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岩中花树   》 第89节:2.扬州(1)      Zhao Baitian

  事后看来,这次词科,他试与不试都是一样的结局。身不由己卷入权力的角力场的小人物,被牺牲掉几乎是理所当然的。经李绂、方苞月旦品评再荐举的那些士子,尽管一个个都学问满腹、品行高尚,但在主持其事的政敌张廷玉的百般刁难“苦绳隘缺下,几乎没有一个得中的。最后公布考中者,除了杭世骏、齐召南几个名流有幸挤了上去,大多数都被淘汰出局了。①对此杭世骏有如此之叹:“是科征士中,吾有友三人,皆据天下之最,太鸿之诗、稚威之古文、绍衣之考证,近代罕有伦比,皆不得在词馆,岂非命哉1②七年后,翰林院编修杭世骏因向朝廷建议用人不分满汉,因言获遣,也被罢官南归。时人讥诮他是“新妇初婚议灶炊”。
  但在当时,全祖望不这么看,结果已不再重要,他要的是公平,是一个理字。这一打击对他自尊心的伤害太大了,不得与试的屈辱让他多年以后一想起来还隐隐作痛。他以后行事更加乖张、疏澹狂放,不讨人喜,这一事件可以说是起了一个助推器的作用。
  来自杭州的实力派诗人厉鹗在这次鸿博试中也铩羽而归。十月的一天,全祖望与已入翰林院授编修一职的杭世骏等几个友人在京城烂面胡同的接叶亭为老友南归饯行。全祖望喝醉了,忽歌忽哭,还吐得一塌糊涂。临别之际他握着厉鹗的手吟咏起了多年以前在扬州厉的赠诗“故人四明客,含香识名字,太学待何蕃,少年推贾谊”,还一个劲地说兄弟先行一步我随后就来。他已经预感到,自己在京城待的时间不会太久了。时隔不久,一个来自湖北省的应鸿博试的孝廉因考场失利,既愧且怒,在旅馆病死了,全祖望和几个留京的考生去料理后事。眼看着那人昨日还是意气风发今日已作他乡游魂,同去朋友作的挽诗“同作公车客,须眉同老苍”怎不让全祖望有兔死狐悲之感,而“腹痛谁浇酒,肠回独转环”这样伤怀的句子更是让去乡多年的游子惊悚于世事幻灭的苦涩。
  到了来年五月,庶常馆散馆,馆员评定等级按级录用,优异者或进入中央各部委,或主试各省,差一等的则外放州县。全祖望被评为最下等,归吏部去候补知县。尽管这一糟糕的结局几乎在预料之中,但当它真的降临还是令全祖望万念俱灰。更让他心生愧疚的是,好不容易考中进士的娘舅蒋拭之受他牵连,也同时遭黜,终结了短暂的政治生涯。他不欠京城什么,京城也再与他无涉。他已决意辞官归里,永远离开这个让他尝够了人生苦涩的名利常至于辞官回乡之后下半生的衣食从何而来他还无暇也不屑顾及。在以后的文章中他将一再用“放废湖山”、“左降出都”、“左迁”等词语表达北京对他的伤害。
  妻子分娩在即,他因此没有即刻动身,时常和流落在京城风尘委顿的赵谷林等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喝酒酬唱,挨得一日是一日了。这样的行径在欣赏他才华的师友眼里不啻是自暴自弃,时任“三礼”义疏局副总裁的方苞准备荐举他担任纂修之席,也遭到毫不犹豫的拒绝,方苞只得另荐了福建兴化的通判吴廷华顶了上去。他还是那么的骄傲,认为自己虽专于经术,文采词章同样也不见得比别人差,“今以明试词章被放,岂敢以经术求进乎?”(《奉望溪先生辞荐书》)北京已经伤透了这个南方书生的心,连留在此处再食一份俸禄他也觉得委屈了自己。
  到了十月,妻子分娩生下一个女儿,因孩子尚幼不便旅途劳顿,他便把娘儿俩扔在北京迫不及待地一个人上路了。自1730年春天初入国子监到此番离开,屈指算来,他已在北京待了七年多。这七年,多么失败。这七年,长过了七个世纪。三十三岁的全祖望,望着寒风中灰色的城墙,真是五味杂陈,既酸且涩。
  1737年冬天,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中昂首出城的全祖望,于一种近乎自谑的自我放逐中,体验并陶醉于道德胜利的荣光,雪地上的每一步,都是那么吃力,那么地决绝和悲壮。
  2.扬州
  乾隆二年冬天的一场大雪把全祖望南归的脚步阻在了扬州。按照惯例,他还是住在大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①的小玲珑山馆。适逢马曰璐的一部关于五经研究的新著即将问世,请他写序,他也就索性安心住下了。雪后初霁,在好客的主人的安排下,他和几个朋友去游览城西蜀冈的平山堂。他们是坐船去的。雪后凛冽的北风把秋天刚刚疏浚过的运河吹得结了冰,船行处,河水是深碧的,近岸处的河面,丝丝棱棱的冰上覆着雪。两岸又增添了不少华丽的别墅,粉墙翘檐倒映水中,一派富庶升平气象。船沿着护城河到达法海寺,众人舍舟上岸,拾级登上蜀冈,远山明灭于天际,长江如眉似练,平山堂前万松成阴,松针上的蓬蓬新雪更衬得绿意盎然。六年不来,此处竟也没有什么大变。这不禁让全祖望恍如梦寐了。时间一旦没有了长度,一切便像梦境,空间一旦失去了距离,时间便没有任何意义……在楼上喝着烫热的老酒,和朋友们说些古迹旧事,全祖望很快就有了醉意。酒后,他执意要踏雪去寻访山后的旧城址,只因风色甚寒,山路又为雪所阻,在朋友们的再三劝阻下才不得不作罢。此番重聚,他给朋友们的感觉是脾气越来越拗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自 序第2节: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贵州·龙场驿(1)
第3节: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贵州·龙场驿(2)第4节: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贵州·龙场驿(3)
第5节: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贵州·龙场驿(4)第6节: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贵州·龙场驿(5)
第7节: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贵州·龙场驿(6)第8节: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贵州·龙场驿(7)
第9节: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贵州·龙场驿(8)第10节: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贵州·龙场驿(9)
第11节:第一章 正德四年十一月,贵州·龙场驿(10)第12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1)
第13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2)第14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3)
第15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4)第16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5)
第17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6)第18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7)
第19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8)第20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9)
第21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10)第22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11)
第23节:第二章 嘉靖元年三月,绍兴(12)第24节:第三章 嘉靖五年十二月,绍兴(1)
No.   [I]   [II]   III   [IV]   [V]   Page

Comments (0)