是过于多样且混杂了,所以很少被诱惑去参与骗人的种族自炫和骚乱,在今日德国这成了德国信念的标志,而且在这'历史意识'的民族身上令人觉得加倍虚伪和不正派。"《快乐的科学》第377节。《尼采全集》,第5卷,第336-337页。
针对俾斯麦的尚武备战政策,尼采还写道:"获取权力要付出昂贵的代价,权力使人愚蠢……德国人,一度被称作思索的民族,如今他们还思索吗?德国人现在厌倦精神,德国人现在猜疑精神,政治吞噬了对于真正精神事物的任何严肃态度。'德国,德国高于一切',我担心,这已是德国哲学的末日……"在国外,有人问尼采:"德国有哲学家吗?德国有诗人吗?德国有好书吗?"尼采感到脸红,然后鼓足勇气回答:"有的,俾斯麦!"《偶像的黄昏》: 《德国人所缺如者》。《尼采全集》,第8卷,第108-109页。
直到他神志清醒的最后时日,在他最后的文字之一即他的自传中,他仍不改初衷,一如既往地抨击德国民族沙文主义及其反犹太主义。他说:"我不能不直接攻击德国人,他们在精神上逐渐变得更怠惰,更贫乏,和更'正直',他们……同时吞下了'迷信'和科学,基督教的博爱和反犹太主义,求权力(求'疆土')的意志和谦卑的福音……"他指责德国学者成了"政治的傀儡",嘲笑"我是德国人"成了一种论据,"德国高于一切"成了一种原理,断言德国人的良知上"积累了近四百年来所有反对文化的最大罪恶"。他自称是"卓越的德国之蔑视者"。《看哪这人》。《尼采选集》,第2卷,第470-473页。他一再表示,他在德国遭到最多的误解。类似的议论真是俯拾皆是。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