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生活实录:乱世浮生   》 第9节:郭沫若:"又当投笔请缨时"(3)      帅彦 Shuai Yan

  1937年5月,郭沫若回国一事出现转机。5月18日,长期为郭沫若回国奔走的郁达夫一日之内给郭连发两信:一系航空,一系平邮。郁达夫在信中说:"今晨接南京来电,嘱我致书,谓委员长有所借重,乞速归。"至于南京方面为什么会突然召郭沫若回国,郁达夫只约略提了一下:"此事之与有力者,为敝东陈公洽主席,及宣传部长邵力子先生,何廉处长,钱大钧主任,他们均系为进言者。"对于国民党政府突召郭沫若回国,有人猜测是因为郭沫若在甲骨文、金文研究上的杰出成就引起了日本极有名望的政界元老西园寺公望的注意,国民党中的亲日派想通过郭沫若的这层关系来与日和谈。此种说法因没有更多的旁证予以佐证,而当事人在回忆中也没有谈及,当存疑。实际上,南京方面召郭沫若归国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国内的政治局势出现了变化。西安事变之后,国内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空气已经形成,而国民党政府也在极力营造一种统一战线的局面,不管这种努力是真诚还是做秀,毕竟是有了这样一种姿态。南京政府召郭沫若回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们暂且不论。但无论如何,南京政府有让郭沫若回国的态度,这肯定是事实。郭沫若从日本秘密回国得到了国民政府驻日使馆的协助,而郭沫若回国当天前往码头迎接的是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处长何廉,从这两件事上,就足以看出南京方面对郭沫若回国的态度。回国有望,郭沫若自是非常高兴,但回国之前尚有二事须政府办理:一为取消政府对他的通缉,二为汇上足够的旅费。对于郭沫若提出的要求,郁达夫回信说:"此事当能在十日之内办妥。"但郭沫若等了一个多月都未见音讯。
  回国的音讯久候不至,但却传来了"卢沟桥事变"的消息。至于"卢沟桥事变"后东京方面的情况,此时旅居日本的金祖同回忆说:"虽说卢沟桥的战争爆发,一时还没有告诉我们这就是揭开了那忍受了许多年苦难的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可是,当地的新闻纸上的渲染,却很有声有色的,使全东京的空气显得异常紧张,是完全和平时不同的情绪了。"事变发生以后郭沫若深居简出,然而他也能感觉到此时紧张的气氛。在这沉闷难耐的空气中,郭沫若的心境如何,他对这场战争又持何种态度?
  7月15日,金祖同往访郭沫若,师生交流了对"七七事变"的看法。对于中日之间的这场战争,性格偏于情感型的郭沫若几乎可以说是热血沸腾,他极力主张对日作战,认为"帝国主义侵略野心是永无止境的,除非我们以铁血来对付他们的进攻绝无办法"。他充满信心地对金说:"我们必须以铁血来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物质上会损失很大,因为日本的军备要超过我们十倍,但好在这次中国的民气很激昂,很可大事抵抗,我想这是绝对有把握的。"于此时,渴望激情洋溢生活的郭沫若的内心当然是希望能立即归国赴国难,但他也很清楚他的归国面临着很多困难:一是作为一个曾经的政治风云人物,日本政府不会轻易放他走,一旦发现将被逮捕,甚至杀害;二是国内的通缉令尚未撤销,国民党抗战的态度又不明朗,回国危险性很大,更难说能否有所作为;三是撇不下妻子安娜和五个儿女,如果只身回国,不仅骨肉分离,而且他们的生活也会发生问题,还将遭到日本当局的迫害。虽说郭沫若梦想以身赴国难,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但临到要别妇抛雏却又并不那么容易。他怎么能忍心抛下生死与共的家室儿女,同多年来相依为命、夫妻情深的安娜分别,抛下五个尚未成年的儿女离去?这种生离死别的痛苦感受,非亲身经历者实难以想像。但是国难当头,经过反复考虑,郭沫若最终还是决定立即回国。于此危难时刻,郭沫若也考虑到自己有可能不能脱身而遇到意外,于是他写了一份"遗言"交给金祖同:"临到国家需要子民效力的时候,不幸我已被帝国主义者所拘留起来了,不过我绝不怕死辱及国家,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唯有以铁血来对付他。我们的物质上的牺牲当然是很大,不过我们有的是人,我们可以重新建筑起来的。精神的胜利可说是绝对有把握的,努力吧!祖国的同胞!"从这些细节,我们可以看出,在归国前夕,郭沫若的内心是经历了怎样的痛苦的煎熬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华书局
第1节:序言(1)第2节:序言(2)
第3节:胡适:"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1)第4节:胡适:"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2)
第5节:胡适:"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3)第6节:胡适:"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4)
第7节:郭沫若:"又当投笔请缨时"(1)第8节:郭沫若:"又当投笔请缨时"(2)
第9节:郭沫若:"又当投笔请缨时"(3)第10节:郭沫若:"又当投笔请缨时"(4)
第11节:郭沫若:"又当投笔请缨时"(5)第12节:郭沫若:"又当投笔请缨时"(6)
第13节:冰心:"我第一次认识了生命"(1)第14节:冰心:"我第一次认识了生命"(2)
第15节:冰心:"我第一次认识了生命"(3)第16节:冰心:"我第一次认识了生命"(4)
第17节:冰心:"我第一次认识了生命"(5)第18节:冰心:"我第一次认识了生命"(6)
第19节:梁实秋:"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1)第20节:梁实秋:"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2)
第21节:梁实秋:"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3)第22节:梁实秋:"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4)
第23节:梁实秋:"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5)第24节:老舍:"提只提箱赴国难"(1)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