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我当代表十年   》 第9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2)      赵咏秋 Zhao Yongqiu

  其中,市财政局局长邱善希的忧虑最让我感受到地方承受的压力:"黄石的国有企业普遍陷入困境,老工业基地是国有企业集中的地方,导致地方经济整体走向低落。黄石财政是吃饭财政,根本无力支持企业发展。现在黄石市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贷款都由政府担保,马上都要进入还款期,我真担心财政到时如何兜底!希望国家给予老工业基地政策扶持。"
  税务局、经委的同志指出,东部沿海地区有国家免税政策扶持,可以优先发展,而我们中部地区有史以来就是鱼米之乡,现在却大大落后了,希望国家多关注中部地区。
  逐步的,我对全国的共性情况和地方区域性情况都有了一定了解。我深深感觉到,企业的包袱太重,地方财力有限。冶钢的困难是老工业基地的共性问题。中部地区尤为突出。国家的政策导向、企业的兴亡与每一位人民群众的命运相连,也与地方的经济发展相连,对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不无影响。领导与群众的目光里流露出深深的担忧与期盼,催促着我一定要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出力。
  1998年7月,一封来自国家冶金工业局的回函让我喜出望外,这是国家冶金工业局对我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第603号建议"尽快加强国有特殊钢老企业的投资,拯救国产特殊钢"的答复。答复称:"……原则同意代表提出的建议。经初步测算,到1996年底,14家独立特殊钢企业负债合计96.35亿元。建议国家在1998、1999年安排银行呆账、坏账准备金额度96亿元。……建议依照国家解决纺织行业扭亏解困的做法,由国家经贸委牵头组织,国家冶金工业局负责提出核销的范围和呆账、坏账额度,报国务院批准后,纳入财政部预算计划。"
  我赶快将这个回函送到公司,公司领导反复阅读后,高兴地复印下来,叮嘱我进一步跟踪结果。
  然而,国家冶金工业局回函的内容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事情。
  这年夏天,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袭击湖北,江总书记来了,朱总理来了,国家最高领导人亲临抗洪第一线看望战士和灾民,温家宝副总理坐镇武汉现场指挥,对各级党政干部立下必须坚守江堤,人在堤在的军令状,国家调拨大量物资资金救济灾民,全国人民和海内外同胞伸出援助的双手。在这段时间里,大家的话题都转向了抗洪斗争,为解放军战士用身躯抗击洪水、救死扶伤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我们企业的职工也纷纷加入支援的行列。看到灾民们住在野外的帐篷里,生活十分艰难,我和丈夫也一起走进了民政局,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人民空前团结,都觉得我们自己是强者,受灾的农民才是最需要支援的,到处都表现着可贵的民族精神。
  转眼到了1999年春天,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又召开在即。临行前,公司领导再次约见,大家的话题仍然是国有企业改革脱困问题。吴松总经理告诉我,我们企业没有观望等待,而是在积极努力改造旧设备,建设新区。
  1999年3月5日9时,人民大会堂,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如期开幕。李鹏委员长主持会议。
  第一次亲耳聆听朱镕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他那缓慢而有力的话语,报告新颖的结构、朴实的文风和行家里手的洞察力打动着2978名代表的心,报告18次被鼓掌所打断。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一次鼓掌是朱总理对国企改革的评价:"只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扎实工作,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就能够实现,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作为当前国家各项改革的中心环节,国企改革脱困,已经不是企业自己的事情,而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被全国人民所瞩目。三年能脱困吗?来到北京,代表们在互相询问着,心里没有底。我的心里也没有底。当总理以洪亮的声音说"充满信心"时,全场代表报以热烈掌声。这掌声既是为总理鼓劲,也表达了代表心中的希望。
  报告对国企改革脱困作出如下部署安排:"中央前年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组、改革、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今年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一年。"今年各级政府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制止重复建设,加快行业调整和改组的步伐。今年,除少数属于提高技术水平、产品升级又有市场的项目外,各级政府要停止审批工业建设项目……要继续压缩纺织、煤炭、冶金、石化、建材、机电、轻工等行业过剩的生产能力。坚决淘汰那些技术落后、浪费资源、产品质量低劣和污染严重的小企业;……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市场条件。
  ……
  朱总理的报告控制在整整1小时30分钟,从头至尾没有一个错误发音。令代表们感叹不已。
  我更感叹报告高度贴近实际。群众反映的想法报告中都有提及。
  这次会议,我提交了6份议案建议,其中《关于要求国务院将国有特殊钢老企业作为脱困扶助重点的建议》作为我的重点建议,又有26位代表附议签名。我要着重向国家领导人呼吁老工业基地特钢国有企业的困难,以引起国家关注与扶持。我作了如下陈述:
  1.特殊钢企业大多属于老企业,为国家的建设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然而,正当企业青春期已过,设备陈旧,工艺老化,急需进行装备改造时,碰上了"拨改贷",在自筹资金搞改造过程中,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1998年由本人牵头,32位代表签名就此问题向大会提交了议案--作者注)。根据冶金局1999年给代表的回复文件(国冶办[1998]148号文件,已抄送国务院办公厅)初步测算,到1996年底,全国14家独立特殊钢企业长期负债达96亿元,平均负债率达63.84%。再加上企业办社会,离退休职工多等重重负担,与国家作出巨额投资新建的普钢厂和乡镇企业相比,特钢企业在冶金市场竞争中处于最劣势位置,举步维艰。
  2.特殊钢是具有特殊性能和用途的钢类,是钢铁工业的高技术产品,对企业自身的技术素质和科研能力要求极高。目前,许多乡镇企业一哄而上,这些技术含量低下的劣质品充斥市场,因价格低廉而畅销。这一状况,不仅摧毁了优质特钢的生存条件,也严重威胁着我国机械工业及各项高技术工程的质量。因此,将特钢企业作为整顿的重点,是保障现代化民用工业、国防工业和各种高技术工程质量的必要举措。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自序第2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1)
第3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2)第4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3)
第5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4)第6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5)
第7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6)第8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
第9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2)第10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3)
第11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4)第12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5)
第13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6)第14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7)
第15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8)第16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9)
第17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0)第18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1)
第19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2)第20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3)
第21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4)第22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5)
第23节:第三章 促进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1)第24节:第三章 促进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2)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