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评论 梨園往事   》 第9節:"猴王"李萬春      周簡段 Zhou Jianduan

  "猴王"李萬春
  餘生也晚,連李萬春的"猴戲"《安大會(即《鬧天宮》)》也沒有看過,更不要說楊小樓的《水簾洞》了。一九八五年,他逝世前在北京演出,送我票,請我去看。似乎我衹記得他演了《古城會》、《連環套》、《武鬆打虎》的折子戲,而沒有演猴戲。我至今記得萬春先生神采飛揚,唱腔響遏行雲,而那時他已是七四老人了。不料月旬之後,他便騎鶴而去,魂歸道山。這真令人有廣陵絶響之嘆。
  我是在東方書畫研究會成立大會上與萬春先生相識。我如約而至,萬春先生當場作畫,畫的墨菊,淋漓而有韻緻。客廳中懸挂的一副對聯頗引我註意:"昔者楊小樓,今人李萬春",不過當時聊的主要是李老拜師張大千學畫之事,李老演猴的情況是後來門聊的。
  李萬春演猴先學楊小樓,但受益最多的還是溥儀的叔叔貝勒載濤。濤貝勒是名票友,以演《安天會》名動京師。李萬春整整嚮濤貝勒學了三年。載濤特別傳給了他演猴的秘訣:"人學猴、猴學人。"按他後來悟出的道理就是,舞臺上演的是人格化的猴。在《安天會》"偷桃"一場,李萬春練出了一種技巧,在舞臺上吃真桃,轉圈啃皮不斷,最後用手一抻提起一長條果皮,常常滿堂好。
  李萬春的猴機警,動作優美,形象美觀。他還在前人基礎上發展了新的臉譜。過去猴的臉譜有三種勾法:"倒栽桃"(載濤用此勾法)、"一口鐘"(楊小樓用此勾法)、"反葫蘆"(李老內弟李少春用此勾法)。"倒栽桃"上圓下尖與現實中猴臉相近,李老選擇了這種勾法。為了增加美感,他逐漸發展變化,勾臉紅白分明,減少生綫條,給人以幹淨、明快的喜感。而且在接近耳朵的地方加上棕色,給人以猴毛的感覺。在耳旁鬢角處還塞以毛球,類似武鬆的鬢邊發髻,給人以幹練利落的感覺。李老自己演《安天會》"八卦爐煉猴王"中還在猴臉兩眼的眼圈勾上金色(以前別人演猴是不上金色的),表示已練成火眼金睛。到"受封門聖佛"時就成了滿臉金色,表示已成正果。這些都是他的創造。
  除《安天會》外,李萬春後來排演了很多猴戲,基本循着《西遊記》小說中的順序,如《石猴出世》、《花果山》、《水簾洞》、《鬧竜宮》、《鬧地獄》,加上《安天會》、《五百年後孫悟空》、《收白竜》、《收沙僧》、《收八戒》、《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等;他在這些戲中塑造了各種孫悟空的形象,而且以黏、勾、搭、挂等各種技巧,獲得觀衆的喝彩。光李老研究出猴王的棍就有幾十種,可見他於此所費心血之巨。李老得載濤、楊小樓真傳,又有改革創新,他的表演細膩,刻畫猴的心理極為生動傳神,至今可以說後無來者。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程長庚"大老闆"第2節:"單刀叫天"譚鑫培第3節:"老鄉親"孫菊仙
第4節:知縣名伶汪笑儂第5節:"關戲泰鬥"李洪春第6節:"德藝衹馨"蓋叫天
第7節:名醜簫長華的念白第8節:"戲簍子"趙鬆樵第9節:"猴王"李萬春
第10節:女伶劉喜奎不畏權貴第11節:程硯秋三請俞振飛第12節:花臉宗師郝壽臣
第13節:當代名醜馬富祿第14節:"四大須生"之一奚嘯伯第15節:一代名旦荀慧生
第16節:四大名旦中的尚小雲第17節:須生泰鬥馬連良第18節:著名武旦宋德珠
第19節:"金霸王"的癖好第20節:"鐵嗓青衣"王玉蓉第21節:吳素秋早年二三事
第22節:童芷苓和她的弟弟妹妹第23節:"舞臺飛人"張德俊第24節:李世芳青島罹難前後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