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圆明园》“牡丹台”
皇家大院
The Royal Courtyard
在大清宫廷的“如意馆”,经常有来自欧洲的洋画家出入,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Giusseppe Castiglione)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郎世宁的早期作品“平安春信图”绘制于雍正时期,表现的是正在圆明园中休闲的雍正和弘历。在宫廷画家为雍正绘制的很多画像中,满人出身的皇帝经常身穿汉族文人的传统服装。在仙境般的圆明园,雍正将自己想象成那些超凡脱俗的文人,寄情于山水。或许,文人们追求的自由和淡泊是权利包裹中的雍正,内心深处最隐秘的渴望。
皇帝身穿文人服装还有另外一层截然不同的用意,这层用意应该更为直接、更为真实。大清的祖先是游牧民族,但是,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汉人。为了驾驭庞大的帝国,皇帝必须掌握汉文化的精髓,而文人就是汉文化的象征。
自秦始皇以来,中国曾经有过数百个帝王,但其中文化素养最高者,反而是这个草莽出身的皇室家族。皇家的文化素养来自于严格的教育。
每天清晨5点钟,天还没有亮,皇子们就得去圆明园的皇家书院。书院的老师都是当时最有声望的学者。首先要学的是满文——皇家的母语。其后是蒙文,蒙古人关系到帝国北疆的安定,与他们沟通至关重要。最关键的是汉学,那是皇家统治中国的根本。史书记载,皇家的子孙们从6岁开始学习,不论寒暑,从不间断,一年之内只有5天假期。
下午是军事训练时间。祖先以武力征服了中国,皇家的子孙们必须是战场上的勇士。在欧洲,火枪已经十分盛行,但大清的帝王们仍然相信:弓箭和腰刀才是武力之本。皇家练武场建在圆明园的一处开阔之地,它蕴涵着天下归于一统的涵义。
晚上,当整个帝国都进入了梦乡的时候,圆明园中的雍正却仍然在工作。根据法律,三品以上的1000多名高级官员都可直接给皇帝写密折,表达他们的想法。这是雍正和他的高级官员们一种重要的沟通手段,皇帝必须在每个奏折上都写下自己的意见。史料记载,一年当中,雍正只在自己的生日那天,才会休息。13年的时间里,雍正批阅过的奏折多达40000多件,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在中国历史上,像雍正一般勤奋的皇帝,十分罕见。18世纪初期的中国,就是这样靠一个人的意志在运转。
作为一代勤勉之君,圆明园中的雍正上朝理政绝无懈怠。圆明园距北京城有20多公里,为了能够在日出前赶到园中的正大光明殿,北京城里的文武百官就得半夜起床。每天的上朝无异于对朝臣们身心的摧残。为了避免舟车劳顿,许多官员都开始在圆明园周围购置住宅,海淀镇就这样逐渐成型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