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文化 》 講述歷史老城:北京城的明朝往事 》
朱能地下猶護主(2)
萬明 Mo Ming
張兆裕 Zhang Zhaoyu
建文皇帝得到耿炳文戰敗的消息後,召其回京,改任李景隆為大將軍。李景隆雖然是名將李文忠的後人,但自幼嬌生慣養,衹會紙上談兵,沒有真本領。九月,李景隆進至德州,收集潰散兵卒,調集各路軍隊,號稱50萬,進抵河間府。此時江陰侯吳高奉建文皇帝命令,率兵從遼東南下進攻永平。朱棣為爭取戰略上的優勢,不理睬李景隆,而是親率大軍回援,朱能跟隨前往,趕走吳高,殺獲很多。隨後,朱棣又兵指大寧,控製了寧王朱權,把寧王手下精銳的朵顔三衛軍士收歸己有。
李景隆聽說朱棣主力離開北平,於是率兵過盧溝橋,抵北平城下。朱棣長子朱高熾在姚廣孝的幫助下,拼死守衛。李景隆號令不嚴,指揮失當,幾次攻城,都被擊退。南軍都督瞿能曾經率千餘精騎,殺入張掖門,但後援遲遲不至。李景隆貪功,命令瞿能停止前進,等待大部隊一起進攻,錯過了時機。燕軍乘機休整,連夜往城墻上潑水,天冷結冰,待到次日,南軍再也無法攀城進攻了。
十一月,朱棣帶兵回師至北平郊外,在鄭村與李景隆軍遭遇,朱能大敗南軍。又進攻南軍大營,再獲勝利。北平城中軍隊也乘機出擊內外夾攻,南軍不敵,李景隆乘夜率先逃跑,退至德州。
建文帝為大臣所蒙蔽,反而奬勵了李景隆。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會同郭英、吳傑等集合兵將60萬衆,號稱百萬。朱棣命令張玉、朱能等率軍十餘萬迎戰,首先占據白溝河(今河北雄縣北),三日後南軍纔趕到。戰鬥打得十分激烈,燕軍一度受挫。但南軍政令不一,不能乘機擴大戰果。燕軍利用有利時機,力挫南軍主將,朱能作為前鋒,首先擊敗南軍都指揮平安部。次日,朱能又率領左哨軍,連續衝破南軍營柵,並跟蹤追至德州。五月,李景隆從德州逃到濟南。朱棣率燕軍尾追不捨。南軍在平安的率領下於濟南城外的鏵山居高臨下襬開陣勢。朱能派奇兵繞道南軍背後,突然襲擊,取得勝利,收降萬餘人。濟南在都督盛庸和山東布政使鐵鉉的死守下纔得以保住。朱棣圍攻濟南三月未下,遂回撤北平。
建文二年(1400年)九月,建文帝改用盛庸率兵北伐。十月,至滄州,為燕軍所敗。十二月,燕軍進至山東臨清、館陶、大名、汶上、濟寧一帶。盛庸率南軍於東昌(今山東聊城),嚴陣以待。燕軍屢勝輕敵,被南軍打敗,大將張玉死於戰陣,朱棣自己也被包圍,朱能率小股部隊殊死迎戰,保護朱棣衝出重圍。東昌戰役是雙方交戰以來,南軍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由於建文皇帝不願意承擔殺死叔父的罪名,致使南軍不敢緻朱棣於死地,朱棣纔得以逃跑,朱能也因此立下救主大功,晉升都指揮同知。
東昌大戰後,朱能又於建文三年(1401年)跟隨朱棣參加了夾河戰役。此戰中,燕軍大將譚淵戰死,先敗了一陣,朱能領兵趕到,獲勝,軍威復振。朱能進而又在藁城三次擊敗南軍,追殺到真定,進而攻占彰德、定州。又襲破西水寨,打敗駐守衡水的南軍。活捉指揮賈榮。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燕軍進入山東,朱能繞過守衛嚴密的濟南,攻剋東阿、東平,盡破汶上諸寨,進至淝河。朱能在淝河設伏兵,大敗十餘萬南軍。四月,燕軍進抵宿州,與跟蹤襲擊的南軍大戰於齊眉山(今安徽靈璧縣境),燕軍大敗。燕軍奪得的城池雖多,但往往得而復失,不能鞏固。此戰失利後,燕軍士氣低落,很多將領建議撤軍。朱能勸阻朱棣說:“兵傢勝敗是常事,怎能因為一時的小挫折就氣餒呢?當年劉邦屢戰屢敗,項羽屢戰屢勝,可最終的勝利者是劉邦。殿下您舉兵以來獲勝很多,此次失敗不足多慮。還是應該以江山社稷為重。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衹能整兵前進,怎麽可能撤回繼續作臣子呢?”朱棣同意,整兵進攻靈璧。在這次决戰的關鍵時刻,建文帝受一些臣僚建議的影響,把徐輝祖所率領的軍隊調回南京,削弱了前綫的軍事力量,南軍糧道又為燕軍所阻截,燕軍抓住時機,大敗南軍於靈璧。此戰中,南軍合兵60萬依潼山而陣。朱能率李遠等從四面展開合擊,大敗南將平安的銀牌軍。南軍都督陳暉來援救,再遭敗績。南軍投降者達十餘萬衆,陳暉等南軍將領30多人被俘。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山東畫報出版社 |
|
|
揮師北平憶徐達(1) | 揮師北平憶徐達(2) | 揮師北平憶徐達(3) | 遷都定鼎說朱棣(1) | 遷都定鼎說朱棣(2) | 入世異僧姚廣孝(1) | 入世異僧姚廣孝(2) | 朱能地下猶護主(1) | 朱能地下猶護主(2) | 朱能地下猶護主(3) | 朱能地下猶護主(4) | 風華當年尋鄭和(1) | 風華當年尋鄭和(2) | 黑山迷霧辨剛鐵(1) | 黑山迷霧辨剛鐵(2) | 黑山迷霧辨剛鐵(3) | 法海壁畫探李童(1) | 法海壁畫探李童(2) | 法海壁畫探李童(3) | 名祠滄桑祭於謙(1) | 名祠滄桑祭於謙(2) | 名祠滄桑祭於謙(3) | 夢裏登城話阮安(1) | 夢裏登城話阮安(2)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