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张艺谋结束了插队的知青生活,被招工进入咸阳国棉八厂,而他对摄影的爱好及痴迷也是进入八厂以后的事情。当时,招工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他的"成分"不好,开始并没有多少厂子愿意接收他。因为张艺谋在绘画、体育方面的特长而对他有意的国棉八厂,为了招他当工人,也专门开会进行了研究,所以,当张艺谋终于由"农民"转为"工人",成为八厂的职工后,他依然忐忑不安,很有点诚惶诚恐,生怕中间再出现些"事端"来。
进入八厂,张艺谋先后在前纺车间和织袜车间当工人。尽管工种既脏又累,但他仍然拼死拼活地干着。工友们啥时候见他,都是满身的棉花絮絮,工作服油渍渍的。出了车间,摘下口罩,往往是满鼻孔的黑色污物。当时的职工宿舍只有十多个平米,住八个人。他平时不爱回宿舍,一有空就带上八块钱买来的"华山"牌照相机"出发"了。古老的树干,清净的河湾,剥玉米的老妪,赶牛犁地的农夫……他用这部相机把咸阳地区的风土人情拍遍了。
一代伟人毛泽东去世以后,张艺谋手里拿着相机,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抓拍实景和动人的特写镜头。其中一张,后来被多家报刊转载,那画面上几个打着雨伞站着参加追悼会的姑娘,泪水哗哗地往下淌,身上的雨水往下流的动人场景,是张艺谋躲在人背后抓拍下来的。这期间,他节衣缩食,把挣的工资全部花在了购买胶卷和投稿上。
由张艺谋主演的《老井》在东京国际电影节获得大奖,他也荣膺最佳男演员称号。一些正儿八经学过表演的电影演员开玩笑说:"看了张艺谋的表演,我们都该去自杀了。"张艺谋只进过摄影系,他的表演、导演才能绝非"无师自通"。这与他进入国棉八厂后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他从中找到了自己的"自学之师"--八厂的职工们。
当时八厂员工之间的气氛不错,大家在工作之余,由于爱好而无形中成了一个个"才子群"。大家时常在一起聚会,教学相长,切磋技艺,俨然是一所业余综合职业大学。
这时期的张艺谋,总是"多边发展"。他将自己融入了这个群落,在书法、绘画、摄影、文学等方面均有涉猎。被称为当年八厂的"四大才子"之一。
"人要有自己的东西!"这是张艺谋一贯的座右铭。他以自己富有幻想,大胆创造的精神,在艺术的道路上苦苦摸索。长时间的下乡生活使他意识到,弥补自己身上文化的不足,通过知识和技能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是他唯一的出路和救命稻草。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