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林語堂次女自傳:女王與我   》 琦君與我      林太乙 Lin Taiyi

  我認識琦君女士,大約有二十年了。那時《讀者文摘》中文版正要開始轉載中國作傢的作品,以增加這本雜志的趣味。身為總編輯,我從香港飛到臺北,到處嚮朋友打聽,有哪些作傢的作品我應該註意的。凡是他們提到的,我就把作品買來看。有許多作傢的作品很不錯,但是不合《讀者文摘》的風格,即文章必須真實、生動、無時間性,也就是我們的座右銘“文章雋永,歷久彌新”的標準。
  我遇到琦君時,她把她幾本散文集送給我,回到香港我就讀起來,發現她寫童年在浙江永嘉的老傢,後來在杭州讀書的回憶,真是難能可貴。透過一個成長中的女孩的慧眼,她把周圍的大人的喜怒哀樂,描寫得清清楚楚。她的父母、二媽、阿榮伯等人,就像我自己認識的人。後來我把琦君的作品全部買來看,發現她寫她母親是她作品中最傑出的部分。於是我請她為文摘寫一篇以她母親為專題的文章《憶母親》,後來收在《讀者文摘》出版的中國作傢文選《文華集》。
  琦君也以幽默筆調,寫了許多散文,如《我的英文突破》、《秋扇》、《“三如堂”主人》,我也很欣賞。《讀者文摘》轉載琦君的文章,總有二十來篇,她成為作品最常為文摘轉載的中國作傢。
  琦君是虔誠的佛教徒,她寫的生活篇,使讀者希望自己也能像她這麽達觀。新書《青燈有味似兒時》分兩輯,第一輯是懷舊篇,第二輯是生活篇。不用說這本書我是篇篇讀了,但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是《南海慈航》。琦君在文中描寫她和母親並排跪着,跟着母親在木魚清磬聲中,燈光搖曳,香煙裊裊的情況下,念心經、大悲咒、白衣咒……覺得房子裏空空洞洞的,好冷清,心頭忽然浮起一陣凄凄涼涼的感覺,好像整個世界就衹剩下她們母女兩人。這一段美麗的文字描繪出一個敏感的小女孩的睏惑的心靈,極使人感動。《菜籃挑水》旁敲側擊地,輕描淡寫贊美她母親的善良堅強的性格,也是我喜愛的一篇。書中最引人註意的自然是《三十年點滴念師恩》和《一回相見一回老》兩篇。前一篇憶念詞學大師夏承燾教授,後者追述琦君和沉櫻的友情,以動人的筆調,從作者真摯的感情中,顯現她自己的優美品格。難怪她會有這麽好的老師和朋友。
  琦君畢竟是我最喜歡的一位作傢。
  ——一九八八年夏於華府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如今仍是小學生天真無邪(1)天真無邪(2)買票
橡皮擦(1)橡皮擦(2)遠遊(1)遠遊(2)
琦君與我都怪徐志摩不好(1)都怪徐志摩不好(2)都怪徐志摩不好(3)
回顧在《讀者文摘》工作的日子戴眼鏡秘辛(1)戴眼鏡秘辛(2)蒼蠅與狗狗
胖與瘦動與靜何謂美術老雞老排骨
上海湯包和醋泡面頌(1)泡面頌(2)土蚯凍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