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石康纯理性新作:口吐莲花 》
第9节:不出现的阿罗汉 凡夫与圣人(1)
石康 Dan Kang
不出现的阿罗汉
当然我知道这是胡扯,那只是我的相信或猜想,却无法兑现——同理,我也认为佛教徒说的也是与我一样的胡扯,当他们不能把他们相信的事情全部兑现的时候。
其实人们真正需要的是那种所谓“道成肉身”者,他不用手持几本古经书对别人翻来覆去,一遍遍向别人说明里面说的是什么,而是现身说法,对着每一个人说:“我已全部证出了经书里说的,全是真的,欢迎每一个怀疑主义者或是团体组织来验证真伪,我愿意经受最严格的检验。六种神通就发生在我身上,没有什么神秘的,我随时都可以演示,我们现在也非常需要科学上的解释,希望科学家们研究一下,也许可以造福人类,而且,这对本门宗教取信于人是非常有帮助的,最少证明了我们讲的不是虚构的。”
不幸的是,目前连一个这样的人也没有,只有一帮人在那里相信我上面说的那个人是存在的——我也是其中之一,但为什么我那么相信的人还不出现呢?这不是要动摇我的信念嘛!而且理论上,这个人至少已证得阿罗汉果位,不会受什么惩罚的,他应该非常自由,想怎样就怎样,为什么这一位神圣不能干一干这件举手之劳的事情呢?我曾问过很多人,都对此存在疑问,阿罗汉啊阿罗汉,你怎么还不出现呢?
我简直不敢这么想——该不会根本没这回事儿吧?若是没有,那太缺德了,最少是对出家人太不负责任了,人家花去一生的时间去修证,连个结果都看不到。
曾看过一本回忆录,讲到红军长征时的一个故事,有一个新兵问连长,我们行军打仗这么艰苦,连长你说这共产主义什么时候能实现啊?
连长说,五年吧。新兵接着行军打仗,五年后,新兵成了连长,又有新兵问他同样的问题,这位连长只好说:五年吧。
信仰有时候就是这么炼成的——在生活中,我们对那些说“我听说”的人也存在一种信任,但我们对说“我能”的人更信任,是吧?
凡夫与圣人
有种说法,叫“凡夫弄不懂圣人的事”,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这话反着说照样成立,圣人也弄不懂凡夫的事。这让那些对圣人半信半疑的人有点尴尬,也让圣人有点尴尬,看起来好像圣人与凡夫毫无关系,只好作如是想:凡夫就是地球人,圣人就是外星人,两个世界各有好处。让我们不带主观偏好地谈问题吧,说“圣人就是觉悟了的凡夫”,这与说“凡夫就是觉悟了的圣人”完全一样。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圣人一个凡夫,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自由意志,为什么当圣人那么好,我们还宁可选择当凡夫而不选择做圣人呢?也许是,我们并不适合当圣人,或是圣人的生活方式不够有吸引力,过起来太没意思,也许是圣人是非常凑巧才能当成的,更也许,圣人是虚构的,只是为了满足那些对圣人有需求的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对佛教最初的小感受 | 第2节:不落两边 宗教大师与心理医生 | 第3节:摆脱抑郁 | 第4节:佛经中的概念(1) | 第5节:佛经中的概念(2) | 第6节:语言问题 信仰冲突(1) | 第7节:语言问题 信仰冲突(2) | 第8节:真正的佛陀 | 第9节:不出现的阿罗汉 凡夫与圣人(1) | 第10节:不出现的阿罗汉 凡夫与圣人(2) | 第11节:东方神秘——空性见 佛教徒的答案 | 第12节:佛 | 第13节:神秘的矫情 | 第14节:作为一个人的见解 | 第15节:不同的偏好 《佛陀传》 | 第16节:超越存在的不可说 | 第17节:只能理解一半的佛陀 神秘答案 | 第18节:敬畏 | 第19节:业力说 | 第20节:废话 世俗与超越 | 第21节:由捐款想到的 行为 | 第22节:无我见 | 第23节:中观 纯粹形而上 | 第24节:无主体的佛教 | |
| 第 I [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