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记 你最該知道的中國之名城名鎮名村   》 第89節:東方小威尼斯——江蘇同裏      何躍青 He Yueqing

  東方小威尼斯——江蘇同裏
  同裏隸屬於江蘇省吳江市,位於太湖之畔,古運河之東,四面臨水,八湖環抱(同裏、九裏、澄湖、沐莊、白硯、葉澤、南星、龐山湖)。鎮內河道縱橫,橋梁遍布,為太湖十三大景區之一。
  同裏三多
  橋多:同裏位於太湖之濱,大運河畔,整個鎮區被十多條河道分割為15個小島,由40多座建於不同年代的古橋所連係,形成街河並行、橋路相通的格局。橋,於是就自然成為同裏的代表建築。
  最“旺”的橋:同裏的橋以“三橋”,即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最具代表性。同裏人有“過三橋”的習俗,取其消災解難、幸福吉祥之意。“走三橋”是遊客不可少的項目,使“三橋”成為同裏人氣最“旺”的橋。
  最“絶”的橋:中元橋又稱“賭氣橋”,是一座梁式三孔石橋。傳說以前有兩位財主,一有腿疾,一有眼疾。一天有腿疾的財主說會建石橋,到時另一位便可托他的福,扶着他的橋梁過橋了。有眼疾的一位不服氣,於是也蓋了一座中元橋,搶先比泰來橋早些落成,故老百姓稱它為“賭氣橋”。
  春秋時期,景德鎮為楚國屬地,秦統一中國後,改為九江郡屬,漢朝和三國時期,分別為豫章郡和吳國屬地。漢朝時期,景德鎮境內已經開始出現了製陶工藝。
  直到東晉時期,纔在此設立新平鎮,而且“鎮民多業陶”,初步形成了陶瓷業;唐代景德鎮的製陶工藝已經相當發達,出産的瓷器,被關中人稱為假玉器,並且供奉於朝廷,五代之時,景德鎮成為我國南方首個可以生産白瓷的地區。
  北宋景德年間,因進獻的瓷器貢品為當時人們所稱道,且底部有“景德年製”字樣,人們皆稱為“景德瓷器”,而景德鎮的名稱則源於此時。而這時期景德鎮已經可以造出有“冰肌玉骨”之譽的影青瓷器,工藝精良,手法細膩,同期,也出現了我國第一本陶瓷專著《陶記》。
  元明清時代,景德鎮的製陶業可謂是突飛猛進,特別是清朝時期,景德鎮的陶瓷工藝已經成熟而且基本定型。
  1949年4月,景德鎮解放,之後隨着科技的不斷發展,景德鎮的製瓷業也開始結合許多現代科學技術,不斷創新,不斷發展,現在已成為了景德鎮的支柱産業。
  青花瓷:初創於元朝,明清時期最為興盛,青花瓷是指在胚胎上用含氧化鈷的色劑描繪花紋,施一層透明的白釉後,入窯經高溫一次燒成,外觀藍白相映,耐酸經磨,永不退色,有“永不凋謝的青花”之稱,同時也被人們稱為“人間瑰寶”。
  玲瓏瓷:是采用鏤空工藝製作的一種瓷器,先將胚胎雕鏤,描繪上各種青花紋樣,再灌釉燒製,采用著名的高嶺土製作。
  粉彩瓷:是在胚胎上勾畫圖案,以色彩填充,然後燒製而成,顔色柔和,既有國畫風味,又有浮雕感,內容多以中國故事、傳說為主,具有很強的民間特色,始於康熙晚年,成熟於雍正、乾隆年代。
  顔色釉瓷:是在釉料裏加上些氧化金屬,經過焙燒而出現多種豐富多彩、自然真實顔色的瓷器,以釉料的色彩配製和燒製為工藝關鍵之所在,而且十分睏難,有“千窯一寶”的說法。
  文物古跡
  在經歷了1600多年的漫長歲月後,景德鎮這座古鎮中,還保存着一大批古民宅、古寺、古亭、古閣、古祠堂、古閭門、古牌坊等古代建築物。此外,古鎮中還留存着許多頗為珍貴的古碑石刻、古墓、古石人、古石馬、古石羊、古石獅、古陶器、古瓷器等古代文物。全市現已發現30多處陶瓷歷史遺址,如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産地及世界通稱製瓷原料高嶺土命名地高嶺、湖田古窯遺址、明清禦窯廠遺址。此外還有號稱中國第二、江南第一的浮梁古縣衙;有以三閭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築三閭廟;有明太祖朱元璋作戰時藏身的紅塔和瑤裏的仰賢臺、洪源仙境、太陽島、月亮湖、陽府寺、歷居山、翠屏湖等。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地震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文化古城——北京第3節:三都之地——重慶
第4節:關外紫禁城——遼寧瀋陽第5節:六朝古都——江蘇南京第6節:九朝古都——河南洛陽
第7節:商朝的都城——河南安陽第8節:北宋都城“東京”——河南開封第9節:湯在此建商國——河南商丘
第10節:中華文明的搖籃——陝西西安第11節:秦國都城——陝西鹹陽第12節:臨海城市——天津
第13節:典故之城——河北邯鄲第14節:世界文明藝術寶庫——大同第15節:現存完整的明清縣城——平遙
第16節:晉國三城——山西新絳第17節:陰山南麓的青城——呼和浩特第18節:紅山文化故鄉——內蒙古赤峰
第19節:劉邦的故鄉——江蘇徐州第20節:名人之鄉——江蘇淮安第21節:水鄉古城——浙江紹興
第22節: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寧波第23節:福地寶城“三山”——福州第24節:“海上絲綢之路”——泉州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