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六小龄童品西游(上)   》 第9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6)      Liu Xiaolingtong

  一日,春归夏至,大众都在松树下会讲多时。大众道:“悟空,你是哪世修来的缘法?前日师父附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悟空笑道:“不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大众道:“趁此良时,你试演演,让我等看看。”悟空闻说,抖擞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什么?”大众道:“就变棵松树罢。”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棵松树。
  大众见了,鼓掌呵呵大笑,都道:“好猴儿,好猴儿!”不觉的嚷闹,惊动了祖师。祖师急拽杖出门来问道:“是何人在此喧哗?”大众闻呼,慌忙检束,整衣向前。悟空也现了本相。祖师怒喝道:“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个修行的体段。修行的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大众道:“不敢瞒师父,适才孙悟空演变化耍子。叫他变棵松树,果然是棵松树,弟子们俱称扬喝彩,故高声惊冒尊师,望乞恕罪。”祖师道:“你等起去。”叫:“悟空过来!我问你弄什么精神,变什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悟空叩头道:“只望师父恕罪!”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罢。”从此悟空被逐出师门,不许再以师徒相称。
  这些话听来既无仙家气味,也少佛家色彩。说白了,无非是市井江湖上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防身手段。孙悟空的修行访道之所,实际上就是他闯荡江湖的预科班。孙悟空在涉世之前,便在一个充满世俗气息的地方获得了最初的生活经验,从一个不仙不佛的师父那里学到了出神入化的神通,这是他性格的一个起点,也为他以后的人生经历打下了基础。可以说,作者在菩提祖师身上寄托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后悟空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师父。悟空一共有两个师父:一个是后来他保护多年的唐僧;而第一个师父就是菩提祖师。菩提祖师不仅为悟空起名,传他本领,而且教他做人的道理。
  孙悟空驾着筋斗云一会儿工夫就回到了花果山,平息了混世魔王,安抚好猴子猴孙,就开始“闹龙宫”、“闹地府”。得罪了龙王和阎王,但收获还是蛮多的,不仅得到了应手的兵器,又在“生死簿”上画去了自己的姓名。孙悟空身上最具标志性的东西,就是他的这根“如意金箍棒”。他的如意金箍棒——
  乃是一根铁柱子,约有斗来粗,二丈有余长。他尽力两手挝过道:“忒粗忒长些,再短细些方可用。”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悟空又掂一掂道:“再细些更好。”那宝贝真个又细了几分。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来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这宝贝如人意!”一边走,一边心思口念,手掂着道:“再短细些更妙!”拿出外面,只有丈二长短,碗口粗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英雄一般都会有自己得心应手的兵器,所使用的兵器也伴随着英雄的成名而成名,成为英雄的“形象品牌”。比如一提板斧,人们就会想到李逵;提到青龙偃月刀,人们就会想起关公;还有连兵器人名一起叫的“小李飞刀”。英雄不能没有兵器,英雄爱惜兵器就如爱惜自己生命一样。明白这些,我们就明白悟空学艺归来后因没有趁手的兵器而闷闷不乐了,也能够体会到悟空见到金箍棒时的兴奋激动之情了。更有趣的是这根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铁柱子居然能听从悟空的吩咐,要大就大,要小就小。作战的时候甚合悟空心意,不用时就化作一根绣花针藏在悟空的耳朵里,一点都不碍事。其实金箍棒的随时变化是和孙悟空变化多端的特征完全相符的。悟空经常变成小飞虫之类去探听敌人的虚实,如果兵器是个庞然大物,也不合情理。好马配好鞍,金箍棒尺寸变化与悟空灵巧的身手和个性相匹配;而猪八戒的九齿钉耙,一看就知道是笨重的人所使用的。
  本是大禹治水留下的定海神针,被孙悟空从龙王那里巧取豪夺而去。悟空把天宫闹得天翻地覆就是凭借着这根金箍棒的神力,乃至后来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也是靠着这根金箍棒大战众多妖魔。可以说,孙悟空就是靠着这根金箍棒行走于天地之间。
  试问自己一下,是靠什么生存的呢?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才能的“秘密武器”。你的武器究竟是什么呢?
  我们生存于社会中最好的武器就是你的特长。许多成功人士身上到底有哪些才干和特长,才令他们脱颖而出的呢?等你细看他们所具备的这些“特质”时,你会发现,原来你自己的身上也具备了许多成功者的素质,只不过这些素质还在沉睡着,没有充分地开发它们,埋没着的优秀素质就像是混在沙里的金子。看看你能否找到自己的特长是什么?找到它后,专心经营你的特长,发挥你的特长,用自己的特长去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去开创一片天地!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西游记

【Source】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节:序Ⅰ和序Ⅱ第2节:前言(1)
第3节:前言(2)第4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1)
第5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2)第6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3)
第7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4)第8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5)
第9节:第一章 天下第一名猴——孙悟空(6)第10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1)
第11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2)第12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3)
第13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4)第14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5)
第15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6)第16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7)
第17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8)第18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9)
第19节:第三章 历史上的玄奘和小说中的唐僧(10)第20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1)
第21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2)第22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3)
第23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4)第24节:第八章 回味取经路(5)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