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萧乾夫人文洁若深情回忆:俩老头儿——巴金与萧乾   》 二 赴巴黎·闯入文坛(4)      文洁若 Wen Jiere

  赴法留学的念头挥之不去,巴金考虑了一两个月之后,终于“向大哥提出要求,要他给我一笔钱作路费和在法国的短期的生活费”。
  大哥收到弟弟的信后,先是强调手头拮据,无法筹款,接着又写信劝巴金推迟两三年出国。巴金“当时很固执,不肯让步。……坚持要走”。
  转年1月上旬,大哥满足了爱弟的要求,汇钱给他。出发前夕,巴金收到三哥的信,他至今保存着。尧林写道:
  “……你自来性子很执拗,但是你的朋友多了,应当好好的处,不要得罪人使人难堪,因此弄得自己吃苦。……你到法国后应当以读书为重,外事少管,因为做事的机会将来很多,而读书的机会却只有现在很短的时间。……”
  大哥因破产自杀后,巴金说:“我不愿意为家庭放弃自己的主张。”三哥就“承担了大的牺牲……放弃了自己的一切”。
  进入耄耋之年,巴金反省道:“现在回想往事,我不能不责备自己关心他实在不够。”然而,悔之晚矣。
  1929年,巴金凭着脱笔于法国的《灭亡》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旅法两年,巴金马不停蹄地做了大量工作,其实即使只写了一部《灭亡》,也说得上是不虚此行。
  次年9月,巴金第一次去泉州。他在这里逗留了一个月光景。当时,很多朋友以晋江黎明高中为据点,办报纸,从事教育,建立总工会、学生会等。巴金和这些信仰无政府主义的青年一道学习、工作。他是应黎明中学校长吴克刚的邀请而来,吴校长患伤寒症的期间,他还协助料理学校的事情。
  据中国新闻社的报道,黎明中学是这样成立的:“1929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和马叙伦来到泉州,建议在泉州创办一所高级中学,为社会培养人才。当时在泉州的许卓然、秦望山向海外募捐办起了黎明高中,由梁龙光担任校长。”
  1932年和1933年,他又接连去了两次。离开这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办教育的朋友们后,他于1933年5月热情洋溢地写道:“……没有充足的饮食,没有充足的睡眠,没有充足的休息,他们沉默地把那沉重的担子放在肩上,从没有一个时候发出一声怨恨。……他们只知道一个责任,给社会制造出一些有用的青年。……他们生活在学生中间,像一个亲爱的哥哥,分担学生的欢乐和愁苦,了解那些孩子,教导那些孩子,帮助那些孩子。
  “这些都是我亲眼看见的。……我别了他们回到日光岩下的岛上来,在一个旅舍的楼上听着窗外的雨声……我想起在那古城里所看见的一切,热情开始来折磨我……我拿起笔一面流泪一面给他们写信。我说我的心还在他们那里,我愿把我的心放在他们的脚下,给他们做一个柔软的脚垫,不要使他们的脚太费力。”
  巴金是1925年7月第一次来北京的,由于体检不合格,没按原先预定的那样投考北京大学,只逗留了半个月就走掉了。七年后,1932年9月第二次北上的时候,他已经蜚声文坛了。他住在朋友缪崇群家里,在缪崇群夫妇的陪伴下逛了故宫。几天后,赴天津看望三哥尧林。尧林大学毕业后,在南开中学当上一名周薪八十元的英语教师。萧乾的照相本上,有一帧弥足珍贵的老照片,是1935年萧乾在天津《大公报》编《文艺副刊》的期间自拍的,地点是法国公园。前排自左至右:何其芳、李尧林、曹禺。后排自左至右:毕奂午、萧乾、章靳以。萧乾曾将此照刊于《新文学史料》创刊号内封,还在《我与天津》一文中写道:
  “……天津文学界朋友不少,大都是为《水星》写稿的文友。曾在北平沙滩汉园公寓住过的三位诗人——何其芳、卞之琳和李广田,当时都在八里庄南开中学教书。另外还有毕奂午以及巴金的哥哥李尧林。章靳以和万家宝(曹禺)那时恰好也在天津。
  “今天回想起来,一个中学同时能请到那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真是不简单。”
  陈思和推断,巴金第三次“去北平的时间应该是1933年9月下旬……这次他在北京逗留的时间较长,直到1934年的2月才回上海。他住在沈从文的新居府右街达子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国工人出版社
一 昨日当我年少时(1)一 昨日当我年少时(2)一 昨日当我年少时(3)一 昨日当我年少时(4)
一 昨日当我年少时(5)二 赴巴黎·闯入文坛(1)二 赴巴黎·闯入文坛(2)二 赴巴黎·闯入文坛(3)
二 赴巴黎·闯入文坛(4)二 赴巴黎·闯入文坛(5)三 小三子和小叶子(1)三 小三子和小叶子(2)
三 小三子和小叶子(3)三 小三子和小叶子(4)三 小三子和小叶子(5)三 小三子和小叶子(6)
三 小三子和小叶子(7)三 小三子和小叶子(8)四 代表作《寒夜》问世(1)四 代表作《寒夜》问世(2)
四 代表作《寒夜》问世(3)四 代表作《寒夜》问世(4)四 代表作《寒夜》问世(5)四 代表作《寒夜》问世(6)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