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山大川 》 國傢地理·神秘中國係列叢書:走近神秘高僧 》
妙善重振普陀
佚名 Yi Ming
導讀:
他是一位僧人,卻二十年不住寺廟,不穿僧服。七十一歲高齡時,他在佛前發下宏願,要重現“海天佛國”往日的繁榮。二十載苦心經營,換來觀音道場中興。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讓後輩人感慨良深。
普陀山上有一座獨特的寺廟,它裏面供奉的不是佛像,而是一位僧人。每逢這位僧人的圓寂日,衆多僧尼便會雲集到這裏為他舉行追思法會。在後世僧人心中,他是普陀山的中興祖師。這位僧人究竟是誰?在他的生前身後有着怎樣的傳奇故事?七十一歲高齡的古稀老人如何實現普陀中興的願望?在他身後又為普陀山留下了怎樣的精神遺産?
普陀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供奉觀音菩薩的道場。在這個“海天佛國”的二百多座寺庵裏,供奉着各式各樣的觀音塑像。
但是,在普陀山西南面的一座廟宇裏 ,供奉的卻不是觀音菩薩,而是普陀山一位已經圓寂八年多的僧人 。這是全島唯一一座供奉僧人的廟宇。
每逢這位僧人的圓寂日,普陀山的僧尼都會來到這裏,燃上一炷香,獻上一束花,以表達對他的深切懷念。
有人說,他是普陀山的中興祖師,今天普陀山的繁盛都得益於他的功德。還有人說,現在在普陀山擔任重要職位的僧人大都傳承了他的衣鉢。
這位僧人究竟是誰? 在他的生前身後又有着怎樣不平凡的故事呢?
1979年10月28日,一條小船載着一位老人登上了普陀山。此時的普陀山破敗不堪,唯有殘留的一尊唐代觀音頭像還提醒着人們這裏曾經是一座佛教名山。面對眼前的景象,老人百感交集,想起普陀山千年輝煌的過往,他實在心緒難平。
這位老人就是原普陀山法雨寺的方丈妙善和尚,而此時,他身上穿的卻不是僧服,而是一件普通的藍色中山裝。
“五朝恩賜無雙地,四海尊崇第一山”,主剎普濟寺山門外的這幅對聯精煉地概括了普陀山曾經有過的無上榮光。觀音道場的崇高地位與獨特的海山風光,讓普陀山仿佛成了上天賜給人間的一方淨土。
然而,普陀山並不可能遠離塵世,歷史的每一次動蕩都曾帶給它強烈的衝擊。
明洪武年間,東南沿海地區倭寇活動十分猖獗,普陀山一度為倭寇盤踞,寺廟被占,僧人全部被驅趕出山。
清朝初年,荷蘭殖民者占領臺灣並經常騷擾東南沿海地區,普陀山也經常遭到劫掠。
20世紀60年代的那場浩劫,使普陀山又一次蒙難。觀音佛像幾乎全被毀壞,寺院僧尼除四十多位老弱病殘、無傢可歸者被允許留居外,絶大多數僧侶被遣散回原籍勞動,許多人被迫還俗。
1960年10月23日,時任法雨寺代理方丈的妙善與其他僧尼共108人被遷到了浙江余姚的蘆山寺集中勞動。在那段蒙難的歲月裏,妙善和尚沉默寡言,衹管埋頭勞動。他先後擔任過記工員、生産隊長、農場管委會副主任等職務,在管理、財務各方面都增長了不少知識。
在當地人眼中,他是一位和善慈祥的長者。人們尊稱他為“吳伯伯”。
妙善俗名吳敬亭,江蘇如臯人。16歲那年,他到一傢商店去當學徒,店傢虔誠信佛,他也就從那時起與佛結下了因緣。24歲時,他剃度出傢,取法名“心慈”,字“妙善”。
1979年,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作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也在開放之列。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妙善被邀請回山,負責普陀山的修復開放工作。
佛教教義認為,行住坐臥都可以修行。20年的勞動,在妙善看來也是一種修行,他並沒有絲毫怨言。在被邀請回山的第二天,妙善和尚虔誠地換上了前一夜還在趕製的僧裝,重顯比丘相。
1979年,妙善接待一個日本代表團時留下了一張照片,這是他重新穿上僧裝後留下的第一張照片。這一年,妙善已經71歲了,一個年過古稀的老人還能擔負起普陀山中興的重任嗎?
20年後重回普陀山,面對着一片廢墟,妙善老和尚心緒難平。他深切地感受到,普陀山佛教的興衰與國運竟如此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國傢承平,普陀興盛;國傢多難,普陀遭殃。思慮過後,决心已定,妙善在佛前發下了宏願:一定要讓普陀山觀音道場重現往日生機,為達成這個願望,自己將不遺餘力!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吉林文史出版社 |
|
|
《國傢地理·神秘中國》捲首語 | 慧諤私取觀音像 | 潮音洞靜坐思過 | 觀音像留駐普陀 | 新羅礁與高麗道頭 | 千年守望普陀山 | 行走視點 | 禪語慧心 | 妙善重振普陀 | 苦心復興觀音道場 | “中興祖師”名留身後(1) | “中興祖師”名留身後(2) | 行走視點 | 禪語慧心 | 靈山開九華 | 肉身捨利,佛國至寶 | 新羅王子誓別新羅 | 金地藏證道九華 | 無暇刺血書佛經 | 癲大興廣結善緣 | 慈明僧撞鐘不止 | “站和尚”的明月清風 | 第一尊比丘尼肉身菩薩(1) | 第一尊比丘尼肉身菩薩(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