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风情 匹馬西風   》 第9節:我們不是勝利者?      孔慶東 Kong Qingdong

  學生們說,這麽說我們不是勝利者呀?
  我說,什麽叫勝利?從軍事學上講,戰爭勝利包括兩個要素,一是有沒有達到戰爭目的,二是付出的代價是否過大。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的目的就是把美軍打回到三八綫,恢復朝鮮的獨立,保衛中國的和平建設,這個目的完整地達到了。而美國的目的衹達到了一半。那麽付出的代價呢,無論人、錢、物,中朝一方都比對方要少,都比預料要少,而且少得不成比例。美軍在戰爭中消耗各種作戰物資7300多萬噸,開支戰費830多億美元。而中朝軍隊消耗各種物資560多萬噸,開支戰費62.5億元人民幣。全國5億人民平均每人12塊錢,基本沒有影響中國的經濟建設。還有另外的無法換算的價值,這一戰打出了中國人民的信心,洗刷了中國的百年恥辱,高漲的愛國熱情轉化成巨大的生産力,大大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東北成為國傢建設的總基地,使新中國奠定了工業化的基礎。中國恢復了大國的國際地位,中國人也開始在世界上揚眉吐氣。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回憶說,朝鮮戰爭前他在歐洲旅行,到處遭受歧視,可是新中國出兵朝鮮並連獲勝利後,西歐海關人員一見華人都肅然起敬,李光耀從此開始認真學習漢語。所以說中國是大大地勝利了。
  最後一次課上,學生們說,現在我們明白了,"韓戰"三年,中國勝利了,美國也不算失敗,還是第一強國,就算是花錢買個教訓,蘇聯也得到了好處,日本和臺灣都發了戰爭財。衹有我們"南韓"和"北韓",什麽目的也沒達到,死了一百多萬人,滿街是殘疾和乞丐,傢傢沒有男的,每天到美軍的垃圾堆裏去揀剩飯。戰後是幾十年的軍事獨裁,打倒了李承晚,又來了樸正熙、全鬥煥,直到80年代的光州事件還屠殺了那麽多人民。現在雖然民主了,可是還有三萬多美軍駐紮在韓國。聽說"北韓"還要侵略我們呢。
  我說,你們還用"侵略"這個詞,那美軍怎麽能不駐紮在你們這裏呢?人傢是幫你們"打擊侵略者"呢。最後,我給你們講一首李承晚博士的詩吧。我參觀大韓民國首任大總統李承晚故居"梨花莊"的時候,抄了一首他贈給美軍司令範弗裏特的五絶:"半島蒼黃際,將軍萬裏來。三師聲勢壯,鬍虜自崩頽。"李承晚博士年輕時中過秀纔,漢詩寫得不錯,書法也很漂亮。他這首五絶寫得氣韻威猛,筆法純熟。詩中深情歌頌了美國大軍在南方生死危亡的緊要關頭拯救了他們。但該詩在觀念上似乎有些問題。詩中用了"鬍虜"一詞,請問鬍虜是誰?嶽飛的《滿江紅》說"壯志饑餐鬍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那鬍虜指的是異族的侵略者。而美軍幫助李承晚打敗的是金日成。金日成雖然被打得"崩頽"過,可他是"鬍虜"嗎?李承晚和金日成,南方和北方,不是同文同種的一個民族的同胞嗎?用了鬍虜一詞,不但包含着"非我族類"的意思,而且還有種族歧視的韻味。其實,如果尊重詞義的話,美軍纔是"鬍虜"。這位李大總統,為了討好大救星,連民族立場都搞錯了。這種觀念,我覺得纔是南北統一最大的障礙啊。
  學生們說是的,提到共産主義的北方,雖然是一個民族,總覺得有些兇神惡煞的恐怖。而美軍雖然可恨,可看慣了也覺得畢竟是個人。我說關鍵就在這裏啊,看慣了就什麽都能接受,宣傳慣了也就不去反思。魯迅說,要吃人必先宣傳那人是惡人,妖魔化從來就是戰爭的前奏啊。自從抗美援朝一戰,我們東亞已經和平了半個多世紀了,但誰能保證哪一天不會再來一場戰爭呢?你們是基督教學校,願上帝保佑這三千裏錦綉河山吧!
  附:關於“南韓”、“北韓”的稱呼問題
  通常所說的“南韓”、“北韓”,本來是朝鮮半島上一個統一的國傢。二戰後在冷戰體製下分裂為實際上的兩國。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分別都予以承認。它們的正式國名分別是“大韓民國”和“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但是雙方都認為自己的國名所指的領土包括整個朝鮮半島(韓國叫韓半島),即包括對方。所以單獨指一方的時候,可以簡稱為韓國、朝鮮;而一般同時說二者的時候,要說南韓、北韓。這樣的非正式稱呼又準確、又客觀。韓國人都是這麽說的,而北朝鮮則說成“南朝鮮、北朝鮮”,道理相同。本書是從客居韓國的立場寫的,所以用的是南韓、北韓。用南和北的說法,他們雙方都能夠接受,而正式的國名,他們卻彼此都不接受,雖然他們同時加入了聯合國,但一般不用正式國名互稱,談判時也衹用“南北會談”或“北南會談”的提法。如果我們外國人假裝“客觀”,同時叫他們的正式國名,那恰好是他們最反感的,因為那等於是支持韓半島“兩國論”,等於永遠反對他們的統一。就好象西方人把“中國”與“臺灣”或“中華民國”並列給我們的感覺一樣。我們寧肯聽“海峽兩岸”這樣從民族文化角度出發的提法。所以,考慮到這些因素,在二者對舉的上下文裏,還是用“南韓、北韓”為合適。這樣才能突出朝鮮半島南北雙方人民的分裂之痛,表達我們支持統一的一片真誠。歐美等世界各國差不多都是這樣用的。本書為了出版方面的格外慎重,多處使用了“南方”、“北方”一類的概念,在不是並列的情況下,也分別酌情使用了正式國名或簡稱,但作者的客觀立場是一致的。特此說明。
  峨嵯山的由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關於本書第2節:韓國散記第3節:仁愛的尹淮第4節:韓國日記片段
第5節:在韓國講韓戰第6節:“韓戰”結束第7節:半島文化的發展第8節:中國軍隊參與的四次“韓戰”
第9節:我們不是勝利者?第10節:有本事的人第11節:我看高行健獲奬第12節:不亦快哉之韓國捲
第13節:足球是什麽東西第14節:賣肉與成功第15節:禮崩樂壞第16節:令人心碎的《回答》
第17節:不良標語的黑色幽默第18節:成為靈魂博大的人第19節:馬兒肥眼兒媚第20節:小故事,大悲憫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